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该“不惜一战”?

在中国保钓人士8月15日登上钓鱼岛后,日本160名右翼人士分别于18日及19日登岛。21日,各大媒体又传播“美日首次举行护岛军演,模拟攻夺钓鱼岛”这条消息,让钓鱼岛局势更加火上浇油。…[详细]

一时间,喊打喊杀,不惜一战的观点沸反盈天。环球时报在社论里称,钓鱼岛危机已上升为中日当前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政府要做好必要的军事准备。国防大学大校戴旭更是说,把日本船抓两条过来,日本自卫队敢动手就干它。

 

那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不惜一战”之类的观点呢?

今日话题钓鱼岛纷争持续不停

2012-08-23 第 2164

今日话题
“不惜一战”论的前提是什么
2010年撞船风波 日本政府就被批软弱

A:部分日本人:日本政府很软弱,中国很强硬

日本实际控制的钓鱼岛,渔民、保钓人士想来就来?其实,早在2010年,撞船事件就让民主党成为日本国内批评的对象。当时撞船以后,冲绳当局马上就逮捕中国渔船船长及船员,还延长了扣留的时间,最后释放了。那时候日本政府被骂得一塌糊涂,很多媒体认为他们是迫于中国政府的压力放人。…[详细]

而这次,保钓人士登岛,日本政府抓人之后,旋即将其遣返回中国。事件发生之时,日本国内舆论主张“应该放人”的少,主要的报纸舆论都比较强硬,主张野田内阁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日本政府被一部分日本国民认为是软弱无能,面对强硬的中国政府毫无作为。

正是因为如此,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者特别是右翼分子,利用日本政府“软弱”的弱点,拉拢国民支持,意图唤起日本能够以更强硬的态度对待中国。

B:部分中国人:日本政府欺人太甚,中国硬起来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国内也有一种声音,对政府是恨铁不成钢。这次的钓鱼岛争端,各大新闻网站的网友评论,几乎充斥这种“中国该硬起来”的论调,包括几大鹰派受到了不少支持:

譬如戴旭大校:“民间保钓没用,再买新保钓船让日本船撞吗?下一步要把日本船抓两条过来。中国渔船和执法船都比日本多得多。谁说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了?我们去抓他们的船,就是我们实际控制了。日本自卫队赶来,我们的军舰就上。它敢动手就干它。”…[详细]

罗援少将:“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钓鱼岛问题上划线、示警、出手,划为靶场,设立封锁区。中国要在钓鱼岛问题上造势,明确国家海洋战略,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打海上游击战、打海上人民战争,保钓集团作业,让日本人疲于奔命。”

一定要A,同时一定要B,那矛盾就无法调和,启动“战争模式”才能解决

可以看到,AB双方对中日两国作为的认知都存在天壤之别。

钓鱼岛的争端,一方面是有油气资源、渔业资源的争夺成分在里面。更重要的是,事件涉及到历史伤疤,昔日日本侵略战争的影响并未消除,领土争端事关主权,事关尊严。这也是构成双方部分民众“认知差异”的重要原因。

不管怎样,这样的认知差异存在是既定事实,关键是如何面对这种差异。如果一定要A,同时一定要B,那双方的认知差异就无法弥补,只能不断的放大两者的认知差异,累积仇恨情绪,让双方的鸿沟越来越大,累计越来越多的战争预期,直到最后“不惜一战”。

那么,这种“不惜一战”论究竟有何特点,能否经得起推敲呢?

“不惜一战”论能否经得住推敲?
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还需漫长拉锯

行为逻辑极端化、简单化,否定外交的博弈功能

“不惜一战”论行为逻辑极端化、简单化,完全否认外交是一个持续博弈、进进退退的复杂、连续过程…[详细]

你日本不是实际控制钓鱼岛吗,那保钓人士就精心准备登上钓鱼岛,插上国旗宣示主权;日本抓人了,那外交部就谴责抗议,要日本放人;国内的民众开始示威游行,宣扬爱国保钓;日本迫于压力,放人,同时,日本国内人士又开始想办法回击,比如说160名右翼人士分别于18日及19日登岛。……这些都是反反复复的外交博弈拉锯过程。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使得双方能够小心谨慎的行事,让双方虽然存在差异,但是还是维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中,不至于一下陷入极端的“一拍两散”情况。

同样,“不惜一战”论还将复杂的事态简单化,看不到自己处于一个复杂国际环境当中,不仅仅是中日,还有美国、韩国、南海诸国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外交系统。中日交恶之后,美国会是什么态度?中国的强硬会让南海诸国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这种将极复杂的事态简单化,把异常复杂的外交形势简化成“用武力打趴对方”的思维,能谈得上多有智慧呢?又岂能真正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呢?

把“差异”无限放大,否认了中日关系之间的“同”

无论如何都得承认,认知差异、仇视情绪都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随便例举几项“同”:

1:在基本外交策略上,中日其实相当的一致。战后日本所坚持的一直是和平主义,尽管时有右翼出来搅局,但只能算是枝节。而中国实施的也是和平外交政策。包括邓小平提出的著名的“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方案。因此,和平的外交环境也符合双方整体的外交利益。…[详细]

2:经贸合作的需求和空间仍然巨大。中日已经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两国贸易额由1972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429亿美元,增长300多倍。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日本对华贸易占日本外贸的比重超过20%。1993年至2003年,日本连续11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在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有望在年底启动,届时将进一步激发贸易投资活力,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3:当然,不要提千百年来双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互相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非常纪念意义的一年。

看中日关系,只盯着钓鱼岛?看钓鱼岛,只盯着领土纠纷?领土纠纷还只盯着不可调和的“差异”部分?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把中日关系的范畴缩小,一步一步的让中日关系从一片复杂森林变成一棵只剩仇恨、对立的树,也是这种“战争思维”的特点。当然经不住推敲。

没考虑双方的承受能力:战争只会让双方倒退 毫无获益可言

如果中日在钓鱼岛爆发全面冲突,无论谁最后夺下钓鱼岛,双方都只是失败者,因为双方根本没有能力承当这场战争的成本。

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一方,除了4427名美军士兵阵亡、3.4万多人受伤这一数字确实无争议外,伊拉克战争的相关支出其实是一笔烂账。国防部长盖茨报出的战费开支大约是5千亿美元,美国国会非党派研究机构统计后纠正,经国家财政实际支付了7476亿美元,到今年年底还要支付554亿美元,这就远远把越战的6630亿美元抛在身后了。…[详细]

但无数社会部门的间接支出可能是奥巴马一时也计算不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就认为,如果把伊战对美国财政预算和经济的消极影响考虑在内,美国可能打水漂的资金多达3万亿美元。

中日的实力更为接近,何况美日还有安保同盟,如果中日在钓鱼岛爆发全面冲突的话,这场仗的规模恐怕比伊拉克战争大很多,战争支出会是怎样的天文数字?另外,伊拉克战争并未对美国的经贸产生多大的影响,而中日一旦开战的话,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日本暂且不说,和南海诸国也会大受影响。总体上而言,这场仗只是存在想象中,除非真有倒退到改革前的“魄力”,恐怕这样的战争中日谁都打不起。

仅就经济成本这一项,“不惜一战”论就完全没有考虑到国人的承受能力,难道真的不惜让国人倒退到改革前也要“不惜一战”?另外,还有人命成本,道义成本,外交成本等等。即便战胜者有所收益,相对于成本也微不足道。

这时候想想,“不惜一战”该是多么糟糕的选择呢?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非常纪念意义的一年,也许,鼓吹更加强硬对待对方的中国人、日本人都应该审视下,这样对本国国民是不是真有好处。

资料区 怎样用手机浏览今日话题

相关专题

怎看“民间保钓”

将国旗插上,是值得赞许的事情…[详细]

相关专题

日本国有化钓鱼岛

国有化是日本政府对离岸小岛的基本政策…[详细]

相关专题

日本人怎支持石原

92%日本人表示赞成石原“购岛”言论…[详细]

投票区

新闻立场
你认为在钓鱼岛上开战利大于弊吗
利大于弊
弊大于利
0%
0%
专题调查
加载中...

010-82155181 331945489@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本期责编:梁丁


用iPhone看《今日话题》

扫描二维码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