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危机:美国才是背后黑手?

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的态度一直颇为引人瞩目。一是因为钓鱼岛危机的祸端是美国在1971年直接埋下的;二是因为美日同盟的存在,让许多评论都认为日本不过是倚仗美国在狐假虎威。

 

还有相当一部分评论认为,本次钓鱼岛危机就是美国在背后挑拨的,美国利用日本与中国对抗。…[详细]

 

到底美国在钓鱼岛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日本是不是美国的玩偶?

今日话题
钓鱼岛紧张局势的确对美国有好处
普天间基地

钓鱼岛风波让日本搁置军事基地等争端,对美国更顺从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舰艇在钓鱼岛附近与中国渔船相撞。中国船长被逮捕,引发一次很大的外交风波。最后,日本释放了这名船长。可这被外界评论为美国的胜利。因为日本是在其时任外相前原诚司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会谈后做出如此举动的。当然凸显了美国对日本的影响力。不过,美国的胜利还并非表面看到的这么简单。

在撞船事件发生的前一年,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所在的日本民主党在选举中打败了长时间雄霸日本政坛的自民党。而民主党提出了有别于自民党的方针,最为重要的就是重新调整日美关系,让美国驻军尽快搬离普天间基地。寻求与美国的对等关系也是很多日本民众的心声。而鸠山上台后,甚至在2010年1月中止了为在阿富汗作战的美军提供海上加油补给的项目,该项目已经持续了八年之久。但是经历了一系列的折腾,尤其是发生了“天安号”事件后,鸠山又意识到跟美国不能硬来,还是需要美国的庇护,显得相当反复,他短命的首相生涯也就此结束。

尽管如此,冲绳当地民众的反美情绪依然很高,依然强烈要求驻扎在本地的九千名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及其家属撤离。而当年9月发生的钓鱼岛风波,则让日本政府毫不犹豫地向美国亲近。本来美日在2006年有个协定,在2014年以前将普天间基地迁移,把几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迁到关岛。但是现在事情毫无进展。

在今年5月,美国国会智库“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所作的美日关系报告中,驻日海军陆战队依然是给美日关系拖后腿的最大因素。不过这个长期问题在钓鱼岛危机面前就显得弱了许多,后者让日本政府更依赖于美国,也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部署更为配合。…[详细]

但是钓鱼岛局势升级却只会让美国两难
1960年版的《美日安保条约》

美日同盟并不是摆设,真发生战争,美国极可能得介入

在钓鱼岛危机中提的最多的就是《美日安保条约》,这个条约在1951年缔结,又在1960年进行了修改。而现在人们所谈论的到底钓鱼岛会不会被纳入《美日安保条约》就是指1960年版的第五条,该条规定,“共同防卫各缔约国宣誓在日本国施政的领域下,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击,依照本国宪法的规定和手续,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前记的武力和作为结果所采取的全部措施必须按照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立即报告联合国安理会。这些措施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了某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措施之时必须停止。”…[详细]

需要说明的是从1971年把钓鱼岛和琉球群岛一起交给日本后,美国一直在钓鱼岛主权上采取模糊的态度,对外说是把钓鱼岛的“行政权”交给日本。而《美日安保条约》原文也指的是“行政权”,并非“主权”。所以在小布什时代,美国政府很明确地说,《美日安保条约》是适用于钓鱼岛的。而到了奥巴马时代,曾经一度对此做弱化处理,不直接提及钓鱼岛,而是采取了间接的措辞。不过到了2010年9月的那场钓鱼岛风波之后,希拉里又重申了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

61年前,签订《美日安保条约》对于美国和日本都各有好处,美国可以利用日本的军事基地加强冷战时期对苏联的军事封锁,同时也遏制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再度崛起。而日本则可以在美国保护下专心发展经济。不过日本也需要付出经济成本——驻地和设施是日本无偿提供的,一些土地并非国有,日本政府照样要出钱去租;日本还要付在基地工作的日籍员工的劳务费和福利费。以2009年为例,当年日本政府相当于为美军提供了总额达5694亿日元的“专项拨款”,不仅高于驻日美军自身负担的数额,且远高于日本自身的军费开支(约4100亿日元)。而本来日本政界也一直有争议,准备降低这笔费用,不过在2010年中日钓鱼岛风波后,又还是保持了原有预算。

基本上,日本政府对美国的军事基地出钱又出力了几十年,还背着冲绳人民的骂。…[详细]

而一旦钓鱼岛真的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不管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美国背弃自己的重要盟友,这将大大损害它在其它盟友中的公信力,也会降低其在整个西太平洋的军事地位。军事同盟是一种以国家信用为背书的承诺,很难说背弃就背弃。不过美国要开战的话,需要国会的批准,而这得有一个过程。…[详细]

但是打仗对美国来说是最坏的打算

实际上,美国在海上一个核心的利益就是维护自由航行。一旦东海的局势升级、恶化,对船只的自由航行影响很大。有军事评论还认为,中国在东海的军力能够用数量优势来对抗美国的质量优势,美国占不到便宜。而美国和中国都是有核国家,一旦不慎,对双方带来的打击都可能是毁灭性的。战争的泥潭还将使美国投入大把的金钱,可能引发国内民众的广泛不满。所以,打仗对美国来说肯定是最坏的结果。…[详细]

总之,美国要在背后挑唆钓鱼岛问题的话,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毫无疑问,适度的紧张局势会让日本更加倚靠美国,在军事上为美国提供更多帮助,尤其在普天间军事基地的问题上对美国有利。不过,如果没有钓鱼岛风波,美日之间虽然有嫌隙,也并非不可调和。例如,2010年,一度对美国态度强硬的鸠山由纪夫在钓鱼岛风波之前就已经下课。他本来想让普天间军事基地快速撤离,殊不知,美国根本不买帐,最后弄得他失信于民众,狼狈走人。

而美国在东海一直都有很强的军事存在。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主要还是在南海。钓鱼岛风波对这个战略的好处并不明显。

所以,美国并不想看到钓鱼岛风波恶化,如果真挑唆日本,只会让局势走向不可收拾的局面,却捞不到什么好处。中日一战实非美国所愿——不卷入战争是背弃盟友,卷入战争又会带来许多不可预计的损失,实在是让自己进退两难。…[详细]

日本也不是玩偶,钓鱼岛危机是其政治生态导致
日本前外相前原诚司外交上是个对华鹰派

钓鱼岛危机与日本国内政治生态有关

一说到此次钓鱼岛危机,十之八九人们都会把祸端的制造者指向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实际上,不该忘记一个叫做前原诚司的人,也就是日本前外相。

前原诚司在松下幸之助所创办的一个培养政治家的教育机构学习,这个地方非常国粹主义,上课内容还包括在自卫队受训。而从这里走出来的前原诚司非常教条,很少变通。他喜欢鼓吹中国威胁论。两年前,在他做外相时,终于逮住了机会。在此之前,根据《中日渔业协定》,中日双方都有默契,互相不干涉在争议海域捕鱼的渔民。但是撞船事件后,教条的前原诚司一定要用日本国内法来处置中国船长。

前原诚司的强硬大大地“鼓励”了石原慎太郎。此前作为一个地方行政长官,尽管他以反华闻名,却几乎无法实质性地影响到国家的外交政策。这一次他干脆开始公开募集资金,“购买”钓鱼岛。…[详细]

另有分析认为,石原选在这个节骨眼上“购岛”没那么简单。石原的儿子是自民党干事长石原伸晃。石原伸晃几天前刚刚成功击退了自民党现任总裁谷垣桢一,成为代表现任自民党高层竞选新党首的唯一候选人,当选的呼声很高。他的目标正是日本新首相。所以,有分析认为石原慎太郎利用钓鱼岛问题给野田政府制造麻烦,同时也扶自己儿子一步步上位。…[详细]

“国有化”看似不得已而为之,其实还有很大后患

声称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栗原的发言人(也是他弟弟)说,石原和他的哥哥在50年前就开始有联系。而在4月份,这个家族决定了把岛“卖”给东京都政府,他们认为石原的诚意十足、值得信赖。这被认为是逼迫野田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否则一旦石原慎太郎得逞,登岛、开发等一系列动作就会接踵而来。水会被搅得越来越混。而日本《产经新闻》曝料称,日本某金融机构已将“岛主”栗原家族的房产用来抵债,最高可抵20亿日元,因此,“岛主”急于出手钓鱼岛,可能是为了还债。如果东京都购买钓鱼岛,需要都议会审核等,花费时间较长,“岛主”等不起。所以最终,日本政府“购买”了钓鱼岛。

一般分析认为,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这么做,一旦钓鱼岛被“卖”给了石原,情况将会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无论如何,中国拥有主权的岛屿岂容他国随便买卖?“国有化钓鱼岛”毫无疑问对中日关系损伤很大。而怎么样更好地解决问题?野田政府看起来也很乏力。…[详细]

更大的问题是,一旦自民党在未来的选举中胜出,一旦石原伸晃成为了日本新首相,日本政府会不会在所谓“国有”的钓鱼岛上修建设施,宣誓“主权”呢?那样危机只会越演越烈。…[详细]


钓鱼岛危机升级,对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而日本也不是什么玩偶,相反,是钓鱼岛成为了日本政客们的“工具”,对钓鱼岛危机的分析需要从日本国内的政治生态考量。

资料区 怎样用手机浏览今日话题

相关专题

中国能打赢日本吗

美国和日本联手,中国还谈何“洗刷耻辱”…[详细]

相关专题

爱国者石原慎太郎

石原如此受日本国民拥戴,难道仅仅因为他强硬?…[详细]

相关专题

该为钓鱼岛一战?

鼓吹战争论者完全没考虑双方的承受能力…[详细]

相关专题

怎看“民间保钓”

将国旗插上,是值得赞许的事情…[详细]

相关专题

日本国有化钓鱼岛

国有化是日本政府对离岸小岛的基本政策…[详细]

相关专题

日本人怎支持石原

92%日本人表示赞成石原“购岛”言论…[详细]

投票区

新闻立场
你认为美国是钓鱼岛危机黑手吗
不是
0%
0%
专题调查
加载中...

010-82155158 wangyang019@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本期责编:王杨


用iPhone看《今日话题》

扫描二维码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