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守贞真的过时了吗

前不久,38岁单身女硕士涂世友建立全国首个贞操网“雅品贞操网”,倡导婚前守贞,并晒自己的处女鉴定报告,引发舆论关注。情人节前夕,石家庄女网友打出反色情、反出轨广告,也劝诫女青年“贞操是最好嫁妆”。…[详细]

一时间,“贞操”的话题又热了起来。但舆论大多对此持否定态度,一如去年两会期间围攻上海人大代表柏万青的“贞操陪嫁论”。显然,这些女性提出的、单方面的“女性婚前守贞论”确实陈腐可笑,无怪被视为“远古恐龙”的奇谈。

然而,“婚前守贞”真的已经完全被淘汰,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并非如此。在现代社会,赋予新意义的“婚前守贞论”完全有其存在的价值。

今日话题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老黄历不值得批判
不少中国孩子对性已不陌生

潘绥铭:“中国性革命”已经完成

事实上,“婚前守贞论”备受关注,本身已经说明“婚前性行为”已经相当广泛。据著名社会学家潘绥铭的调查,从2000年到2010年,男性有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在10年间从大约45%上升到大约55%,女性的这一比例也从30%上升到40%多一些。这表明,在当下中国还未结过婚的18岁以上人群中,有过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已经接近一半。

对比1978年以前,未婚人群大约只有不到1%有过性行为,几乎可以算得上一个无性社会。然而在三十年左右时间里,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这场“性观念革命”也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不仅迅速结束了无性阶段,还将中国的性开放水平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这种转变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相当罕见的。

因此,且不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传统贞洁观在五四期间就被批驳得一无是处,就其在当今中国的实际效果而言,作用恐怕也相当有限。也就是说,贞洁观念在当今本身并不构成什么“桎梏”,反而属于那种一露头就被反驳的“陈腐思想”。即便男生往往有所谓“处女情结”,但据潘绥铭调查,在年轻人中,完全不能接受女性婚前有过性行为的只有10%而已。…[详细]

青少年日益性开放,但对性行为认识不足才是真挑战

与“贞洁观念荼毒女性”相反,现在的重要事实是,青年男女日益性开放对社会带来了挑战。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妇幼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在15到24岁婚前怀孕的那些人当中,90%有过堕胎,但只有4.4%的人对生殖有着“正确的观念”,婚前怀孕的人群中只有14.4%的人知道感染HIV病毒的风险。

潘绥铭主导的包括辍学生在内的调查则显示,情况可能比想象的更严重,因为他调查出的未成年人性行为比例比以往的统计都要高,在2010年14-17岁的未成年人中,已经有过性行为的少男在12.6%到15.4%之间,少女则是8.3%到11.9%之间。而众所周知,年龄越小,对性行为的认识就越是不足。

一切数据都表明,青少年性开放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事实,而且开放程度还日益增加,然而青少年对性的认识仍然相当不到位,产生了种种问题。如何解决?…[详细]

婚前守贞与性开放:各有利弊

通常而言,解决青少年的性问题,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式的“禁欲教育”,一种是北欧的“开放式的、全面的性教育”。

良好性教育确实是解决性问题的良方

“禁欲教育”失败,但不代表美国人重新投向性开放

在教会保守势力强盛的美国,曾推行的是“等待到结婚”的“单一禁欲教育”,即我们说的“婚前守贞”。这种“单一禁欲教育”强调传统的婚恋观、传统的婚后才能进行性行为的价值取向、强调如何禁欲,同时排除别的形式的性教育,尤其不传授堕胎控制等知识。还鼓励学生们许下“守贞誓言”。

自1995年起,美国政府曾连续十多年推行这一计划,每年投入多达上亿美金。然而,这种性教育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在2006年,美国未婚少女的怀孕比例还出现了几十年来罕有的反弹。“单一禁欲教育”为什么会失败,最大原因是强行推行而忽视了青少年固有的性需求。并且这种教育还充满误导性,例如告诉青少年避孕套没有什么用等等。此外,强行推广守贞誓言也不现实,只会让宣誓者破誓后更盲目的进行性行为。事实上,这种“单一禁欲教育”仅对少数保守派家庭的子女有效。

那么,是不是在终止“单一的禁欲教育”后,美国就投向北欧模式了呢?也并非如此。实际上,在美国长期争论的有两种性教育模式,一种是“单一禁欲教育”,另一种是“综合式的性教育”。所谓综合式的性教育,并非就不鼓励禁欲了,而是在鼓励禁欲的同时进行性知识教育、避孕教育、艾滋病教育等等。这表明,无论哪种方式,美国性教育都是鼓励守贞的,只是在“守不住”的情况下是否“顺其自然”出现了分歧。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美国的未婚生育和怀孕现象在西方是最为严重的,性解放造成的严重消极后果使美国重新审视性道德的重要性。1980年代后,美国人痛定思痛,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家庭,发起了保护贞操运动、强调忠贞,反对性滥交,结婚率在增加,离婚率在1970年代后期达到顶峰,在1980年代开始稳步下降。所有数字均表明美国人正在重拾家庭观念,宗教力量在增强,社会正逐步迈向稳定。即便具体的政策有所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详细]

北欧开放性性教育成效显著,但性开放导致家庭的瓦解

与“禁欲教育”相反,欧洲尤其是北欧大多数国家推行的是全面开放性的性教育。例如性自由十分发达的荷兰,从5岁的义务教育就开始进行性教育。老师告诉学生,性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的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就让学生实习,将安全套套住香蕉。这种事情让保守的家长看来,似乎会震惊的要猝然倒地。然而,由于性教育的作用极为明显,实际上荷兰15岁至19岁少女的分娩、人流的比率比美国、英国都低。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都是如此。

不过,虽然从青少年生殖健康的角度来看也许北欧人做的比世界上别的国家都要好,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北欧模式下的性教育,会导致人的性行为很早就开始。并且由于男女平等、社会福利发达,因此导致了低结婚率、高离婚率、性伴侣多、生育率低、私生子比例高等种种现象。换言之,北欧模式导致了家庭的瓦解。有人分析,一夫一妻制也会最先从北欧开始瓦解。

如果仅仅是家庭瓦解,北欧人或许并不在意,但有研究显示,家庭瓦解对孩子有伤害。例如,60%的丹麦儿童在出生时的父母并没有结婚,即便在儿童成长期间也仍然同居,但这些不结婚的人父人母很大一部分最后还是分开了。然而,学者发现,家庭的瓦解对于这些非婚生儿童是有害的,尤其在精神方面。与单身或者离异的母亲单独居住在一起的男孩,在青春期显著地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北欧性自由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这种类似柏拉图描述的“理想国”的模式,到底是否真的理想,并不存在一致的观点。但无论是否鼓励守贞,建立完善的性教育都是必要的。…[详细]

多元文化观下,应尊重“婚前守贞”的选择
美国青少年宣誓守贞自有其价值

“贞洁观念”作为性别歧视仍然存在,但不用太在意

“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套,已经几乎没有人在乎。但如前所述,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贞洁观念”,仍在少数人心目中存在,而且仅仅针对女性。这确实是一种性别歧视。各种“童贞誓约”的出现,也是女性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的真实写照。

所以,对于各种女性主义者来说,仍然孜孜不倦地拿“贞洁”说事,以破除“贞洁观念”作为消除性别歧视的突破口,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随着国人性观念的进一步开放,这种歧视会自然消亡,不必过于在意。…[详细]

每个人也确实拥有属于自己的“身体处置权”

在现代社会下,每个人尤其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身体处置权”。尤其存在性早熟和婚龄推迟的普遍矛盾下,没有谁可以强迫谁必须“婚前守贞”。同样,身体由自己来处置,后果也要由自己来担负。所以,不管做出哪种选择,首先要做到了解各种性知识,并能够深思熟虑。

但呼吁“婚前守贞”同样是一种有价值的声音

美国人鼓励婚前守贞,北欧人鼓吹性自由。区别就在于对家庭价值的看法,也导致了结果的不同。所以说,现代版的男女共同的“婚前守贞”源于对家庭价值的珍视,对固定伴侣意义的珍视,这并不需要从“存天理灭人欲”才能得出这样的观念。珍视家庭,这同样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看法——在中国人看来,一个好的社会是由一些好的家庭组成的。

这就是“婚前守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所在。

保守的性观念会带来更合理的世代更替,这对当下中国人尤其重要

保守性观念的另一个好处在于,会带来更合理的人口世代更替。这从美国与欧洲、美国内部保守州与开放州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自80年代保守主义回潮以来,美国的整体生育率从“性解放”时期1976年的1.74增加到现在的2.09左右,差不多维持世代更替的水平,而没有发生保守主义回潮、仍然崇尚性解放的欧洲,则生育率长期低迷。大部分国家都只有一点几。

在美国内部,保守州与开放州的对比也十分明显。据统计,极力鼓吹“婚前守贞”和传统家庭价值的共和党传统优势州生育率达到2.12,超过世代更替水平,而相对性开放的民主党的传统优势州生育率只有1.90。摇摆州介于两者之间,为2.04。

对于中国而言,生育率的问题迟早也会凸显。东亚地区的超低生育率已经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澳门、香港的生育率位居倒数一、二名。从上海、北京等发展较快地区的现象来看,未来中国也难免陷入生育率显著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2.1)的境况,虽然,关于东亚的这种现象有多种解释,但若婚前性行为增加的趋势不改善,家庭的价值得不到重视,中国生育率过低的问题肯定会更加严重。


把贞洁视作一种商品,强迫女性婚前守贞,这无疑是一种邪恶。但若婚恋双方都把婚前守贞视作对家庭价值的追求,贞洁也能够成为幸福的源泉。

资料区 怎样用手机浏览今日话题

相关专题

性自由与限娱令

严苛的封建礼教没有管住性自由…[详细]

相关专题

性侵害职校频发

中专职校发生的性侵害和其它恶性事件频率更高…[详细]

投票区

新闻立场
你赞同婚前守贞吗?
有必要
0
投票
没必要
0
投票
0%
0%
专题调查
加载中...

互动区

读者来信
CSTX:警惕父爱专题是网络暴力
汤勇波:自中国的研究论文有着极...
袁文良:回家过中秋
张妍文:慈善的过度娱乐化是慈善的...
美丽中国:莫让公款行贿打法律“擦...
越洋:关于“产妇之死”专题的意见
蔡平:冰桶挑战是被绑架的宣传工具
chenxiaohong: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完...
如颠如狂:再讨论谁来为产妇负责
不老松:医院尽力则不为产妇负责
我要写信
编辑手记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谌旭彬:评毛泽东的一篇“优秀”作文
刘彦伟:“死老虎”王立军该怎么...
更多
今日话题·历史版
第900期:刘备称王,如何处理与关羽的关系
第900期:刘备称王,如何处理与关羽的关系
实时互动

010-82155180 20614277@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本期责编:丁阳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