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高管被查揭露的销售黑金

“两会”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建一落马,算是把对一汽集团的反腐工作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国内官员(类官员)的腐败成因都是相同的,无非是手中有权力,头上无监督,但腐败的通道各不相同。比如历数落马的一汽高管,可以发现很多都担任或曾担任过销售要职。销售不是“求人”的吗,也能腐败? …[详细]

一汽旗下某些合资品牌不愁销售

反而是经销商愁苦没有门路开一家4S店

由于国人对德系车质量的普遍信赖,加之各级政府曾长期、大量采购奥迪车作为公务用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众(尤其是某些北方城市的民众)对奥迪车的追逐也十分狂热。虽然近年来,几个大城市相继施行严厉的限购政策,对一些国产车品牌产生了冲击,但主打高端市场的合资车“一汽奥迪”丝毫没受到影响,根据一汽奥迪今年发布的业绩,其在2014年全年售出57万辆车,同比增长17.7%,再次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销量冠军,在整个高档车市场中所占份额高达34%。

直到现在,奥迪4s店对公务员购车还有特殊优惠政策,可见它自己也主动往“官车”上贴直到现在,奥迪4s店对公务员购车还有特殊优惠政策,可见它自己也主动往“官车”上贴

可以说,不管是汽车市场供不应求的年代,还是近几年总体汽车产能过剩的时期,一汽奥迪都能持续热销。这么好的市场,经销商自然蜂拥。要在国内售卖一汽奥迪新车,只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4S店”,一是通过所谓“综合店”。“综合店”就是二级经销商,利润薄、货源不稳定,基本也都是从4S店拿货;而4S店门槛高,一般人即使有钱,也难开家一家奥迪4S店。

门槛有多高?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想要通过厂家的经销商资质审批,拿到销售权,“多方打点”的花费一般在600万至1200万元不等;更有山东一名汽车业内人士表示,他曾准备在山东开一家奥迪4S店,因此四处托关系,被中间人告知打通关系需要上千万,他“心疼了一下”而讲了价,开价800万元,结果惹怒了对方,开店的事便不了了之。

一旦开店成功,经销商基本可以“躺着数钱”

说奥迪4S店躺着数钱,一点不夸张。一家全国性汽车销售公司的行政总监曾对媒体透露,“尤其是奥迪车,因为它是高端公务用车里采购最多的,所以毛利率高,我们有一家奥迪4S店,一年就收回了成本。”

这种高额回报,并不是全都来自汽车的销售收入,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维修。所谓“4S店”,是指生产企业定点的单一品牌专卖店,同时提供专业的维修保养服务。消费者都知道,车辆维修保养,当然是4S店贵,外面便宜,可为什么还是有人宁贵不廉呢?就是“在4S店维修保养,图个安心”。

但这种“安心”恐怕很难通过高价买到,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就曝光了众多合资车4S店皆存在“小病大修”等问题。具体到一汽奥迪身上,在今年3月,一位陕西奥迪车主在4S店维修车辆前保险杠期间,竟然发现4S店把他车上的配件拆了作为新配件,安装到其他到店维修的车辆上。

周永康弟媳周玲英掌控的奥迪4S店周永康弟媳周玲英掌控的奥迪4S店

赚钱多又有门槛的行业,自然也是权贵们的最爱。比如周永康三弟周元青的妻子周玲英,在2010年出资1900万元控股江阴奔跃,建起了在江阴(苏南最富庶地区之一)最大的汽车4S店,垄断了江阴奥迪车市场。

如此行情,一汽销售岗高层自然可以捞钱

不少落马的一汽高管,皆担任过销售要职,因为他们手握开店审批权

从2012年的静国松案开始,这3年多来,多名一汽高管被调查,可以发现这些高管涉及的腐败事件,很多和汽车经销商有关。

先看静国松案,作为长期掌管一汽大众销售公司销售大权的副总经理,不打点谁都可以,但不能不打点他。据媒体报道,2011年,南方某省一家大型汽车城的董事长,为了能够开设奥迪4S店,“组织了一支数十人的庞大队伍,对口公关静国松”,历经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梦想成真。静国松当然有他自己的理由,就是贪官一定会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手里接到的(倾斜资源)条子,连你想象不到的高层给写的都有。”

从静国松被查开始,就已经掀开了一汽高管贪腐的黑幕。图片来源:财新网从静国松被查开始,就已经掀开了一汽高管贪腐的黑幕。图片来源:财新网

在静国松案后,还有安德武、周勇江、李武、周纯等多位一汽高管被调查,这些人几乎全是销售岗的高管。比如周勇江,曾任一汽大众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2014年9月,周勇江经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受贿罪成立,获刑15年。法院认定,周勇江收受的1000多万贿赂,绝大部分来自一汽大众和一汽奥迪的经销商。

今年1月,中纪委称,一汽合资品牌在营销领域一直都对特殊客户提供便利服务,并认定部分领导干部插手4S店审批,直接参股或拥有4S店,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车企的经销商资质审批,拿到销售权,就成为了经销商们成败的关键。所以,掌握审批大权的静国松、周勇江们,炙手可热,江湖地位显赫。

4S店对车企的高度依赖,也助长了这些高管手中的权力

除了手握经销商的审批权,车企还不定期地对经销商进行“突检”,包括店面的布置、销售情况及售后服务等。这种内部的检查,涉及到是否继续给经销商销售权,也涉及评比和年终的评奖,而年终评奖,又关系到车企对经销商的“返点”。

再看大家都很熟悉的“加价提车”,某些合资车型在中国卖得非常好,好到每一个城市都需要“加价提车”,“不然你就等着去吧,等到停产”。比如一汽大众速腾车,很多人在汽车论坛表示自己购买时,都加了钱。但是再紧俏的车源,出厂价都是一样的,给哪个经销商都可以,不同的经销商会有不同的加价幅度,少则几千,多则数万。这些加上去的价格,就是经销商的纯利润。当然,这部分钱需要拿一部分出来打点车企销售部门的负责人。

一汽大众速腾车,加价也有人愿意买,就是这么牛一汽大众速腾车,加价也有人愿意买,就是这么牛

总的来说,经销商和主管销售的车企高层搞好关系,有百利可得。

车企对4S店种种不合理的限制,又增加了车企高管寻租的渠道

国内的4S店有很多奇葩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往往不是出自他们的本意,比如不能自由定价,还有些不能异地购车(车企规定只可售本省)。具体来看,车企甚至直接限定经销商的售价、销售利润,限制经销商给客户的最高折扣,还要求4S店售卖紧俏车型时搭售滞销车型。

这些规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2005年4月起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下称《办法》)规定,任何企业,凡得不到汽车供应商的授权均不得销售相应品牌的汽车,并且经销商只能根据授权和签订的合同,从事相应的经销活动。

无论进口整车、合资品牌还是本土品牌汽车,该《办法》将设立和控制经销网络的权利,赋予了汽车制造商。虽然4S店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也并非汽车制造商的子公司,在法律上与汽车制造商不存在控制或关联关系,但种种严苛的规定,导致4S店严重受制于汽车制造商。业界普遍认为,《办法》在实施初期,确实有利于规范汽车经销市场,但在之后就变成了阻碍销售市场的良性发展。我们在以前的专题里已经多次说过,寻租最严重的地方,一定出现在限制最严格的领域。

由政府强制主导的汽车合资模式,无法期待廉洁

在汽车销售领域发生腐败窝案,频繁发生在合资车企

在这个专题里,我们着重提了一汽旗下的合资品牌。实际上,在销售上存在黑金的,并不只是这一家,比如在2009年,熊伟在担任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本部副本部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宁波某4S店在“增加车源供给方面提供帮助”,收受贿赂。

国有车企的腐败和国内其他领域的腐败一样,自然是无处不在的。但在涉及到销售领域时,合资品牌的腐败尤为突出,而国有车企的自主品牌并不明显。

这是因为,国有车企的自主品牌销量本来就不好,能不能卖得掉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比如去年杭州限牌后,杭州某国有自主品牌4S店的总经理透露,该品牌目前在杭州有七八家4S店,但每家店每个月平均销量只有10多辆,甚至还出现《百余款国产轿车销量抵不上一个大众》这样的新闻。如此惨淡的状况,怎么会有商人为了开自主品牌的4S店,费劲地讨好相关车企的高管?

外资不具备掌控权,又如何对合资品牌的清廉期待高过国企?

从一汽集团董事长被调查,不难窥探出这个汽车帝国从顶层开始的全面溃塌。但是从目前公开报道的一汽旗下合资品牌的贪腐窝案中,尚未证明有外方人员参与。可见,一汽合资品牌在销售领域,是一个完全由中方控制的封闭系统,但中方只提供了生产基地,这种极不对等的关系,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才能做到。

就以奥迪为例,作为一汽大众的利润支柱,却只占合资企业10%的股份,德方对奥迪在华整个生产和销售环节不具有掌控权。如果我们认为,外资和国企合资品牌的清廉程度要高于纯国企,这也是建立在外资充分参与企业管理、监督的基础上的,但依旧是国企占据绝对主导位置,国企领导还是搞中国官场人尽皆知的那几套,出现什么腐败事件都不必惊奇。

结语

应该拿出对待国企的反腐力度,去对待合资品牌,说不定挖出的猫腻不比国企更少。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张德笔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