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获得了多少国际援助

总体而言,苏联援助对中国渡过抗战初期的难关极其重要;抗战中后期美国的各项援华举措,则帮助中国支撑到了战争胜利。至于英国,所产生的主要是消极作用。 …[详细]

美、苏援助是支撑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英国则破坏作用居多

读者“小鹿子”提的问题比较多,编辑将其分为三部分,逐一回答。

问题一:“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美、英、苏对华态度大体是如何的?三国在中国的利益是什么?他们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提供了何种帮助?重要性如何?”

编辑回复:在美、英、苏三国中,最早给予中国援助的是苏联。“九一八事变”后,英美保持中立,国民政府被迫向苏联求援。苏联出于借中国遏制日本的目的,在1932年12月同中国复交;1937年8月,签署《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联先后给予中国三次信用借款,总计2.5亿美元;为中国提供各类飞机1235架、炸弹215万颗;还用空军志愿队名义,派遣了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苏联援华空军总共击落日机539架,再加上其援助的高射炮、高射机枪和中国飞行员击落的敌机,总计有1049架。①…[详细]

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签订,苏联逐渐停止大规模的对华援助。稍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开始大举援华。整个抗战期间,美国总计向中国提供贷款6.9亿美元,依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8.25亿美元。②贷款多被用于维护经济秩序,军事援助则主要被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及驻印远征军。…[详细]

至于英国,抗战初期,曾一再对日本绥靖,不但将中国沦陷区的关税让与日本,还允诺“凡有阻止日军或有利于日军之敌人之行动与因素”,英国“均无意加以赞助”。1940年10月,甚至在日本压力下,一度对中国关闭了滇缅公路。③二战爆发后,英、日已成敌国。但为维护其远东殖民利益,英国仍“不希望看到中国在战争结束后取得日本曾经拥有的那种强大地位”。④所以不仅不积极援华,还一再反对中国列名“四强”,并与中国抢夺美国援华物资。…[详细]

总体而言,苏联援助对中国渡过抗战初期的难关极其重要;抗战中后期美国的各项援华举措,则帮助中国支撑到了战争胜利。至于英国,所产生的主要是消极作用。

1942年,宋子文与美国财长摩根索签署财政借款后合影1942年,宋子文与美国财长摩根索签署财政借款后合影

在罗斯福眼中,国民政府的重要性是随战局形势而不断变化的

问题二:“罗斯福及其政府对于国民政府、蒋介石的态度究竟若何?蒋氏及其政府在其眼中重要性几何?”

编辑回复:抗战期间,罗斯福政府对国民政府,基本维持支持立场。“西安事变”时,罗斯福的态度是:“蒋的生存是保全岌岌可危的亚洲和平的关键因素。”⑤“七七事变”后,美国虽未停止对日出售战略物资,但开始有限度援华,以遏制日本扩张。汪伪政权成立时,罗斯福宣布继续承认“重庆政府”。⑥此后美日矛盾激化,1941年3月, 罗斯福发表广播演讲, 声言必援华到最后胜利为止。…[详细]

太平洋战争期间,罗斯福采取“先欧后亚”战略,希望借助中国拖住日本陆军主力,为此竭力扶助中国取得与英国、苏联平等的大国地位。及至1944年,因受史迪威之误导,罗斯福一度认为蒋介石消极抗日,已无力领导中国各派系力量,故曾对蒋施以高压,命其将中国军队指挥权全部交予史迪威。…[详细]

因蒋介石视“此次之事,涉及立国主义,国家主权和个人人格,不能迁就”,立场极其强硬,乃至不惜与美断交,罗斯福为战后美国在亚洲的利益考虑,最终撤换史迪威,重新回到支持蒋介石的方针上来。

综上,罗斯福政府对待国民政府的立场,虽以支持为主,但轻重程度不断变化。随着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推进,以及苏联许诺未来对日作战,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不断减弱,遂有1945年美、苏达成雅尔塔协定,秘密出卖中国利益之事。…[详细]

在华作战的美国飞虎队队员在华作战的美国飞虎队队员

蒋介石以“对日议和”为筹码向美英施压,但效果并不佳

问题三:“贵栏目之前曾讲到蒋氏曾以‘降日’逼迫英国加大援助,此种策略对于英国或者其他盟国是否奏效?”

编辑回复:总体来说,这种策略产生过一些效果,但主要集中在抗战初期。如1938年德国出面调停时,中国驻德外交官关德懋就建议,“我们亦可趁此机会向英美表明,我们也可以和日本谈判呀!”后来“谈判尽管不成,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驻德使馆后来打一电报给委员长,认为德国出面调停随谈不成,但此事不妨透露一点。不久,丘吉尔宣布开放中缅路,贷款五千万磅(实为500万)予中国,有名的老狐狸也终于上了我们的当。”⑥…[详细]

抗战中后期,借“对日和谈”向英美施压,仍是蒋介石的一贯手段。如1942年,蒋在日记中说,“如果将来仍然无视中国,中国终将显示自己的手段。”蒋还说,“如果中国从盟国得不到支援,中国对盟国失去信赖, 这意味着中国的抵抗将全面崩溃,再无较之今日更为严重的危机。”⑦蒋实际上是在暗示英美,如果中国得不到援助,则将会考虑在力量不支时与日本和解。但中日战争此时已陷入极深,英美并不相信蒋介石真的会中途放弃抗战,转而对日议和,故此种暗示,已基本上没有效果。…[详细]

孔祥熙访德时会见希特勒。孔祥熙访德时会见希特勒。

注释:

①杨津涛:《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贡献超过飞虎队》,今日话题历史版第241期;②杨津涛《美国抗战援华“慷慨无私”?》,短史记第140期;③王道平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第401页;④巴·塔奇曼:《史迪威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530页;⑤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淮海文汇》2007年第6期;⑥《关德懋先生访问记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第53、54页;⑦安成日、任龙哲:《试论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对日“和谈”问题》,《日本问题研究》1997年第2期。

PS:抗战胜利70周年将至,关于抗战史,您若有希望了解的内容,不妨写信告诉我们,编辑将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短史记”栏目中尽量予以回复。对编辑回复不满意的读者,亦可将你们的意见和看法写信告知。邮箱地址:newshistory@qq.com

投票区

杨津涛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