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9期 2017-09-19

63%的农村娃一天高中没上过,问题出在哪?

魏巍  

讲道理

2259
导语

经济学家罗斯高的演讲近日得到了广泛传播、讨论。演讲中最核心的两点:一是中国农村孩子高中入学率只有36%多一点;二是开出“让监护人回到农村”的药方。针对第二个问题,今日话题已经有过讨论。而针对第一个问题,质疑的声音仍然存在:中国农村孩子高中入学率真有这么低?…[详细]

只有36%的农村孩子读完高中,数据从哪里来的?

说真的,很多人都被罗斯高演讲中提到的“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给震惊到了,因为这个数据超出了很多人的生活体感。

而且,这一数据与官方数据也有较大出入。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为4677.34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2.5%。也就是说,全国15到18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中,有82.5%的在读高中。就算城市学生100%读高中,农村孩子读高中的比例也不会低于60%,因为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有55%的0-17岁未成年人生活在农村。

当然,罗斯高的数据也不是信口胡咧,“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的累计辍学率高达63%”这一数据,最早出现在2016年第2期《中国改革》杂志刊登的一篇调查报告上,罗斯高本人也是那篇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

那63%的辍学率是怎样得出的?调查报告中称,数据收集自八次独立的调查。研究团队于2007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从山西、陕西、河北和浙江四省的262所农村初中,46所普通高中和107所中职收集了24931名学生的信息。

根据调查数据,100名初中学生里只有37人能够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14人从中职毕业,23人从普通高中毕业),图片来源:《中国改革》根据调查数据,100名初中学生里只有37人能够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14人从中职毕业,23人从普通高中毕业),图片来源:《中国改革》

所以,“有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调查结果并没有覆盖到所有农村高中生,更科学的说法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有63%的农村孩子没读过高中。当然,如果这样起标题,罗斯高这篇演讲得到的关注度可能会完全不同。

就算监护人回家,农村孩子的教育资源也面临一场危机

虽然“63%辍学率”这一数据只代表了部分地区的状况,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农村地区高中入学率确实比城市地区低,贫困地区更低。

罗斯高在演讲中对此问题开出的药方就是“让监护人回家”: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确实会影响未来的成长,包括升学竞争,农村初中学生选择未来读什么高中与学习成绩有关系,进而建议重视孩子学前教育,希望母亲放弃工作陪伴孩子成长,以此来解决高中普及率问题。

罗斯高的建议并不是天方夜谭(更多详见专题:《让妈妈留在农村带孩子,这个建议荒唐吗》)。只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不只有家庭教育,就算监护人回农村陪孩子,其他支持孩子成长的教育资源,在农村也正面临一场危机。

教育资源的上移趋势仍在被持续巩固与强化教育资源的上移趋势仍在被持续巩固与强化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农村的教育资源不断向城市上移,留在乡镇而不是去县城变得愈发困难。据统计,2006年到2010年,中国累计减少农村小学84158所、教学点22143个,每年减少26575所,每天减少约73所。尽管教育部已在2012年叫停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但很多原来奉行“村不办小学、乡不办初中”的地方,却也实质性的执行了这些撤并政策。

乡村两级现存的小学和中学寥寥无几,能提供的教育资源也不尽人意。于是,很多农村妈妈,就得在乡镇和县城中选择。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条件差一点的会去乡里的小学和初中,到了高中再去县城,条件稍好的则可以“一步到位”,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去县城。如果孩子不向上移,就会被留在教育资源分配的底端。

超级中学吸血,夺走了本属于农村学生的教育资源

所以,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在教育资源分配的最底端,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可能无法使他们在升学竞争中有什么优势。

除了“被动淘汰”,还有“主动放弃”,因为在很多农村家庭看来,如果考不上超级中学,就意味着无法进入名牌大学,按照读书改变命运的逻辑,与其浪费几年的时间和金钱,还不如早早地出来打工,见识社会。《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广西凤山县一所初中初一招收240多个学生,中考只剩100个,辍学的大部分都去广东打工了。

近些年,各地“超级中学”的强化,不仅加剧了这一趋势,也使得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超级中学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了考进名校的机会,值得肯定。但是,超级中学是吸血式的存在,将老师和优质生源汇聚在一起,而县中升学率,尤其是名校率快速下跌,办学就此陷入恶性循环。

“好苗子”都走了,很多地方对办好县中的愿望也没有那么强烈“好苗子”都走了,很多地方对办好县中的愿望也没有那么强烈

因为,除部分尖子生可到外地读书外,大部分学生还得在本地学习,更多人接受的高中教育其实更差。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望考进全省好高中,只能在当地高中读书,读完后考不进好大学,那还不如不读高中。所谓超级中学给农村生进名校的机会,完全是假象,能去超级中学上学的农村生只是少数,而且他们要付出比在县中求学更大的成本,有的需要从小就到城里读书以便中考能考上超级中学。同时,学者的实证研究也显示,超级中学的学生中,农村户籍比例远低于一般中学。

广西凤山县就是一个例子,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唯一的高中凤山县高级中学在2016年创造了“零一本”的历史,而在2017年也只有两名考生达到一本线。在此前一些年,凤山县高级中学能有十几个考上一本的学生。

超级中学本质上是一个“政绩工程”,它的存在是对其他公立学校和弱势群体的教育资源的一场掠夺。

还应该警惕新的“读书无用论”

除了可能看不到未来,对于经济拮据的农村家庭而言,高中学费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考虑读书的成本和效益成为了理性的选择。根据“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的研究,每个高中生的年均学费支出为1072元,占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18%。在现行的升学体制下,高中完全成了为高考服务的培训机构,如果农村学生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教育无法为其带来经济回报,反倒让原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但即便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中职免费政策,还是有一些学生仍放弃读中职,一方面认为读中职学不到技术,另一方面认为读中职没有前途,反正出路都是打工,还不如趁早多挣几年前。可以说,在基础教育的升学导向指导之下,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

“让妈妈回家”还是“让孩子进城”,哪个选择都不容易,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让妈妈回家”还是“让孩子进城”,哪个选择都不容易,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虽然从短期看来,刚毕业大学生的初次就业工资与体力劳动者差距越来越小,但如果从长时间看,拥有高技能的就业者,将会在未来获得越来越高的收益,而体力劳动者难以在未来获得这种收益。上世纪八十年代辍学打工的人,如今已是中年,除了少数财富自由幸运儿以外,多数人恐怕将会以低技能劳动终老此生,阶层上升对他们而言是困难的。读书无用论的泛滥,消耗的是人生未来改变的可能。

所以,“让监护人回家”对于孩子0-3岁的幼儿教育和亲情陪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孩子的成长不可能完全依靠家庭,还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如果这方面的供给得不到改善,农村孩子一直处在教育资源分配的底端,那么读高中还是会面对日渐高企的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读书无用论”的盛行的局面也无法得到改变。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