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阁府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有亲近感”的日本人仅占20.0%,比上年下降了18.5个百分点,创下了1978年实施该调查以来的新低。对中国“没有亲近感”者高达77.8%,增加了19.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详细]

有网友回帖:“为何不调查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这样的调查当然有,结果显示“对中日关系持负面评价的中国人占81%”…[详细]

 

姑且先不谈中国人为何不待见日本,就从“仅2成日本人对中国有亲近感”说起吧,日本人为啥不待见中国呢?

日本人对华感情认知度的变化

1978-2010:潮起潮落

日本对华感情认知度变化

(注:上图数据来自日本内阁总理府网站近年的《有关外交政策的民众舆论调查》)

中日两国如同一对欢喜冤家

有很多人喜欢把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比作夫妻关系,但很显然,这对夫妻压根不相信对方。所以,他们的感情路线也如上图所示一样,分成了三个阶段。(1978-1988:蜜月期、1989-2003:磨合期、2004-2010:冷战期)

如果挖掘引发日本民众对华情绪波动的细节,我们可以在每个转折点找到大量的新闻佐证——

1978年,中日两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人生若只如初见”。

1982年前后,日本将“侵略”华北改为“进出”华北,日本对华情感第一次大幅下降。

1989年,中日关系迎来了一个凶猛的下跌线,这与当时国际大环境有关。

上世纪90年代,中日间在历史、台湾、领土、安全、经援等问题上发生了一系列摩擦,两国关系陷于复交以来最冷的低谷。

2003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连续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游客集体嫖娼等事件的发生,促成了2004年中日关系的第二次急转直下。

之后,2008年的“毒饺”、2010年的钓鱼岛事件,都把中日关系进一步推向了深渊。…[详细]

……

但是,除去技术细节,我们更应找出这对夫妻感情跌入冰点的深层原因,感情渐行渐远的背后,一定会有规律性的因素在起作用。

日本人的不亲近感从何而来?

1.国家实力的变化

在“蜜月期”中,中国虽然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五常”之一,但仅仅是“政治大国”而非“政治强国”,经济上更是刚刚起步,而日本虽已是名列世界第一梯队的“经济强国”,但其时成为政治大国的渴望既不十分急迫,又没有因历史问题同亚洲大国纠缠。这种政经不同步压抑了两国民族主义的生存空间。

曾有日本人这样表态:“那时的中国还很穷,经济不发达。”亲自去中国,让很多日本人看到了中日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让他们对中国多了一份亲近感,“因为当时中国的现状和日本战后初期的状况很像”。

而接下来,两国的状况就不大一样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日本经济却经历了“失去的10年”。具体表现是1994年日本对华贸易首次出现赤字,2010年中国GDP已经超过日本。

习惯于“居安思危”的日本人,不得不正视这个当年还需要援助的邻居。而日本自身欲做大国之诉求,亦使得两国的地缘政治变得十分微妙,接触与摩擦在所难免 …[详细]

2.不喜欢中国的作风

日本人大多认为“中国人总提出历史问题”。对于中方不会见小泉的决定,日本普通老百姓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认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中日关系往前发展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2005年在中国几个城市发生的“反日游行”中,一部分游行者“袭击”日本大使馆和餐厅,中国却没有表示道歉,也没有赔偿损失部分,坚持“原因在于日本首相不恰当行为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在那一刻,在日本人的脑海里,中国人是做事不合理,不遵守国际规则的民族。

中国人的对日思维:喜欢给日本人贴标签,这人是对中国友好的;那人是反华的,媒体还特别喜欢报道这两类人的言行,弄得几个在日本国内影响力有限的右翼人士,却被中国人当成是“整个日本”都这么说(做),至今还是停留在把日本当“出气筒”的水准。

不少中国人在批评别人时,不是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礼貌的辩论,而是以污秽的言词进行谩骂,甚至污辱对方的人格。尽管这些人在骂别人的时候尽情所为,可是却丝毫容不得别人的反批评。一听到批评自己的声音就勃然大怒,随意扣帽子打棍子,试图用这种方法来剥夺对方平等说话的权利。这种中国式的“大批判”作法,引起了一般日本国民的反感。…[详细]

3.日本媒体把中国的毛病放大

2005年,北京、上海等地爆发了反对小泉参拜的抗议活动。这一抗议活动的镜头被日本各电视台在不同时段反复播映。一时间,“中国人很暴力,很反日”的印象被植入了日本民众的心中,直接导致当年的对华亲近度降到32.4%。

2008年时,在各种“破冰暖春”行动后,两国关系本来有一定好转,却因为日本各媒体拼命报道“毒饺事件”(如《读卖新闻》从1月31日至2月28日总共发表了156篇有关报道),日本人对中国食品业以及整个中国的好感一下降到了谷底。

“一些政治人物的不当言行刺激了中国民众的对日感情。但是当中国民众尤其是大学生们表达不满时,又让日本民众误解为矛头指向了日本所有普通百姓。并且一部分民众很容易就受到日本右翼媒体的误导,认为中方的抗议是在干涉日本内政。所以这也影响了对华亲近度调查的结果。”一位日本专家如此分析。

当然,日本媒体本就习惯报道负面新闻,不止是中国形象在日本媒体的呈现中“被歪曲”,如果你在日本看媒体报道,也会觉得日本这个国家“是不是要完蛋了”…[详细]

4.中国欠缺纠正手段

与民主国家打交道的关键在于争取该国的民意,而不是对该国政府施加高压。如果大多数日本国民承认历史问题,那么中日政府间自然也就好谈了。

右翼举办各种集会演讲否认南京大屠杀,中国就应该主动到日本去宣讲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如果中国在历史问题上,不是摆事实讲道理而只是一味地谩骂,就会反过来帮助日本的右翼争取民意。

有趣的是,当日本愤青在国内“反华游行”的时候,出来反对和干扰的常常是日本人。…[详细]

对外缺乏影响力,对内亦缺乏理性的判断和研究:中国的对日研究机构大多为政府部门或国立大学所属,研究多以政府行为为准,对今日日本社会的深入介绍几乎是空白,导致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依旧肤浅和片面,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相信,日本经济衰退是当年接受“广场协议”上了美国人的当。…[详细]

结语:

有人说,中日互不信赖的根源,在于对方国家的正确信息没有传递到本国,所以要加深互相了解。但是,在日方组织学生出国交流后,学生们的一致感受却是“对自己作为日本人感到幸福和骄傲”…[详细]

相关专题1

政客参拜靖国神社

与其空虚地骂对方,不如多花点时间了解对方…[详细]

相关专题2

关于日本的不实传言

请别用谎言支撑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操。…[详细]

相关专题3

日本旅游业最大客户——中国

抵制决不是应当采取的方式…[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更多

往期话题

传播到微博

联系我们

010-62671282 lhxmail@vip.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李慧翔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