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礼不符合五四精神

5月4日,广东省实验中学,数百名初二学子以双膝跪地的方式,从家长手里接下“家书”,学校将此仪式命名为“青年礼”,并打算长期举办下去。…[详细]

此举在网友中引发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形式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纯粹是作秀”。但也有人觉得,举办这种仪式“非常有意义 ”,能让孩子“从小怀有感恩的心”。

“跪下”果真就能感恩了吗?结果且不论,用“跪父母”的方式来纪念以破除封建礼教为目的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今日话题
细节显示“下跪”只是一场作秀
多数家长仍被“形式主义”感动

真心下跪岂用催促“不要再犹豫了”?

接受媒体采访时,广东实验中学校长郑炽钦表示,青年礼源于一位普通学生的建议,而采取“跪父母,接家书”这种形式,是老师和家长委员会一致讨论的结果,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赞成这种做法”。

然而在仪式举行的过程中,至少有两家媒体留意到,至少部分学生对行跪拜礼并非十分情愿。“主持人停顿了很久,操场上大部分学生还在互相观望,特别是男同学,有些面面相觑”、“部分学生迟迟没有动作”,直到“主持人鼓励的话语再度响起:‘同学们不要再犹豫了……’”时,大部分学生才跪了下来。如此跪拜,如何称得上真心诚意?…[详细]

不仅学生对需要“跪拜”的青年礼缺乏心理准备,许多家长也一样欠缺准备。在仪式上,不少家长拿出来的“家书”都是打印稿,并非自己亲笔写的。这种“家书”反映了家长多少真心话,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何,同样也值得存疑。

部分学生和家长直言不同意下跪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位男生对下跪不以为然:“现在已经进入现代社会,要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可以有多种方式,不一定要下跪”。也有家长表示,子女孝心一定要有,但家长还是可以和孩子保持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希望孩子能从小培养独立的人格,而不用采取如此庄重的仪式。…[详细]

而在该学校的论坛上,已经毕业的以及别的年级的学生,注意到这个新闻后纷纷表示对跪拜礼的安排难以理解,甚至有人觉得就这么下跪的学生“可悲”,有“软骨头”之嫌。

连本校的学生都反应如此,这场仪式“秀”的本质可谓显而易见——在广泛的媒体报道下,在严肃的典礼氛围中,学生们、家长们半推半就地参与跪拜礼,获得了期待中的“感动”。学校则收获了开展“感恩教育”的好名声,皆大欢喜。

真孝不需要下跪,下跪未必真孝
不少同学是第一次跪父母

五四时期的一场“孝道”争论

“五四”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讨论,当时很多人鼓吹启蒙思想很重要的是个性解放,反对“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旧传统。当时有一些号称中国文化的捍卫者指责这些启蒙的人——比如陈独秀李大钊等等,有人说你陈独秀李大钊在毁灭中华文化,我们中国文化是主张“百善孝为先”,现在你们是强调“万恶孝为首”,说不赞成强制性父权就是不肖,说陈独秀鼓吹教唆子女反对父亲,仇视中国的孝道。

陈独秀说我们非常赞同孝道,我们很赞成子女要孝敬父母,但是我们反对以“孝”的名义剥夺子女的自由。陈独秀这里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孝”?如果在强制性父权之下,子女不得不孝敬,而没有这个父权就忤逆,你能说他是真孝吗?一个民族的子女都是这样的,你能说民族有“孝”文化吗?

反过来说一个人出自内心孝敬父母,一个民族都是这样的,那么那种强制性的父权又有什么必要呢?凭什么说取消这样的强制性父权大家会忤逆不孝呢?陈独秀的道理是说真正的“孝”决不是父权压迫出来的。如果只有在父权威胁下子女才会孝顺、没有父权就忤逆,这是真的孝顺吗?

下跪的本源就是一种权力的体现——我和你不平等,我对你有权。下跪作为一种权力胁迫下的产物,能表示真心吗?如果真心,又何必非要下跪?

可见,这场“跪拜礼”不但在实施中走样,而且也没有理论基础。然而,仍然有许多网友肯定“跪拜教育”本身,认为当今感恩教育缺乏,传统伦理理念缺失,“跪拜”不失为一种教育子女、学生的好办法。以下是一些代表性观点。

“下跪是中国的最高礼节”?

点评:跪是最高礼节,说明中国人的膝盖最不值钱

“下跪在中国是最高的礼节,自古就有跪天跪地跪父母的传统。”郑校长在解释为什么“跪接家书”最能表达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时如是说。不错,下跪确实是传统的最高礼节,然而这礼节应用得太多了,不仅跪天跪地跪父母,还跪皇帝、跪大官……正如台湾柏杨所指出的——

“中国人的膝盖是天下最不值钱的东西,动不动就脆,见了大官跪,见了长辈跪,见了有钱的更跪。洋大人的膝盖就尊贵得多矣,他们似乎只全跪上帝或半跪帝王,而且也只限于跪。而中国五千年传统的跪文化,不但要跪,还要磕头如捣蒜。大家伙必须看见这种节目,才能过瘾,而小家伙也必须表演了这种节目,才觉得安全。”

孙中山废除了中国的跪拜礼,但未能废除五千年的跪文化,甚至历经百多年现代化过程,跪文化也未见褪色。君不见,荧屏上宫廷戏里的跪,已经多到让观众习以为常了吗?君不见,上访民众见到官要跪,被侵权者见到法官要跪,甚至走投无路者还得上演“跪行救女”以博同情吗?说到底,“跪”反映的是一种“请求怜悯”或者“畏惧”的心理。跪拜者与被跪拜者不处于平等的位置之上。即便父母之恩怎么跪也还不清,但也不应提倡把“跪父母”作为两代人伦理关系的典范,这与现代化的精神是相悖的,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隆重场合行大礼无妨”?
五四时期胡适呼吁青年拒绝奴性

点评: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的一次成人礼,是青年觉醒纪念日,尤其不能跪

有人认为,鉴于当今家庭生活中感恩意识的匮乏已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凭借这样一个古朴而郑重的形式,对于日益淡薄的感恩传统的回归和倡导,无疑可以起到强烈的宣示作用。矫枉必须过正,在“青年节”这么一个场合,向父母行大礼是可以理解。…[详细]

笔者认为,即便不把“跪文化”蕴含的意义放大,在“五四”青年节举行这样的礼仪也是明显不合适的。若要体现“感恩”、“孝道”等主题,那大可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实行。

而“青年节”的“青年礼”显然应该以“立”为主题,而不是“跪”。“五四”青年节是我国独有的为青年专设的节日,纪念的是一场以科学和民主为主题的反封建反礼教青年觉醒运动。“跪”礼与这个主题是格格不入的。正如陈独秀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充满着封建色彩、作为旧伦理、旧礼法的“跪”礼,又岂可在此日倡导?…[详细]

相反,在五四这一天,应该倡导的是自由、民主、科学的精神。相比服从跪礼,青年人更应该记住胡适先生在五四时期的发出的,到今天仍然今天仍然掷地有声的呼吁:“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详细]

“跪下那一刻,发现孩子真的长大了”?

点评:跪下就长大,那只是一厢情愿的感动。社会上不缺“当面下跪,背后溜须”之徒

“那一刻,我真的发现她长大了,我很高兴,也很感动。”一位家长李女士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如是说。面对孩子跪接自己写的“家书”,家长的感动之情可以理解,对子女的期盼和重新认识也可以理解。

但这种感动,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制造出来的“廉价感动”。人的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期的、一以贯之的坚持。形式教育产生的效果,不仅难于坚持,反而可能会让子女形成虚伪的人格。当今社会不缺“当面下跪,背后溜须”之徒,“下跪”教育更可能产生一有什么事就下跪的学生。 …[详细]

跪父母后,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亲近了?
鲁迅曾大力抨击传统礼教下父子关系

点评:跪拜后的亲近容易发展为父母对子女的严厉管束,父母子女亲近首先应该获得人格上的平等

也有人认为,跪拜父母后,客观上让两代人的关系更亲近了,加强了沟通,改善了互相之间的隔膜。既然如此,就不该完全否定这一形式主义。

然而,通过“跪拜父母”让感情变得亲近就一定好吗?

关于这一点,鲁迅先生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有过很精辟的论述。传统教育思想的误区,“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力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跪拜礼”即导致这种“长者本位”思想的一大原因。或许今日之跪拜父母与古代父对子的绝对权威不可同日而语,但相比起“跪拜”,更应该强调把子女树立为人格上独立的人,“惟其解放,所以相亲”,只有树立平等的代际关系,子女才能完全感受到父母的可敬可亲可爱,而不是“可畏”。

学校实行感恩教育,不是很应该吗?

点评:“感恩”与“服从”是两码事,学校切不可把“感恩教育”变为“服从教育”

现代文明讲求权利平等,可以要求一个人服从法律,服从规则,但未必可以要求一个人一定要服从另外一个人,这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合适的。具体到父母和子女之间,可以强调其间抚育和赡养的责任,但要求子女必须服从父母也是有些过分的,哪怕父母对子女做出了巨大牺牲,子女必须对父母感恩,但感恩与服从仍然是两码事。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向父母“下跪”是有让他们“服从”之嫌的。…[详细]

而更最重要的是,感恩教育不能形式大于实质,指令取代教导。否则,感恩教育就成了虚伪教育了。


往小了说,这也许只是一次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制造的一次“皆大欢喜的感动”。但往大了说,这表明五四以来国民精神的现代化,仍然任重而道远。

资料区

相关专题

父母皆祸害怎炼就

“父母皆祸害”实质是“新旧”两个社会的冲突…[详细]

相关专题

戳破父母谎言

戳破这些“爱”的谎言当是首要任务…[详细]

相关专题

“虎妈”教育是伪命题

一篇育儿文章,怎么撩拨了美国?…[详细]

投票区

专题调查
加载中...

互动区

读者来信
CSTX:警惕父爱专题是网络暴力
汤勇波:自中国的研究论文有着极...
袁文良:回家过中秋
张妍文:慈善的过度娱乐化是慈善的...
美丽中国:莫让公款行贿打法律“擦...
越洋:关于“产妇之死”专题的意见
蔡平:冰桶挑战是被绑架的宣传工具
chenxiaohong: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完...
如颠如狂:再讨论谁来为产妇负责
不老松:医院尽力则不为产妇负责
我要写信
编辑手记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更多
实时互动
收听微博

010-62671282 lhxmail@vip.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本期责编:丁阳


网友评论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