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封非法办学,外地孩子咋办

近日,上海宝山区锦秋花园的小区业主反映,有人在小区一幢联体别墅内开办了一所学校——80余名以外地随迁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小学生,在此朗朗读书。而随即,这所“学校”以“非法办学”的名义被查封,要求停止办学,然而,孩子们怎么办? …[详细]

别墅内的地下学校,让人不禁问“为什么要在这上课”

曝光这所别墅内“非法学校”的,是上海电视台。毫不意外,报道的基调完全是与“查封”相一致的——“教学点并无办学资质,孩子们不可能有户外活动。而两间厕所、一个狭窄的楼梯、锁起的不锈钢门、不免让人担心卫生和安全问题。”“30多平米的房间内,学生坐得满满当当”“中班的幼儿挤在二楼一张床上睡午觉”“几十名学生挤在狭窄的空间里,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别墅内的“非法办学”别墅内的“非法办学”

以安全和消防问题查封非法学校,可以说是最为理直气壮的。在大多类似的查处非法办学的报道中,“办学安全须放首位”往往都被作为重要的依据。安全和消防重要吗?恐怕没人敢否认,谁也不敢说要拿孩子的健康安全来冒险。

然而,查封了学校,孩子上学的问题有解决办法吗?报道中,当地教委工作人员给出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答复,“孩子也要分流的问题,我们也说了有哪些三级幼儿园,把名单给它,让他找这些学校去报名。”

家长是因为不知道哪里有正规的幼儿园或者小学才把孩子送进“非法学校”的吗?这显然不可能。那么,到底什么原因,使得家长会把孩子送去这种有安全风险的地方上学?在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送去正轨的公办或民办学校?如果说中考、高考对随迁子女有限制,为何在这么小的时候,要上非法学校?

在理解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考察下问题有多严重和多普遍,这可以从PISA项目说起。

随迁子女就读与上海PISA项目高分之谜

“包括随迁子女在内”的上海基础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所谓PISA项目,是指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2009年,首次参加PISA的上海15岁在校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在数十个国家地区之中,均排首位,超越了香港、新加坡等以教育水平著称的地区。2012年上海第二次参加,再度三项全部制霸。这一结果可以说震惊世界,许多国外知名评论家和教育人士都在盛赞和讨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为何能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

是不是评估过程有什么猫腻?不少人这么怀疑。在中国,一些批评PISA分数的人士曾质疑上海地区的测试抽样过程。有人说,上海有很多中产及上层阶级居民,他们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帮助他们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教育体制中占据优势,与此同时,上海还有大约960万农民工,他们的子女通常就读于质量较差的私人学校。因此他们怀疑PISA项目只抽取了本地精英的孩子,而故意忽略了农民工子女。

然而这一怀疑不成立,OECD负责这一项目的组织者多次表示,测试人员实际上已经考虑了学校质量的差异。2012年他们从上海200多所学校随机选择了6374名学生,其中包括公立的精英学校和私立的民工子弟学校。“选取的学生经过了仔细的审核。”“我们没发现上海的样本选择存在任何偏见。2009年及2012年都有民工子女参加测试。”来自国外的项目负责人如此保证。

因此,可以说,“包括随迁子女在内”的上海基础教育确实取得了足以令世人刮目的成绩。

但问题在于:15岁的上海孩子,为什么这么少?

然而,即便民工子女包含在测试人员之中,PISA数据也仍然存在一个明显的奇怪之处:上海的人口为2400万,但报告中15岁学生的总数却只略微超过10万,与葡萄牙和希腊的差不多,而这些国家的人口还不到上海市的一半。“上海15岁的孩子都哪儿去了?”有质疑者如此发问。

上海PISA项目负责人张民选曾专门撰文解释这一现象——他的理由是“仔细分析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发现,外省来沪常住人口的年龄分布并不均衡,低龄段儿童和青壮年段比例最高,1岁和5岁的外来人口占该年龄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45.87%、42.98%,20岁和29岁的外来人口占该年龄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63.02%、53.78%。”而“2012年为15岁的人数为108056,其中外来人口为29966,占27.73%。这一数字也是我们向OECDPISA协作组织提交的2012年上海15岁学生人数统计数据。”张民选认为,15岁的外来孩子确实就是少,PISA的评估结果没有问题。

然而,为什么“15岁的孩子就是少”?张民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他不愿意说出理由。在专门研究中国流动人口的华盛顿大学地理系教授陈金永看来,这恰恰是关键问题所在。“因为公办高中不收纳民工子弟,他们只可以在沪上小学、初中,但不能继续上高中,更不能在沪参加高考。”

“流动儿童离沪的数量可以从附图的人口变化中反映出来。虽然是横切面的数据,但还是说明了人口变化的总趋势。在6至14岁学龄的户籍儿童,人数大致稳定,年间的人数差异主要是受上一代人口年龄结构与生育率变化的影响。但是,同龄段流动儿童的人数,却随年龄增长不断下降,离开上海,从6岁的5.7万多人,降到14岁的2.7万人,少了3万人,留下来的,不到一半,这当然主要是与在沪种种入学的阻障有关。15岁以后,流动人口激增,17岁的人数达到10万,19岁更飚升至21万!这是从农村到城市(沪)打工的主要开始阶段,而不是上学。”

从附图我们可以看出陈教授并非虚言,从8岁开始,流动人口相对户籍人口的比例开始大幅下降,到14岁的时候比例降到最低,外地人口仅相当于户籍人口1/3左右。“15岁上海孩子这么少”的原因就是,这个年龄的流动人口,许多都已经不在上海了。这或许才是PISA项目上海获得这么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地随迁的孩子不仅数量少,就学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然而,据陈金永教授的说法,令人更担忧的,还有一个事实:“在义务教育的年龄段,留在上海的流动儿童,在学的人数也随年龄增长而递减,而且速度更快。根据上海民主党派“民进”2011年发表的研究报告,2009年在上海在校的流动儿童人数,一年级有7.2万,但到了九年级(初中三),只剩1.6万,减少5.6万人。而在大约相同的年龄段,人口迁出(回乡)只有3万人,即是说,失学的人数达2.6万;在14岁的流动儿童中,失学率可达一半。报告没有包括十年级(高中一)的人数,因为民工的子弟不可能进入上海的高中。”

随着年级增加,外来流动人口就读的人数越来越少随着年级增加,外来流动人口就读的人数越来越少

从上面的图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外来人口的比例真是飞一般地减少。这很可能表明,在已经大幅减少的流动儿童中,很多人可能都已经处于辍学状态。

若不让孩子在非法学校上学,请为孩子在合法学校上学创造条件

问题已经很明显:种种阻碍让随迁子女不得不离开上海

现在大概可以明白随迁人员子女在上海入学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这次别墅小学的大部分家长表示,他们知道这并非是正规办学点,但由于“不能出具就业、居住、社保等入学证明,孩子无法进入正规学校就学,不得已才将孩子放在这里。”

尽管政府已经为随迁子女在本地入学做了不少工作,然而强行把曾经有过的几百所打工子弟学校拆掉,让孩子们进入更正规的公办民办学校,不可避免存在各种问题,手续、证件、学费、名额、跨区,以及那横亘着的、几乎无法逾越的中考、高考限制,都构成了在沪入学的种种阻障。上述人口学的分析表明,从孩子刚刚成为适龄学童开始,一层层的阻碍,就让随迁子女在上海读书的越来越少。这起被查封的非法别墅学校,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出具“就业、居住、社保等入学证明”,让孩子留在上海?

这意味着许多孩子不得不被迫跟父母分开

本地的上海人,本身由于户籍关系就处于优越的地位,孩子的上学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孩子的入学问题却没法得到保障,这无疑是不公平的——更深层次的道德问题在于,孩子无法留在上海,就往往必须回到原籍,原籍的就学条件比不比得上上海的“非法学校”且不说,光是两代人之间要忍受骨肉分离,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孩子成长,真的可以不在父母身边吗?

查处非法办学,请提供解决方案

在查封这个“别墅非法学校”后,当地教委表示,会“依法依规解决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但真的能够实现吗?这个冰冷的回答恐怕不能作为承诺。在严控大城市人口规模、严控城市管理秩序、严格要求办学条件而投入资源又有限的情况下,这个承诺尤其值得怀疑。希望解决方案最后不要又成了把孩子们送回原籍。

学校查封,家长和孩子都很无奈学校查封,家长和孩子都很无奈

结语

查封非法办学,却无法让随迁人员的孩子们在当地上学,这叫做“既不给福利保障,又不让他们自救自助”,这种做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丁阳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