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车和日本车,为何不同?

说到日本车的安全性,则不能不陷入“德日之争”,作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大车系,日系车和德系车拥护者的辩论,长期是各大汽车论坛的热门话题

按照一般的定义,德国车是安全的,日本车是轻巧的,德国车是厚道的,日本车是舒适的,德国车是理想主义的,日本车是现实主义的……而丰田汽车的销量今年能不能重回榜首,也被赋予了更多额外的指向性的意义。那么,两大车系的这种区分靠得住吗?…[详细]

今日话题
德国车厚道,日本车减配?
丰田吃了“风险”的大亏

只有日本车在“减配”吗?

日本车的“减配”一直被人们诟病,爱国人士还编出了日本车“一流车销欧美,二流车销日本,三流车销中国”的说法,说得有鼻子有眼。但是,如果把在中国发行的汽车配置低于在欧美发行的版本叫“减配”,那么日系,德系,美系都存在减配,不仅亚洲市场的思域比美国市场少了后防撞梁,新款大众POLO和斯柯达晶锐的后防撞梁也被减配了……大众在中国发售的涡轮增压汽车,其TSI的I这个字母很多都是红色的,这表示同款车型在欧美市场配备的机械增压被“减配”了,至于通用汽车,其收购韩国的破产车企大宇之后,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把很多大宇的车型换上雪佛兰和别克的车标就当成美系车来卖。…[详细]

“减配”错了吗?现实与口号相反

同样的思域,为什么欧洲全系配备ESP,而中国(以及整个南亚市场)都只有顶配车型才有?归根结底,这不是因为日本人“良心坏了”,而是他们更加强调消费者导向。日系的做法大多是根据市场需求的调研结果,以此来指导在配置和价格之间达成妥协,因此,在中国市场没有普遍认同ESP之前,他们就会选择不安装ESP而使自己的价格更有竞争力。

增加安全性配置当然可以赢得良好的口碑,第6代高尔夫曾是国内A级车里唯一全系标配ESP系统的车型,高尔夫也为大众在中国市场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至今可以搜索到大量“秒杀同级别其他车型”的报道。但从市场的实际接受程度来说则是另一回事,中国人似乎更喜欢用嘴巴而不是用钱包来表达自己对汽车安全的重视。依赖中国市场的杰出表现,大众目前已经超过丰田,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车商,但德系新车当中,销量最高的并不是高尔夫,速腾,迈腾等安全配置全面的新车,而是宝来以及上海大众自主研发的朗逸这类并不能算是代表大众汽车水平,其安全配置与日系车相比也并无优势的车型;而类似逸致这种安全配置领先同级的日系新车,销量也并不乐观。 …[详细]

德国车真的更安全吗?
“功能车”在日本大受欢迎

为什么日系车不“强调”安全

德国汽车的“工程师文化”根深蒂固,相对而言,德系车标榜技术,日系车强调实用。而汽车自身的安全性是一个技术问题,必然被德系车着重强调(而日系车似乎更多的强调“生活方式”,“汽车生活”之类的概念)。

这涉及到德系和日系深层的汽车文化区别,德国车强调汽车作为“驾驶工具”的属性,而日本人更强调作为“生活工具”的属性,日本人将汽车作为自己生活空间的延伸,而赋予汽车很多生活性极强的功能,中国现在随处可见既能拉人又能载货,实用性超高的“微型面包车”这一车型,就是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而且这种车在日本家庭至今仍然普及率极高(当然比起中国的面包车已经升级很多代,无论安全性和舒适性都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市场占有率甚至有取代轿车之势。…[详细]

“省油”不是靠牺牲安全换来的

我们可以对车重做一个比较:小型车当中,本田飞度1.5升自动挡的重量为1120公斤,丰田雅力士1.6升自动挡的重量为1105公斤,捷达2010款1.6升自动挡只有1091公斤,而被中国人认为非常敦厚结实的POLO,其2011款1.6升自动挡的重量也仅为1135公斤,而且捷达和POLO还搭载了比日本车重的铸铁发动机(1.6升铸铁发动机比同排量的全铝发动机重大约20公斤)。紧凑型车当中,本田思域1.8自动档1255公斤,上海大众朗逸1.6自动档1285公斤,宝来1.6自动档1305公斤,中国人认为结实厚重的桑塔纳1220公斤,而且后三者仍然使用的是较重的铸铁发动机。中级车当中,本田雅阁1510公斤,一汽大众的迈腾1550公斤,上海大众的帕萨特新领域1432公斤,定位为中级车的桑塔纳志俊只有1228公斤,后三者同样装备了较重的铸铁发动机。

中国人普遍觉得日系省油,实际上是因为日系车比欧美都更注重对自然吸气的中小排量汽油发动机的研究(在欧洲这类车型的市场较小),但人们说到“安全车”和“性能车”,仍然不会觉得这是日系汽车的主要属性。

日系和德系的区别,根子在于造车理念
技术并不是影响销量的关键因素

“技术追求”驱动着德国车

按照著名车评人,新车评网总编辑颜宇鹏先生的话来讲,德系和日系主要区别是在“驱动力”上。

在德国汽车企业当中,工程师具有极高的地位,很多高层都是工程师出身。工程师们的创新欲望受到极度推崇,被当作企业内在的驱动力,研发新平台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搭载哪些最新的技术。相应的,技术也成为德系车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看到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当中,涡轮增压,车身稳定系统,双离合,都是德系车率先推出,并作为卖点的。而本田的I-VTEC(可变正时系统气门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等日系发动机尽管先进,也并不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宣传。

日本车则是“目标驱动”

而日本车厂在产品研发是一只坚持市场导向的。有人用“欧洲车把穿越欧洲作为设计目标,美国车把横穿美国作为目标,日本车只考虑开遍日本”的比喻来强调日本车“不耐用”,其实恰恰相反,日本车一开始就是面向全球的,因为日本的汽车企业在成立之初,日本本土汽车市场根本不像欧洲(包括德国)本土市场那么大,所以日本车需要靠打开海外市场来获得自身发展。而开发要赢得海外市场的产品,往往不能靠工程师的主观判断,而更需要客户调查这类手段。

简言之,德系厂商的工程师可能根据他们的直觉去进行一些迎合车厂发展需要的技术开发,但日系车厂里的工程师们,往往更重视来自市场的调研结果和反馈信息,以指引他们去完成开发任务。德国工程师更多的考虑要把那些技术装在下一辆新车上,而日本工程师考虑怎样用下一辆车满足消费者潜在的需求。…[详细]


日本车不是“纸糊的壳”,普桑捷达也不能代表德系车的水平。做这个专题,只是希望“日本车轻,所以油耗低”,“出租车用它,可见这车好”等论调不再有市场。

资料区 怎样用手机浏览今日话题

相关专题

日本车真的“不安全”?

不是日本车不安全,只是中国人不懂车…[详细]

相关专题

丰田车被国人嘲笑

两种反应指向了同一个误区:召回=质量差…[详细]

相关专题

给拒买日本车女孩的信

作为成人,也有一些“是非”想告诉婷婷…[详细]

投票区

专题调查
加载中...

互动区

读者来信
CSTX:警惕父爱专题是网络暴力
汤勇波:自中国的研究论文有着极...
袁文良:回家过中秋
张妍文:慈善的过度娱乐化是慈善的...
美丽中国:莫让公款行贿打法律“擦...
越洋:关于“产妇之死”专题的意见
蔡平:冰桶挑战是被绑架的宣传工具
chenxiaohong: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完...
如颠如狂:再讨论谁来为产妇负责
不老松:医院尽力则不为产妇负责
我要写信
编辑手记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谌旭彬:评毛泽东的一篇“优秀”作文
刘彦伟:“死老虎”王立军该怎么...
更多
今日话题·历史版
第900期:刘备称王,如何处理与关羽的关系
第900期:刘备称王,如何处理与关羽的关系
实时互动

010-82155158 10890700@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本期责编:郑褚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