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贵了俄罗斯石油?

国际油价最近跌到了每桶60美元。而另一边,却有“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均价为每桶90美元”的消息传来,于是引发一片“亏本买卖、卖国条约”的惊呼。那么,中国真的买贵了俄罗斯石油吗? …[详细]

每桶90美元的价格不能证明中国买贵了

像中俄石油买卖这种能源大单,价格一般都会随行就市

近日,一则《俄对华原油出口每桶均价90美元 高出国际油价50%》的报道吸引了人们注意。报道援引彭博社数据,指出中国11月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均价为每桶90美元,而且俄11月对华出售原油同比增长65%,创下历史纪录。

这样的消息似乎坐实了“中国在力挺俄罗斯”——鉴于中俄日益加强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要帮助俄罗斯走出西方制裁和油价大跌的双重困境。而且中国为了支持俄罗斯,不惜充当“冤大头”,“公知们”列出了种种证据——比如中国高价买了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中俄货币互换协议给俄罗斯送钱等。

但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中国加强进口俄罗斯石油,是在俄罗斯遭遇危机之前就布局好的,去年6月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长期供油协议,规定俄罗斯要“逐年向华增供原油”。这份协议期限25年,当时估值为2700亿美元,属于超级能源大单,按照惯例,交易价格不会是预先固定好的,而是会随行就市,以某个即时的标杆价格作为依据调整。所以90美元几乎可以肯定是个随行就市的价格,只不过我们不知道是以什么交易公式算出来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据我了解,根据双方签署的相关合作协议,原油贸易价格公式是与国际油价挂钩的,也是随着国际油价走势波动的。”

随行就市不等于和期货价格同步,90美元其实已能反映出中国买价在降低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不能因为12月份的原油期货价格是60美元每桶,就要求11月份的原油现货价格也是60美元每桶。实际上90美元已经能反映出降价,因为去年6月签订的“2700亿美元”大单,是按103美元每桶的价格估算出来的。90美元已经比当初签单时的价格低了,也可以证明中国的买价是根据市场浮动的。

也有论者指出,中俄油气价格谈判一直是一项很艰苦的事,双方锱铢必较都很顽强,怎么可能“中国连50%都让得不心疼”?的确,以2011年的中俄原油价格谈判为例:中国认为,对华出口原油的合理价格应以阿穆尔州的斯科沃罗丁诺来计算;而俄罗斯方面认为,应以滨海边疆区港口科济米诺处的原油价格为准。中方主张的斯科沃罗丁诺处的每吨原油价格要比俄方坚持的科济米诺处的原油价格便宜大约30美元。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透露,中国单方面按照自己的定价向俄罗斯支付石油款,造成拖欠石油款数额不断上涨。为此俄方甚至打算上告法院起诉中方。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在今年接受一家俄罗斯电视新闻栏目采访时也称,与中国合作伙伴的谈判十分艰难。

俄罗斯石油主要通过管道传输给中国俄罗斯石油主要通过管道传输给中国

然而同样也不能证明没有买贵

由于中俄石油合同作为“商业机密”不公开,所以贵不贵理论上不得而知

观察者网的一篇评论指出:“当然有人觉得中石油为什么不把中俄原油长期贸易协定公布出来,让大家了解这个公式,就没这么多麻烦了。但事实上,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愿把贸易协议公布于大庭广众之下,这次的采购价格甚至价格计算公式大家都知道了,等于漏了自己的底牌。下次再跟别的公司谈判的时候,就容易陷入被动。之前我国与某油气国签订了一个非常划算的价格,后来被国内一个人在国际会议上泄露,结果搞得两国都很被动。”

俄罗斯方面同样把这类协议的具体内容作为“商业机密”。今年5月,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首席执行官表示,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价格是商业机密。中俄期限为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总价值4000亿美元,比中俄原油供应的单子还要大。

在“商业机密”的制约下,我们单看90美元这样一个数字,其实得不出什么确定的结论——你不能说这个价格高了,同样,也不能说不高。即便我们知道了价格浮动的计算公式,也还要一并考量影响定价的其它因素,才能有判断依据。比如中方的贷款援助、预付款数额;俄方的税收优惠等。所以准确的判断必须结合具体情形、逐条分析合同细节才能作出。

所以不要急于指责质疑者

对那些质疑中国当了“冤大头”的声音,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一些媒体非常不满意。它们回击道:“为什么一些人这么愿意‘黑’中国政府?……‘黑’这个国家的劲头在舆论场的角角落落里总是那么充裕”;“任何时候一定有那么一批人专挑政府和社会主流机构的茬,千方百计要证明它们愚蠢,为此找出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借机搞出‘中必最输’论调引起舆论骚动”;“反倒是我们国内的有些媒体,听风就是雨,不假思索,不调查研究,只凭自己想象就妄加议论,自己丢人不说,还误导了群众,抹黑了自己国家”……

如此指责质疑者,也站不住脚。其一,质疑者本身就是中石油的股东(中石油是国有企业),股东出于对自己钱袋子的关心,对可能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保持敏感并提出质疑,天经地义。其二,股东没有成为经营专家的义务,企业管理层却有向股东解释经营行为的义务。所以不能怪人们“不懂行就质疑”,而是应该及时化解人们的疑虑。其三,说到底,有没有买贵还不得而知,谁都不要“轻易下结论”,毕竟像委内瑞拉不能拿石油还中国贷款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其四,对于国企的不透明行为,应该“有罪推定”,即“说不清就是有问题”,嫌疑身份直到说清才能解除。其五,中国在俄罗斯身上吃过亏,比如俄罗斯政府曾多次信誓旦旦要铺设一条从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安大线),时任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2003年11月还在北京表示“对于俄中石油管道项目,俄罗斯政府将履行承诺信守协议”,可次年6月就彻底否决了安大线。对于与俄罗斯的合作、交易,多一份怀疑过分吗?

俄罗斯曾在“安大线”上爽约中国俄罗斯曾在“安大线”上爽约中国

关键是要激活人大对这种交易的监督职能

这种交易不能全凭官员“良心”和“能力”

交易详情不能公开,交易就不能接受公众监督。那么中方的利益似乎就只能依靠中方谈判代表和决策官员来保障,依靠他们全心全意维护国民利益的“良心”和争取权益最大化的“能力”。我们相信,绝大部分国企官员或政府部门官员都不缺这份“良心”和“能力”。然而事实也证明,“良心”和“能力”并不总是靠得住。一方面,我们看到有中石油的官员为了更低的石油买价与俄罗斯锱铢必较;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某些中石油的官员花了8500万美元买下印尼的干枯油井。

中石油在印尼花巨资买的油井中石油在印尼花巨资买的油井

这项与印尼的交易就发生在去年,媒体引用一位中国石油产业官员的话称:“我们都知道这是笔荒唐的投资,但我搞不懂这些钱究竟最后去了哪里。”中国石油行业官员表示,他们已经发现在印尼还有两宗值得怀疑的交易,中石油集团合计花费3.5亿美元从鲜为人知的私人企业手上买下了这些资产,“现在基本没有价值,(这)造成国家重大损失。”

怕泄露商业机密?接受人大质询总是可以的

公开、透明,将泄露商业机密;不公开,又只能凭官员并不总能靠得住的“良心”和“能力”。这如何是好?其实很简单,人大来代表公众进行监督即可。

对于油价跌到60美元却还在花90美元买油这种看似蹊跷的事情,人大完全可以召唤相关人员参加人大闭门听证。当然,最好是在签协议时就接受人大审议。

理论上,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人大作为全民的代表可以也应该行使股东权力。法律上,《企业国有资产法》也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所以人大监督中俄石油交易名正言顺。中国到底有没有买贵俄罗斯石油,人大完全可以给个答案。

结语

从网上舆论看,要在普京和自己的钱袋子之间做选择的话,中国民众还是优先选择钱袋子。所以90美元的石油贵不贵,不是个可以轻视的问题。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刘彦伟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