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离间子孙带来的悲剧:明仁宗暴毙之谜

最新文章文史宴 吾乃昊天2018-06-25 21:47
0

[摘要]后人把仁宗的所作所为归结为仁慈,可从他差点虐杀了李时勉这件事来看,经历了多年权力斗争的朱高炽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好说话。

明仁宗朱高炽身为朱棣长子,却因肥胖、好文事不为其父所喜,太子之位屡次被其弟汉王朱高煦动摇。同时朱棣厚爱朱高炽长子朱瞻基,虽然朱高炽保住太子之位有赖于这一点,但朱高炽父子的矛盾却也因此孳生。朱棣这么做是为了保证皇位不被朱高炽、朱高煦任何一子威胁,但专制皇权只能制造家庭悲剧,朱高炽登基十月即暴毙,很可能与其子朱瞻基有关。

熟悉明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明光宗朱常洛,由于生母出身卑微不受父亲待见的朱常洛战战兢兢当了二十年的太子才修成正果。本以为到了苦尽甘来,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只坐了不到一个月的皇位就离奇地领了盒饭,怎一个“惨”字了得?

同病相怜的还有他的祖宗明仁宗朱高炽,除了在位时间特短(十个月,在明代皇帝中排倒数第二),当太子的时候不受父皇待见外,和死于红丸案的朱常洛一样,仁宗暴猝的原因也显得扑朔迷离。

燕王世子,靖难有为

1

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十七岁时被立为燕王世子,体态肥胖的世子经常需要侍卫的搀扶才能跌跌撞撞地行动,嗜战好武的朱棣对长子的这一生理缺陷极为嫌弃,这也是仁宗一生不为父亲喜爱的重要原因。

没有从武资质的朱高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学术研究上,这让他博得了祖父朱元璋的宠爱。

朱元璋有一次派几个孙子去检阅军队,朱高炽回来地最晚,并解释说,早上天气冷,应该让将士们吃完饭再开始阅兵。朱元璋又把几份官员的奏折交给他审阅,小世子很快就把文武两类奏疏分别开来,相应地做出了批示,并刻意保护那些在奏报中写错字的官员,显露出自己仁厚的一面。

朱元璋死后,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迫不及待地开始推行新政,虽然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洪武时代的政治恐怖,但建文帝在削藩上的轻率急躁直接导致了最终葬送他统治的靖难之战。

因为身材不便的缘故,在四年的靖难之战中,朱高炽没有像两个弟弟朱高煦、朱高燧一样随父出征,但也肩负了留守北平城的重任。

在此期间,他以万余兵力牵制了李景隆的数十万大军,为朱棣成功篡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建文帝曾修书策反朱高炽,许之以封王之位。朱高炽接到书信后看也没看,就直接送到了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计谋落空。

建文四年,朱棣成功篡位,按理说,作为燕王世子,又在靖难中立下大功,朱高炽理当荣升皇太子,但偏爱少子的朱棣对这个体态肥胖又显得老实巴交的儿子依然很不满意。经过再三的权衡和近臣解缙的劝说,朱棣才在当皇帝后的第二年勉强答应立朱高炽为皇太子。

仁弱太子,如履薄冰

2

入主东宫并不表示朱高炽可以就此高枕无忧,历史上大凡雄猜之主,对自己的太子往往要求极为严苛,朱棣更不例外。朱高炽当太子的这二十年,可以说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的二十年。

狼爸朱棣对太子进行了如下迫害:

严厉训斥。

朱棣远征蒙古期间,太子朱高炽留守监国,担心儿子背着自己搞小动作的朱棣不断的挑太子监国期间的毛病,借机加以训斥。

永乐七年四月,朱高炽在朝会上批评了深得朱棣赏识的刑部尚书刘观,身在北京的朱棣闻讯两次写信指责太子折辱重臣,提醒他“凡事务必宽大,严戒躁忽”、“优容群臣,勿任好恶”,并指示今后朝中大事必须奏决,得到皇帝的批准才能算数。

若论对臣下的严酷,动辄屠戮大臣的朱棣无疑远甚于相对温和的朱高炽,之所以责备太子,真正原因还是认为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

剪除党羽。

朱棣一朝不少和东宫关系密切的大臣都遭到迫害,最早劝朱棣立太子的大学士解缙以“无人臣礼”的罪名下狱,后竟被埋入雪堆中活活冻死。

永乐十二年朱棣远征回京时,太子派人接驾来迟了一会儿,朱棣便将东宫属官杨士奇、杨溥仪、黄淮等下狱审问,杨士奇把罪名全都揽到自己头上又做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后侥幸逃过了一劫,杨溥、黄淮等人则在牢房里一直待到新皇登基。

制造威胁。

朱棣对朱高煦等挑战太子地位的行为予以默许,甚至偶尔有意纵容,直到后来出于稳定政局的需要,才同意让次子就藩。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最后一次远征漠北回师途中去世。胆战心惊二十载的朱高炽,终于熬到了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苦命天子,离奇暴卒

3

朱高炽的人生注定是个悲剧,二十年的忍辱负重只换来了十个月的君临天下。洪熙元年五月,四十七岁的明仁宗突然驾崩,他的死因也引发了众说纷纭的猜测。

一种说法认为明仁宗是被一个叫李时勉的大臣气死的,当时李时勉上书言事,因为言辞过于尖锐惹恼了仁宗,将李召至便殿,李在殿上仍据理力争,皇帝勃然大怒,李被侍卫用金瓜打断三根肋骨,险些致死。仁宗次日就病重身亡,死前还对夏原吉说,李时勉在奏疏里侮辱朕。

虽然身材肥胖的人确实可能会因为情绪激动导致身体出问题。但从新皇即位后李时勉没有受到重处来看,这一说法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一种关于仁宗死因的说法极具阴谋性——皇帝死于皇太子朱瞻基之手。

长年受到朱棣压制的仁宗,虽然不能公开表达对先帝的不满,却在施政方面展开对父亲的报复,如平反朱棣生前的政敌(建文旧臣)和处置过的大臣(解缙),修改朱棣生前的国策,停止朱棣生前大力倡导的下西洋。在死前一个月,仁宗甚至准备把国都迁回南京,彻底摆脱永乐皇帝的阴影。

后人把仁宗的所作所为归结为仁慈,可从他差点虐杀了李时勉这件事来看,经历了多年权力斗争的朱高炽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好说话。

要真是这样,那仁宗的下一个目标,也许就是朱棣最疼爱的孙子朱瞻基了。

虽然不喜欢长子,但朱棣对长孙朱瞻基却甚是喜爱。这也是仁宗太子之位得以保全的重要原因。沾了儿子的光才当上皇帝的仁宗,难免会把对父亲的怨气撒到儿子头上,有人猜测如果仁宗活得够长,也许会废掉朱棣钦定的皇太孙朱瞻基,改立自己喜欢的五皇子。深得祖父真传的朱瞻基察觉到父皇的想法,索性先下手为强。

而朱瞻基在仁宗死后的作为(迅速赶回北京,登基典礼用具已备,放弃回都南京,再派郑和下西洋等),也着实加剧了自己的嫌疑。

不管是死于大臣的谏言还是儿子的谋杀,父爱缺失又英年早逝的朱高炽,都堪称是一位苦命的天子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