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稀土不是土,而是一组稀有金属的合称,包括15种镧系元素及2种与之密切相关的元素,总计17种元素。根据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常把稀土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
稀土之所以珍贵异常,不仅因为储量稀少、分离提纯和加工难度较大,更因为其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电子、核工业、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被称为“万能之土”。…[详细]
坐拥比石油还珍贵的稀土资源,却没有给中国带来相应的财富和定价权。
据统计,从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0%。虽然从1998年开始,国家启动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制度,但在全球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原材料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稀土出口价格不升反跌,2005年前后,稀土平均价格低至每公斤16元。
业内人士感慨:“稀土是金,却卖了个萝卜价。”…[详细]
与此相对,石油每桶由30多美元涨到最高147美元,黄金每盎司由300多美元涨到现在1300多美元。
由于无序开采和恶性竞争,稀土价格一路走低,以镨、钕为例,中国的生产成本在每公斤30美元左右,而此前被封存的美国芒登帕斯矿生产成本则高达每公斤40美元。当产品价格维持在每公斤35至40美元时,美国就没必要自行开采稀土资源了。芒廷帕斯矿在1998年被封存,2002年完全关闭。
这意味着什么呢?稀土的价格,仅仅取决于其生产成本,资源本身的价值反而被忽略了。“如此低价的稀土几乎让所有外国矿商停产,并让中国成为过去十年间世界唯一的稀土供应国。”
近年来,美国不时祭出“反倾销”大旗,来自中国的包装丝带、金属丝网托盘等小商品都曾中招,对比一下,稀土的遭遇简直太“幸运”了,只怪你卖得没以前多,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20年前,稀土行业尚有高利润,在“有水快流”思想指导下,无数的稀土生产企业破土而出,产量和出口量同步扩张。
1980年代初,中国单一稀土产量约为20吨,2006年已达到8万吨,并且几乎占据全球贸易量的100%。
在产能增长的同时,恶性竞争、相互杀价成为市场常态,国际稀土价格急剧下跌,“卖得越多,赚得越少”。…[详细]
近年来,我国逐步认识到稀土的战略意义,2005年,“稀土原矿”被列入禁止出口目录,外国只能购买经过加工提纯的稀土材料。同年,稀土的出口税被大幅上调。
但由于产业不集中,各自为战,稀土价格并没有走出低谷。2002年,中国曾筹划组建北方和南方两大稀土集团,以包头和江西为中心整合稀土资源,但始终无法协调统一,没有改变被动局面。
由于管理体系混乱,稀土产业一直进行粗放化生产,“采富弃贫”情况严重,往往采一毁十,浪费了大量资源。我国最大的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回收利用率仅为10%左右,其余90%进入尾矿坝储存,大量的稀土在浸取中流失。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矿,目前的平均利用率只有20%~50%。…[详细]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坦陈,中国生产的稀土占全球较高比例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污染大、代价高,一些国家不愿去做。
国内稀土行业准入门槛低、技术水平低、环保意识薄弱。一边是疯狂的开采,一边是严重的环境破坏:地下水污染,耕地荒芜、牲畜大量死亡,还有放射性污染,“搬不出去就只有等死!”…[详细]
在南方,稀土开采引发的环境灾难也屡见不鲜,特别是目前流行采用不规范的“原地泡矿”法采矿,不仅破坏成片的山林和农田,还往往对地下水造成无法逆转的污染,山体上千疮百孔,极易形成地质灾害。
美国一份报告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的36%,产量则占世界产量的9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2009年的稀土储量占世界13%,而产量为零;俄罗斯储量占世界19%,产量为零;澳大利亚储量为540万吨,产量为零。
在1990年前,美国还是稀土的自产自足国,但由于稀土矿石的开采、生产和处理对环境污染严重,人工成本也很高,美国被迫关闭国内稀土矿,“国内几乎不存在稀土的矿石开采和处理工作”。
在原来的市场体系下,稀土产业的收益与危害极端不对称,火中取栗,得不偿失。
中国对稀土的管制,并非针对某个国家,而是要改变以前不合理的稀土贸易体系,让稀土的价格和使用量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为此,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产能、国家储备等,促进稀土行业整合与结构调整,下调出口配额只是其中一环。
而且,配额限制只适用于矿石,不适用于成品。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下调出口配额,只是为了反击西方的技术封锁,促使外国企业把生产转移到中国。
1974年5月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其第四条第5款宣布:“每个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的永久主权。为了保卫这些资源,每个国家都有权采取适合于自己情况的手段,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
1974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其第二章第二条第1款明确规定:“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并得自由行使此项主权”。
此外,以促进自由贸易为宗旨的世贸组织也有相关章程。即使不考虑发展中国家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特定贸易措施的权利,《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二十条“一般例外”也明文规定,缔约方可以为某些特定目的而限制进口或出口,并列举了10种情况,其中3种尤其值得注意:
(b)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
(g)与保护可用尽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如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一同实施;
(j)在普遍或局部供应短缺的情况下,为获取或分配产品所必需的措施;但是任何此类措施应符合以下原则:即所有缔约方在此类产品的国际供应中有权获得公平的份额;
其中,(b)款是节能环保的注脚,(g)款是集约限产的注脚,(j)款则是出口配额的注脚。
中国对稀土的管制颇受国际关注,按照计划,中国将大幅度减少稀土的出口,一些国家对此表示不满。去年6月,美国和欧盟就此问题上诉世贸组织,近来日本也高调加入向中国施压的行列。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解释说,中国不是仅仅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而是对开采、生产、贸易的整个链条进行限制,这样的做法是符合世贸规则的,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以及考虑国家安全等综合因素。
事实上,美、欧、日本利用前些年稀土价格的低迷,各自进行了对稀土的储备,据悉,日本储备的稀土至少够其使用20年,他们在乎的不是相关产业受影响,而是不能继续低价购买稀土。
因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批评,就是要让中国继续当冤大头,任何正常的国家都不会同意。
现实中,出于环保因素,美国和欧盟国家明确表示会禁止水银出口,日本因为战略因素禁止碳化纤维和镍合金等出口。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中国也应有自己的正当诉求。
“大而不强”是我国稀土产业的显著特点,虽然开采量大,几乎占全球市场的97%,但主要生产廉价的初级产品,相关的研发和深加工比较落后,高端应用技术被国外垄断。
在稀土新材料领域,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市场的稀土精材多为日、美等国掌控。钕、镧、镝、铽等精材,纯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价格就几乎翻一倍。
从中国进口廉价稀土,生产出高精技术产品再返销中国,附加值增长数倍,乃至数十倍,这样的买卖太不划算。需要提高深加工能力,真正从产业链受益。
靠牺牲环境、血拼价格获得市场的中国稀土产业,属于最低层次的竞争,不可持续发展。稀土行业的中长期规划,必须立足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即将公布的《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计划将污染物排放浓度门槛控制在50ppm以内。
如果真正执行该标准,全国80%左右的稀土分离厂可能面临倒闭。对此,专家们并不敢乐观,反而对该标准的执行表示怀疑,“有的工厂一旦遇到检查,就会提前对污染物进行处理。”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全国正在大刀阔斧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为此甚至大范围限电。那些排污不达标的稀土企业,当然也在取缔范围之内,这正是一个优化生产工艺、促进行业整合的机会。…[详细]
稀土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威胁是走私。据估算,2008年,中国的稀土出口走私在2万吨左右。而这一年,官方能够统计的稀土出口量为3.95万吨,这意味着当年的走私量接近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每年走私到美国的稀土最多,有很多美国稀土买家来到中国。他们也不买,但最后美国也不缺稀土啊,(这说明)只能是走私过去的。”
现阶段,打击走私的问题显得尤其严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出口配额制的落实。对此,需要从源头进行监管,掌握每一家稀土分离厂的产量以及销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