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用常识解读新闻

2013-1-14 第 2306 期

大雾是空气严重污染的罪魁祸首?

01

祸及全国的空气严重污染是如何形成的

不能否认大雾天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8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温哥华说:“我不能隐瞒这样的事实,即如今在北京存在空气污染的危险。但是,我们的中国朋友正在为减少空气污染作出巨大努力,这不仅将在今年8月的奥运会上,而且在今后几十年都将产生良好效果。”

罗格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08年8月19日,北京市环保局宣布:奥运会开幕以来空气质量天天达标,一级天占50%以上,为1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这个数据,基本和北京市民在奥运期间的切身感受接近。遗憾的是,三年后,2011年9月26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空气质量数据汇总,北京的空气质量在91个国家近1100座城市中排名第1036位。昨日,根据官方数据,北京有多个监测点PM2.5指数接近900,在环境类手机应用软件上显示为“爆表”,并且已连续3天达到空气质量六级污染。究竟是什么原因制造了奥运前后北京空气质量的巨大反差呢?客观地说,这不是完全和气候条件无关。

新华社记者08年8月拍摄的天安门城楼

在这次涉及全国半数城市的严重污染事件中,媒体都提到一个词,即“雾霾”。市民出行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雾茫茫”,那么,是雾霾导致了空气污染还是空气污染形成了雾霾呢?准确地说,雾是雾,霾是霾,连在一起表述并不科学。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气现象,即使没有人为污染,雾照样会发生,雾本身既不是空气污染的原因,也不是空气污染的结果。之所以雾和污染物相生相伴,是因为雾天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城市的空气质量持续地维持在低位。而霾,则主要是人类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所致,是结果不是原因。

今年1月12日,一武警在天安门城楼前站岗

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雾天是我国每年秋末到初春这段时间极易出现的天气现象(北京奥运期间值夏季,雾少),由于这两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回升,这为大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全国雾区图可清楚地看见,空气污染较重的地方和雾较重的地方吻合,集中在河北、京津、河南、陕西、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详细]

自身排放的污染才是问题的根本

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霾”。根据《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报告》,在灰霾天,PM2.5的浓度明显比平时高,PM2.5的浓度越高,能见度就越低。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于建华表示,北京地区PM2.5污染物的构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工业喷涂占16.3%,城市扬尘污染占16%,农村秸秆焚烧等占4.5%,还有24.5%来自北京周边地区。

在这些因素中,占据前两条的都可以和北京这次PM2.5严重超标相对应。污染最严重的两天正值双休日,不限行,车辆排放的尾气大大增加;冬季燃煤供暖,其直接排放源占PM2.5很大比重,同时,燃煤会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通过反应聚集成小粒径的颗粒物,从而间接影响大气PM2.5的浓度。

而在奥运期间,政府用行政手段关停北京及周边部分工厂、长达两个月的单双号限行、无需供暖、没有大雾天气,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彼时北京的“蓝天计划”能实现了。 …[详细]

02

如何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治理空气污染已经迫在眉睫

一直独自检测空气质量的美国驻华使馆,在2010年,突然觉得传统的形容词已经无法描述北京的空气质量了,于是在他们发布检测结果的推特上,悍然抛出了“Crazy bad(令人发疯的糟糕)”的说辞。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美使馆迅速删除了“Crazy bad”这一说法,并以“Beyond index(指数超标)”的结果取而代之,然而即便是这一剥离出个人情绪的措辞,也被网友戏称为“机器爆表”。

1月13日,美使馆监测的北京空气污染指数“爆表”

这表明,监测机器已经无法读出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浓度,也就是此时的细颗粒物浓度(PM2.5)已经超过500大关。根据美环保署的空气质量标准,这意味着,空气污染的状况已经比现有的最高“危险”级别还要严重。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呢?简单地说,颗粒物越渺小,越可怕。越是细小的颗粒,越容易深入人体内部,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也越加复杂。PM10被吸入后,小于10微米大于5微米的颗粒物会被上呼吸道挡住,主要累积在上呼吸道;小于5微米大于2微米的颗粒物会进入到呼吸道的深部,而小于2微米的颗粒物会进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据世卫组织估计,2011年有200多万人因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中的细小颗粒而死亡,2004年的数字是115万,2008年是134万。这种逐年递增的趋势不可谓不危急。

如何治理:以伦敦百年勤治污为例

早在中世纪,伦敦就开始出现煤烟污染大气的问题,当时的英国国会还颁布过国会开会期间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由煤支撑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由于工厂大多建在市内,居民家庭又大量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更是急剧增加。在无风的季节,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过的“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

1952年被毒雾笼罩的特拉法加广场

1952年12月5日至9日,浓雾一直笼罩着伦敦。一场持续4天的大雾对于雾都伦敦来说并不罕见,然而4000居民的丧生却让这场雾写入了环境科学的教科书,这就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大雾过后,伦敦居民的死亡率仍然高于正常水平,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次年的3月。找出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并不困难,当时的伦敦由于大量烧煤空气污染严重,已经设置了12个空气污染监测点,每天测定空气中煤烟和二氧化硫的浓度。在起大雾的那4天,这两种污染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了4-5倍。

1952年的灾难让伦敦人决心走出迷雾: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世界首部《清洁空气法案》,城区内开始设立无烟区,发电厂和重工业等污染大户迁往郊区;1968年又一次颁布法案,要求工业企业建造更高的烟囱,以利于污染物的疏散。1965年以后的伦敦,有毒烟雾已经绝迹。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雾都”称号终于不再名副其实。

但是,伦敦治污到此并没有完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数量持续增加的汽车取代煤成为英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源。起初人们主要关注汽油的铅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铅汽油逐渐受到重视。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汽车排放的其他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稳定有机化合物也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对象。为此,英国于1997年设立了必须在2005年前实现的污染控制定量目标,要求工业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8种常见污染物的排放量。

2001年1月30日,伦敦市发布了《空气质量战略草案》。市政府将大力扶持公共交通,目标是到2010年把市中心的交通流量减少10%到15%。伦敦还将鼓励居民购买排气量小的汽车,推广高效率、清洁的发动机技术以及使用天然气、电力或燃料电池的低污染汽车。

中国治污特色:有详细规定,无执行方案

北京市2012年底出台《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方案”将空气重污染日分为重度、严重、极重,分级采取相应的污染应对措施。这次污染事件是北京首次实施“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

“方案”同时规定,在极重污染日,施工工地停止土方施工,冶金、建材、化工行业的污染减排量上升到30%,在京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这个规定看似十分具体,两个30%的数字也似乎表达了一种务实、诚恳的态度。问题是,“方案”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执行措施:怎样使企业减排30%,用什么方法检测企业的减排情况;如何判断公务用车停驶30%的完成情况以及谁来监管。 …[详细]

03

当下,个人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受到污染伤害

避免出行,选对口罩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相对于成人是大气污染的易感人群。婴儿、新生儿尤需防护;在污染天减少户外活动,室内通风应避开污染高峰时段;如果出行不可避免,那么戴口罩和选对口罩是最有效也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普通口罩边缘并非契合脸型设计,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起到遮挡的作用,这种口罩显然不适合用于抵挡空气中的颗粒物。防尘口罩的最低标准是N95,即“过滤非油性颗粒效率为95%的防尘口罩”,这是在非典时期开始流行的基于美国标准的口罩型号,特别是针对微小的颗粒物,N95有很好的防护、过滤效果。

结语

你我呼吸同样的空气,应该感受到同样的责任。

新闻立场

你觉得空气严重污染和大雾天气有关吗?

0%
0%

专题评价:

  • 1111 20%
  • 1111 20%
0%
0%
分享到:

相关专题

更多>>

提问编辑

广播 还可输入140
  • 王杨:好的。我们会关注。 /玫瑰 || #我爱问编辑# 王杨(@ywang019) 河南金基租车之殇,又一庞氏骗局大手笔,受害家庭将近1万,维权几次,没有说法,复杂的很,求助无门。
    07月09日 09:20 发自腾讯微博
  • 丁阳:两次说的都是针对奥巴马医保法案的判决,第一次是在2012年的时候。这两次投票他客观上都帮了奥巴马的大忙。司法能动主义的危害你可以看罗伯茨意见书原文,http://url.cn/XKy8EQ 里面提到了Lochner案造成的一些问题。总的来说,罗伯茨希望“极度审慎”地解释宪法,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态度。 || #我爱问编辑# 丁阳(@wanghsn) 王杨(@ywang019) 张德笔(@zxc242635zxc) “就在同性婚姻判决前几天,罗伯茨还第二次充当了保守派阵营的‘叛徒’”,那他第一次当“叛徒”是什么情形?“罗伯茨大法官就提到了这种做法同样曾经造成了危害”,司法能动主义曾经造成了什么危害?
    07月01日 14:18 发自腾讯微博
更多>>

读者来信

我要写信
更多>>

编辑手记

专题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
更多>>

历史版

010-82155158 wangyang019@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扫描二维码,用微信看今日话题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