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5期 2018-05-01

备受追捧的红点奖,是老外忽悠中国人骗钱的吗?

魏巍  

讲道理

2259
导语

最近几年,我们隔三差五就能听到哪个产品又获得了“红点奖”,但看到实物,其实也不过如此。前不久,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说“红点奖是商业机构来骗中国人钱”,又让这个奖权威性变得可疑。红点奖到底是“设计界的奥斯卡”还是“骗子机构”?…[详细]

红点奖到底是个什么奖?

红点奖是一个设计奖,起源于1955年德国,由德国北莱茵——维斯特法伦设计中心在德国城市埃森创立。最初的时候,红点奖更像是一个相对松散的设计行业论坛,直到1992年,彼得·赛克(Peter Zec)最终定名红点奖并推广开来。如今,红点奖已经逐步由最初的为商业、政治、文化和公众的设计论坛转变为设计行业的商业推广机构。

红点奖涵盖的领域很广,涉及到汽车、建筑、家用、电子、时尚、生活科学以及医药等众多领域,同时奖项又分为了产品设计、传播设计和设计概念奖三类。

在红点奖三大类别中,影响力最大的毫无疑问是产品设计奖,只有其历史可追溯至北莱茵——维斯特法伦设计中心于1955年在德国埃森创办的设计展,且红点产品奖要求参评的作品必须是两年内已经上市的或已量产即将上市的产品。

传达设计奖主要面向企业形象设计、广告和交互媒体产品,和近几年频频听到的科技产品获得红点奖关系不大。

而设计概念奖是“红点”根据市场的需要所创建的新品牌,其影响力和含金量是无法与产品设计奖相提并论的。

知乎网友“康贱猫”是这样解释“产品设计奖”和“设计概念奖”的不同:拿汽车行业来说,一款概念车能获奖并不是难事,只要有足够出挑的设计思路以及受大众喜爱的设计语言,设计本身拿奖就显得相对简单了。但是往往概念车和量产车之间往往就是美女和丑女之间的距离那么遥远。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一方面在于量产车实际成本的考量,另外就是工业化实现的可行性了。所以相对来说,能拿到产品设计奖项的汽车相比设计概念奖的汽车设计来说,中间经历了一整个工业化的过程,不仅设计本身更成熟,产品本身的含金量也在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类奖项并不是从红点奖被创立以来就同时存在。产品设计奖历史最为悠久,诞生于1955年,传达设计奖于1993年开始评选。设计概念奖最为年轻,2005年才设立,并且与其他两个在在德国埃森的设计学会总部颁发的奖项不同,这个奖项是在新加坡的红点设计博物馆举行颁奖仪式。

“红点奖”其实是红点奖中的低级别奖

一方面是企业都在追求红点奖,另一方面却是红点奖的含金量遭到质疑,红点奖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要说清这个问题,得先把红点奖的奖项说清楚。除了之前提到的红点奖的三大类别之外,每一大类又包含三至四个等级的奖项,而且也没有乖乖地叫“一二三等奖”,每个等级都有自己的名字,具体的奖项见下图。

红点产品设计奖红点产品设计奖
红点设计概念奖红点设计概念奖

如上图所示,“红点奖”其实是获奖类别中的低级别奖项。

红点奖绝非毫无含金量,产品设计奖最高级别的“最佳中的最佳奖”甄别标准较为严格,在2014年的获奖率为1.5%。但是设计概念奖类的“红点奖”和“优异奖”却有泛滥之势。所以说,拿了红点不一定就牛,但也不能说红点奖里没有好作品。

苹果公司产品AirPods在2017年获得产品设计奖的“最佳中的最佳奖”苹果公司产品AirPods在2017年获得产品设计奖的“最佳中的最佳奖”

据科技媒体“虎嗅”的一篇文章统计,设计概念奖类最高奖项“红点之星”每年只有1个获奖产品,“最佳中的最佳奖”是从所有产品类别各选出中最优秀的一款,2014年共有40个参赛作品获得该奖项。而“红点奖”和“优异奖”则没有获奖数量的限制,2014年,4000多个作品里就有202个作品获得“红点奖”。另外,浏览官网这两个奖项的历年获奖产品可以发现,获奖作品实在数量众多,甚至于在页面底部会提示:页面只显示300个获奖作品。

很多获得设计概念类“红点奖”或“优异奖”的产品,在宣传时统统只说自己获得了“红点奖”,反正大多数消费者也搞不清楚红点奖复杂的奖项。

更尴尬的是,德国红点奖机构也于2015年在中国设立“中国好设计奖”,简称CGD(China Good Design),是针对中国的全新国际化设计奖项。这个奖本身并非由德国红点评选颁发,更多在于鼓励来自中国的企业去做出好的设计。但是由于奖项和红点有着各种联系,所以在宣传的时候如果提到红点设计,会让读者误以为是获得了德国的那个红点大奖,这样瞬间就变得更加高大上了起来。

红点奖可以花钱就买到吗?

近日,清华大学教授、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在访谈中说:“红点奖纯粹是商业机构来骗中国人钱。”红点奖真的是企业可以花钱买来的吗?

的确,作为一个赛事机构,红点奖并不接受商业赞助。所以,红点奖从报名到评选再到颁奖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参赛者支付费用,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一次评审到得奖,大约需要花费人民币20000多元。

但这只是参赛费和评审费,交了不意味着一定能获奖,获奖作品也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产生的:

红点奖的得奖率绝对不能算低。在回应柳冠中教授的声明中,红点奖官方提到,2018年6300件作品中,有1798件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奖项,获奖率将近30%。

不过,这只能说明这个奖项确实要花钱,并且获奖率不低,但花钱就能买的结论目前没有太多的证据来支持。

当然对红点奖收费的质疑也并不罕见,很多设计师都认为现行的这种收费天然利好于巨头企业。“乐居设计俱乐部”的一篇文章就提到说:对于财大气粗的企业来说,即便把一年内所有的设计稿全部送审都是九牛一毛,所以很容易通过体量上的优势增加获奖概率。LG手机就宣称在2013年度红点奖当中囊括33项,光这33项的送审费用就要人民币接近70万元。

红点奖是荣誉还是生意?

前文已经说过,与其说红点奖是一个设计大奖,不如说它是一个商业推广机构,这主要体现在红点奖为设计概念奖获奖者所提供的一系列商业推广优待服务。

红点奖的推广服务,图片来源:虎嗅红点奖的推广服务,图片来源:虎嗅

而中国企业热衷参与红点奖,一方面是因为是一条龙的商业推广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设计概念奖传统设计强国的缺席对于其他参赛产品来讲降低了获奖难度。

现在最热衷参与红点设计概念奖的当属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据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许江在2014年写的文章,他认为,虽然红点是面向全球征集作品,但客观上,参赛作品“绝大部分来自亚洲,具体来说,主要来自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三地。”

图片来源:乐居设计俱乐部图片来源:乐居设计俱乐部

为了方便中韩两国红点概念奖的参赛者,“红点”一方面在两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设立办事处推广赛事,一方面在其概念奖官方网站上增加中文与韩文界面(除此以外仅有英语和德语)。

中韩两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还未有具备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大奖,他们急需通过红点奖这个舞台证明自己的设计实力,因此造就了今天红点概念奖的火爆,但与此同时也降低了红点设计概念奖的国际地位。

评奖不该是设计的最终目的

其实,在柳冠中的访谈中,有一点说得很有道理,“评奖成为推动设计发展的举措”是不对的,不管是国内的工业设计大奖还是国外的红点奖、IF奖。

评奖好做,然而颁奖典礼结束以后,发了奖金奖状,领导拍了照片就结束了,得奖的东西如何落地却没有人管。评奖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引导大家把好的东西落实到生产中去,大量评奖却没有人关注设计作品的落地,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如果相关部门想支持设计行业发展,应当更多的推动从设计到实现,而不是只给获奖作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重奖。

日本设立G-Mark设计奖就是一个很好的经验。G-Mark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设计奖之一,由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部于1957年设立。同其他设计奖项相比,G-Mark奖不仅仅局限于设计本身,还将设计奖项的参加者、媒体、流通零售业等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来积极展开系列活动,对“好设计”进行推广。

当设计发展到一定水平,政府也不应该再过度插手。1998年,“G-Mark奖主办方由日本政府的经济产业省正式变更为日本设计振兴会,实现该比赛向“民营化”的转型。

所以,面对红点奖之类的奖项,没有必要趋之若鹜,也没有必要针锋相对。无须吹捧某一个获奖作品,也不应无视当中出色的存在。最关键的是,评奖不应被当做目的,设计的最好归宿也应该是落实到生产中,而不是停留在奖杯证书上。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