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质疑孙中山“国父”地位

民进党近日提案,在台湾废除公共场合悬挂“国父遗像”规定。 …[详细]
台湾“立法院”内的“国父遗像”台湾“立法院”内的“国父遗像”

近日,民进党“立委”提出3项修法提案,主张废除台湾学校、公务单位悬挂“国父遗像”的规定,以后台湾领导人就职不再向“国父遗像”行礼。并将于今日提交“立法院”。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之时,且大陆方面已宣布将隆重纪念之际,民进党的这一举动,牵动了多方神经。

自1940年3月国民党决议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至今,孙中山的“国父”身份,在台湾,经历了怎样的浮沉?背后,又折射着怎样的时代变迁?

孙去世时,大陆知识界指责之声颇多;台湾舆论则一致以哀悼为主

孙中山生前关注台湾,认为台湾属于中国,台湾人是中国人,台湾是很好的革命基地。但因长期在日本活动,孙的这些观点,多只在私下谈及。①

1900年、1913年、1918年,孙中山曾三次赴台发展革命力量。兴中会、同盟会中台籍人士很多,著名者如丘逢甲、吴文秀、连横、罗福星、蒋渭水等。有意思的是,蒋渭水因在日据时期建立“台湾民众党”,被民进党视为“本土化”标志性人物,其实呢,蒋乃孙中山的拥趸,是中华革命党的秘密党员。孙也时常关照台湾革命党人要“学习国语”②

1925年孙中山去世。大陆舆论两极分化,褒赞者虽略占优势,但指责孙是“国之罪人”者,也“不为绝对少数”——其指责集中于:孙为对付恶政治不择手段;急功近利,于民智启蒙方面轻举妄动;革命理论东牵西扯,政策策略优柔寡断;……等。相比之下,台湾舆论对孙的感情更为整齐划一。民众不顾日本当局反对,组织了许多悼念活动。在台北,一个仅能容纳2000人的会场,有5000多人前来默哀。生于台湾的作家张我军,在悼词中说,“唉!大星一坠,东亚的天地忽然黯淡无光了……消息传来,我岛人五内俱崩,如失了魂魄一样,西望中原,禁不住泪浪滔滔!”1929年,孙中山灵柩迁往南京中山陵。蒋渭水不仅让“台湾民众党”代表参加了奉安大典,还刊文称赞孙中山为“民国的国父”,远早于国民党正式尊孙为“国父”。③

略言之,在日据时代,孙中山被台湾民众视作“中国的象征”,并自发赋予了其“国父”的荣誉。至于孙在革命生涯中的诸多可议之处,主要是大陆知识界在讨论,台湾舆论很少言及。

兴中会兴中会台湾分会旧址,位于现在台北市长沙街 兴中会兴中会台湾分会旧址,位于现在台北市长沙街

两蒋时代,由官方推动,孙中山成为台湾的一种无孔不入的存在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出于宣传需要,还曾虚构了一些孙中山与台湾的历史联系。如1938年,蒋介石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总理在世的时候……为本党定下一个革命的对策,就是要‘恢复高台,巩固中华’……”所谓“高台”,指台湾和高丽。1946年,台湾光复一周年之际,蒋又说“我们国父倡导国民革命,……提出‘恢复台湾,巩固中华’的口号……”④这些口号、说法,皆不见于其他文献,当是蒋介石自己的一种“发挥”。

台湾光复后,向“国父遗像”行三鞠躬礼,诵读“国父遗嘱”、搞“总理纪念周”等在大陆行之已久的纪念仪式,也被照搬了过去。大量的建筑、道路、公园等,也被冠以“中山”之名。孙中山在台湾变得无处不在。⑤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孙中山成了维系政权合法性与正统地位的重要象征。纪念活动变得更多。“总理纪念周”外,又有了“国父纪念月会”;“国父诞辰纪念日”同时又是“中华文化复兴节”……蒋介石也常常亲自出席主持这种纪念活动,勉励众人“光复大陆,完成国父遗教”。⑥两蒋时代,台湾历史教材由政府统一编写。孙中山思想成为从小学到大学的必修课程。台湾“大专联考”,三民主义也是必考科目。有关孙中山的正面研究及著作出版,也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如此,“国父”成了台湾民众生活中无孔不入的存在。⑦

这种做法,固然有助于台湾树立有关中国的新记忆,但强制灌输下的完美无缺的历史形象,也必然激起民间心理上的反弹。有学者就认为,当时教科书对孙中山三次去台湾的历史一再不厌其烦地宣讲,但对一些有争议的关节(如孙与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之间的交往)则简略处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台湾“国父纪念馆”中的孙中山铜像台湾“国父纪念馆”中的孙中山铜像

解严后,民进党多次要求废除孙“国父”称号,称其是“外国人”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1991年,结束“动员戡乱”。孙中山及三民主义的地位开始发生动摇。在李登辉执政后期,双十“国庆”、“国父诞辰纪念”等都被淡化处理。至2000年陈水扁上台,问题终于激化。

2002年,民进党籍“法务部长”陈定南,首先对“国父”问题发起挑战,称“法律没有规定国父是谁”。当时国民党籍“立委”一面反驳,一面发起民意调查。其调查结果称:95%受访者承认孙中山是“中华民国国父”,78.1%受访者支持法律明定孙中山为“国父”。2004年,民进党籍“考试院长”姚嘉文及委员林玉体在参加国父诞辰纪念活动后,对记者声称“国父是外国人”,主张废掉“国父”称呼。2007年,民进党“立委”提案,要求台湾当局“去国父化”,将“国父遗像”、“国父遗嘱”改称“孙中山遗像”、“孙中山遗嘱”;“国父纪念馆”改称“孙中山纪念馆”或“孙逸仙纪念馆”。⑧

立法废止“国父”称谓并不容易。但修改教科书相关内容、终止“国父纪念月会”等动作,在民进党执政期间颇多。2008年,国民党上台执政。马英九就任后,发现“总统府”内原有的孙中山铜像在一年多前被陈水扁撤走,存放在仓库中,他“深感不安,立刻决定把国父铜像请回来”。⑨此后,马英九每天都会对着铜像深鞠一躬。国父纪念活动又回归正轨,有关的争议也逐渐偃旗息鼓。

至2014年,台南又发生拉倒孙中山铜像事件,铜像被人喷涂上了“ROC OUT”(中华民国滚出去)等字样。事后,马英九表示,当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及故总统蒋中正推动的抗日、救国、制宪、建国,都有台籍人士参与,“这些先贤留下的贡献,绝对不是用反民主的暴力手段拉倒国父铜像,强加羞辱所能抹去的”⑩,立意维护孙中山的国父地位。现在民进党再次获得执政权,同时又掌握“立法院”多数席位,台湾的“国父”之争,势必更加激烈。

综而言之:因现实政治需要而塑造的历史人物形象,越是完美无缺,往往也就越是千疮百孔。孙中山在台湾沦为政治拉锯的道具;近年来在大陆也饱受民间知识界的批判,大有一种被打成“历史罪人”的趋势,亦是这种“完美无缺”下的过犹不及的反弹。

2015年,马英九在“总统府”,主持中枢纪念孙中山诞辰暨庆祝中华文化复兴节大会,并对“国父遗像”行鞠躬礼2015年,马英九在“总统府”,主持中枢纪念孙中山诞辰暨庆祝中华文化复兴节大会,并对“国父遗像”行鞠躬礼

注释

①③李云汉:《孙中山先生与台湾的历史因缘》,(台)《近代中国》第163期;②左双文:《关于孙中山与台湾关系几个问题的评价》,《东南亚研究》1997年第2期;④⑤陈蕴茜:《光复初期台湾的孙中山崇拜》,《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⑥秦孝仪:《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⑦张军民:《从学术三民主义化到三民主义学术化——孙中山研究在台湾50年(1949—1998)》,《学术研究》1998年第12期;⑧魏文享:《孙中山“国父”形象在台湾的历史形塑与记忆解构》,《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⑨《仓库迎铜像 马每天向国父行礼》,中时电子报2014年3月12日;⑩《马英九:暴力拉倒铜像不能抹去孙中山的贡献》,中国台湾网2014年3月12日。

——————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短史记”(微信id:tengxun_lishi),或在微信中搜索“短史记”,可以获取更多靠谱的历史资讯。

◎近期推送文章(进入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历史消息”):

◆谁最应该向“诺贝尔哥”道歉?◆林彪自己炼丹吃,吃完后休克◆不该被遗忘的中国农民党◆张学良晚年“觉得没脸回大陆”,是真的吗?◆回古代过年,年夜饭吃什么?◆张学良津津乐道的那些艳史,有几分可信?◆文革中的“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运动◆大陆曾经秘密派人策反孙立人◆红色经济学家潜伏国民党◆毛泽东为何对刘少奇说:现在就交班,你就做主席,做秦始皇!◆大清神总结:鸦片战争惨败是因为带路党猖獗◆音频:汪精卫汉奸演讲◆夜莺岛为何归了越南◆十三则真实的“林彪笔记”◆学生上街请愿被枪杀,民国元首对着尸体下跪?◆音频:晚年蒋介石发表“重要讲话”◆江青写给毛泽东的第一封情书◆残暴的太平天国,造成了多少百姓死亡?◆宋美龄:我爱的男人已经结婚◆丧心病狂的中国专家,曾推广“大粪喂猪”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短史记”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短史记”

投票区

杨津涛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