2010年12月22日,环保部官员凌江表示,“水电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造成的污染更严重”,引起各方关注。能源专家认为,此话有点危言耸听,未来10年内,我国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水电。…[详细]

 

其实,水电被质疑不是一两天了,环保部官员重新挑起这个争论,这对公众来说是个好事,所谓“理越辩越明”。…[详细]

 

目前这场争论一边倒,说明了一件事:水电不怕质疑,因为它符合科学;但水电又广受批评,因为质疑的机会太少,决策不民主。

“水电比火电更污染”当然是错的

环保部官员的指责站不住脚

该官员立场非常明确,认为水电不是清洁能源,他后面提到了移民、地质问题,“损失都是十分巨大的”。

如果仅仅这么表述,也不会引起那么强烈的反响。

但是,那是一个以“水污染”为主题的会议,他最重要的论据也是污染,举的例子说,由于水流减缓和富营养化,某水域“水白菜疯涨,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详细]

这个指责有两个问题,第一,污染的根源是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而不是水电,我国淮河的下游上根本没有水电站,但是,过量的污水排放,仍然让那里严重的水污染久治不绝。…[详细]

第二,水电站建成之后使得河流的流速减慢,确实会降低河流水体对污染物的接纳程度。但是水质的好坏,与水电站利益攸关,如果水质污染,水电站就是直接的受害者。从水污染防治上来看,水库的建设实际上还是一种对水污染治理的促进和强制。因为,凡是建设了水库的地方,都不再容许有人想把河流当作下水道使用,任意的排放污水。因此,全世界很多地方的现实都是,水库建成后,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详细]

水电有再多问题,也别跟火电比污染

去年,我国消耗的煤炭超过30亿吨,70%用于发电,发电量占全国电力的75%。

据此前统计,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的67%、二氧化碳的70%都来自于燃煤。预计到2020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将分别超过中国环境容量30%和46%。

也就是说,我国空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火电(基本就是煤电)。此外,火电还有其他副产品,比如粉煤灰、重金属污染等,危害土壤和水源。…[详细]

我国已经确定,水电属于清洁能源

我国决策层对待水电的态度相当谨慎,也有一个“拨乱反正”的过程。

2008年提出4万亿振兴计划时,首批投资中,电力行业核准投资逾千亿元,955亿元用于发展核电,40亿元用于电网改造,水电没有被纳入其中。

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并未提及“水电”。

后来,综合考虑情况,政府工作报告又作了调整,重新表述为,“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水电被明确列入“清洁能源”。…[详细]

国外有过反坝浪潮,现已趋于理性

自从有了现代水坝工程,就有了反坝运动

1902年,美国成立垦务局,开始大规模开发水利水电。此后不久,围绕赫奇赫奇峡谷(Hetch Hetchy Valley)的建坝计划,出现了有组织的反坝运动,最终权衡得失后由总统批准兴建。

此后,美国修建了胡佛大坝等著名工程,反坝人士的著作《沉默的河流》也承认:“西部水坝的电力帮助美国打赢了二战。”

二战后,美国迎来建坝的第二个高潮,不过阻力也愈来愈大,在争议声中完成了一些大型项目,也有一些项目被否决。

至上世纪80年代,美国水电资源开发度接近70%,计有大小8万多座水坝,约3%用于发电。…[详细]

反坝的大集成:《水坝与发展》

2000年11月,世界水坝委员会(WCD)推出《水坝与发展》,“水坝为人类发展做出了重要而突出的贡献……在太多的个案里,为了确保上述利益,付出了难以接受而且经常是不必要的高昂代价”。

该报告第一次对水坝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评估——经济效益、移民问题、泥沙问题、生态问题、污染问题等等。不过,在专家看来,很多结论失于偏颇。

具体到污染问题,该报告认为,水库会加剧水污染,但专家认为,这仅仅是阻碍了污染物向下游排放。

此外,该报告指出,有的水库也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但同时指出,“这个结论不能随意推广,因为不同的水库和发电站发电量之间没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其误差可能达到8万倍”。…[详细]

随后的调查研究表明,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只是水库中残留的植物淹没腐败后释放气体的的一种暂时现象,其强度将随着水库形成的时间衰减。总体而言,排放量相对火电来说非常少。…[详细]

“以权利为基础,引导我们走向更好的发展结果”

“如果有权利竞争或者冲突发生,良好信任下的谈判是让各种利益达成合法一致的唯一途径。”

10年后,人们重新审视《水坝与发展》,认为它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立了新的决策框架,避免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牺牲社会和环境利益。

它强调,受到影响的人们应该在谈判桌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不只是充当被动的受害者或者受益者。

一个以权利为基础的框架可能不会解决所有冲突,但它可以引导我们走向更好的发展结果。…[详细]

用科学破除偏见,我国水电做得不够

以“专业”自居,更加激怒反坝人士

“我们不太欣赏他的一些做法,他随时都是很激烈的状态,经常骂记者不懂啊,门外汉,低级错误等等”。

反坝人士的很多理由是从感情出发,有点想当然,也很容易被抓住把柄,但是,过于刻薄的批评,往往加深双方的鸿沟。

以至于,挺坝与反坝,互相指责对方“屁股决定脑袋”,我说你“拿国外黑钱”,你说我“为了乌纱帽折腰”。…[详细]

在“环评风暴”里,成为环保大旗的祭品

环保团体积极谋求作为,环保主管部门也亟待确立影响力。2003年后,环评拥有“一票否决”权,此后连续开展了几轮“环评风暴”,并且叫停了西南地区多个大型水电项目。

在批评者看来,这些水电项目纯属“误杀”,是环保部门“立威”的牺牲品——“过去我们(环保部)查案都是只抓小的,不仅老百姓不满意,领导也不满意,这次我们抓了30个大项目,社会反响非常好。”…[详细]

“环评风暴”不是正常的监督机制,2008年,“环评风暴”的创始人潘岳痛心疾首的总结说:“行政手段有其自身的弱点,存在着不稳定性、阶段性,甚至还有‘寻租’的可能。”

但是,当时环保部的做法是得到了拥护的,水电的口碑那么差,也得从自身找原因。…[详细]

开发跨国河流时,容易遭受不白之冤

去年初,西南地区大旱,相邻的越南等国旱情也很严重,湄公河水位下降,有人归咎于我国在上游(澜沧江)修建水坝、开发水电,我国申明,“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水量几无影响。”

要进一步消除下游国家的疑虑,更好的办法是建立信息共享与多边协商机制,主动提供一些水文资料。那么多遥感卫星在天上,推算水量变化并不困难,这并不是什么重大机密。

相反,如果沟通不畅,就可能出现受利者并不感谢、受损者怨声载道的现象。…[详细]

水电建设忙“补课”,公共决策要加强

在“减排”的背景下,水电大“补课”

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水电的地位逐步巩固。…[详细]

我国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15%,其中9%要靠水电,未来10年内,4亿千瓦水力资源中,必须开发3.8亿千瓦。

据透露,由于阻力过大,“十一五”规划中的水电工程最终只完成了1/3,“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要优先开发水电,水利部门提交了1.63亿千瓦的新增目标,“要为‘十一五’补课”。

这是什么概念呢?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也就是说,要再造9个三峡,接近目前总装机量2.07亿千瓦的80%。…[详细]

决策的过程要透明,减轻公众的疑虑

在水坝建设中,有一些问题是可以明确解决的,比如通过设置渔道、人工辅助繁殖、人工协助过坝等工程措施,努力减少水坝对鱼类和其它自然生物的影响。这些需要明确告知,究竟做到了没有。

有一些问题需要反复讨论,确定最佳方案,避免灾难性的后果,比如泥沙淤积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等。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水电工程必须能够经受地震的考验。…[详细]

利益的分配要协商

2007年9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承认土著人民对于那些“影响其土地或领域”的任何项目都有自由且优先知情的同意权,特别是那些需要他们迁移的项目。

此前的争鸣主要还集中于工程本身的可行性,现在,工程纷纷开建了,相应的补偿安置显得滞后,而且,还没有过大范围的听证、投票等公开法定程序,公民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足够表达。

这些问题与“科学”无关,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就不能指责人家不“专业”了。…[详细]

结语:

水电如果被“妖魔化”,那只能怪自己不作为……

相关专题

三峡防洪 作用几何

这个耗费巨大的工程,究竟防洪作用有多大…[详细]

相关专题

雅鲁藏布江腰斩疑云

疑云重重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流通的不透明…[详细]

相关专题

节能减排成了大跃进

规划只是规划,真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吗…[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158 newbeastliu@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刘德政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