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不是部队,拿来“抗日”不靠谱

因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旷日持久的中日领土争端从政治不断向经济渗透,从抵制日货(进口)到限制对日本出口稀土等资源,中日双边贸易正面临空前考验。…[详细]

早在2010年9月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国民间就曾呼吁政府停止对日本的稀土出口,不过这一响应并未得到中国官方呼应。日本学者濑口清之对最近愈发严重的事态担忧“中国政府最后无法控制国内的反日压力,考虑出台对日的限制政策。”

 

限制对日本出口稀土等资源真的能达到反制日本的目的吗?

今日话题
别太高估咱们自己的稀土资源
开采稀土对环境影响巨大

稀土资源并不是“稀有资源”,更不是中国独有

稀土元素主要指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加上钪、钇),这些元素在刚被发现的时候,“稀土”的“稀”确实就是稀少、稀有的意思。但随着勘探技术的日益进步,稀土元素被发现在地壳中的丰度相当高,存量最低的稀土元素都比金高出200倍,2010年全球稀土产量就是黄金产量的60倍。

这首先说明了稀土元素在世界范围来看,不是像它的名字那样唬人。其次,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也是一直处于被高估的状态。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曾一度被夸张为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但也是由于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外更多、更丰富的稀土矿被发现,90%的数字不断被降低到05年的58%再降到09年的36%,而俄罗斯(独联体)稀土储量也占世界19%,美国占13%(09年的探明数据)。…[详细]

只是中国更愿意开采

中国的稀土储量在世界范围来看,确实是有一定的优势,但并没有达到垄断的地步。但为何在09年的时候,全球约95%的稀土产品由我国生产供应呢?

要知道,中国的稀土产业可不是天生就占优的,从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由此可见这种市场地位其实是多年打拼的结果,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其最大的两个优势是低人力成本和低环境成本。既然不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资源,那么做买卖的,唯一的考量只能是价格了,既然自己开采的成本远高于从中国进口,尽管自己储量丰富又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在80年代是世界第一大稀土出口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也都曾是稀土出口国,只不过当中国开始不计环保成本的大量开采和出口稀土之后,美国稀土开采由于高昂的环保成本,在与中国稀土的价格竞争中落败,这才造成中国稀土出口一度占全球市场95%的局面。

把别的国家不愿意开采当成不能开采,并且洋洋得意以为抓住了别人的命脉,这只能伤害自己苦心经营、代价惨痛、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

供过于求才是稀土资源最有可能的趋势

从05年开始,商务部就不断限制稀土行业出口配额,出口量从2006年的5.33万吨下降至2008年的3.46万吨再到2009年的3.4万吨。而去年1至9月,中国共出口稀土产品仅1.1万吨。

限制配额是抬高价格的最好手段,尽管如此,中国的稀土出口价格低一直是饱受诟病的主因,卖出“白菜价”是政府傻还是企业蠢呢?实际上,由于稀土是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所以价格最终还是由市场供需决定。所谓“白菜价”就算能成立,也是稀土需求全球疲软的结果。

事实上,稀土行业面临的是全球性过剩。据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世界石油资源仅够使用40年,但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储量超过2亿吨,够用上千年。仅中国的稀土产品生产能力就已超过20万吨/年。其中,全球最大稀土产品生产企业——包钢稀土,未来大约可生产900万吨稀土产品,仅其一家即可满足全球需求90年。…[详细]

更别高估日本对我们的依赖
中国稀土被“白菜价”贱卖饱受诟病

日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正逐步降低

长期以来,日本是中国最稳定、最大的稀土出口市场。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稀土资源九成以上都需要依靠从中国进口。由此看来,日本真的离不了我们了?

从政策转变上看,日本经济产业省去年宣布将对110家民间企业研究减少稀土用量的160个项目给予331亿日元的补贴,至今日本政府和企业已计划投入1100亿日元用于研究如何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从实际的进口量来看,2011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就比上一年减少了34%;今年上半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金属总量为3007吨,所占比例为49.3%,自2000年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

在日本不断降低对华稀土进口依赖的大背景下,日本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显示,日本从1993年起开始建立稀有金属储备制度和基地。据估计,目前日本的稀土存量已经足够使用至少20年。…[详细]

不是只有中国可以提供稀土

日本从未停止寻找其他稀土资源来源,日本致力稀土资源多元化也不是近几年的事,更何况是并不稀缺的稀土资源。两年前,中国大幅减少对日稀土出口的时候,印度笑了。印度总理辛格说,作为世界第5大稀土生产国,印度一直希望与日本合作,“中国减少对日稀土出口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印度将利用“大好机会;陆克文也跑去说澳大利亚已准备好成为日本的长期、安全和可信赖的稀土供应国。

《日本经济新闻》称,日本目前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印度、越南等国确保了总和约1.65万吨的稀土金属矿山资源,预计2013年开始可向日本出口。…[详细]

禁、限供日本稀土,中国也会受损

中国稀土资源分布非常分散,内蒙古、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皆堪称稀土大省,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高达169家。中国的稀土类资源企业,光上市公司就有7家。

仅广东一省稀土产业去年产值就破500亿。在从事企业众多、内需不足严重依赖出口、产值巨大的三重背景下,我们如何能够只从日本受损的角度去谈论“稀土抗日”的问题。

这和“抵制日货”的错误思路如出一辙,不仅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就算能实现也至少是双输俱损的局面。“稀土抗日”作为国家行为,你能限制本国企业,但你没法限制别国企业;你能限制明面上不出口,但你限制不了走私。…[详细]

稀土资源在未来不一定不可替代

另外,谁说稀土一定在未来不可替代呢?资源之所以是资源,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它有用。稀土为什么在古代不重要?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稀可以干什么。从担心煤炭枯竭到担心石油枯竭再到担心稀土枯竭,实际上可能更多的是杞人忧天,以此作为威胁更是无知者无畏。

谁也不知道遥远后代的技术能力将进步到什么境界,今天的资源,明天可能会是无用之物;今天的无用之物,明天也可以被当作资源。

双边贸易中,切忌“别人欠我们论”和“威胁论”
美日欧就中国限稀土出口向WTO提起诉讼

一方总是受损,双边贸易做不成

开放的中国,需要更多的人理解国际贸易(双边、多边)的实质。简单地说,双边贸易的实质就是双赢。而抵制日货和禁卖稀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人的一种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国际贸易的受害者。

所以买日货是吃亏,要抵制(只看到把钱给了别人);卖稀土给日本人也是吃亏了,所以要禁卖(没看到别人给了咱们钱)。不可否认,在双边贸易中,存在着双方利多、利少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交易能达成并且能长久的达成完全取决于谁更需要谁,但这又极难判断:我们如何断定是日本企业更需要我们出口稀土呢还是中国企业更需要把稀土卖给日本企业?

想想俄罗斯把天然气用作外交工具的前车之鉴。乌克兰遭遇的天然气中断,让欧盟各国部长注意到了他们冬季采暖对莫斯科的依赖。于是欧盟集中精力分散供应。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从28%下降到不足1/4。

目力所及的中国社会的所有进步和成功,无一不来自开放的成果。在血的教训和铁的事实前,用更识时务的心态、更符合现代人的思维去看待经济领域的国际贸易,或许才是上策。…[详细]


如果说“抵制日货”和“稀土抗日”是一对孪生兄弟,那它们相同的基因就是非理性爱国和经济盲。

资料区 怎样用手机浏览今日话题

相关专题

稀土矿贱卖真相

稀土的“白菜价”早已是过去…[详细]

相关专题

抵制日货自伤更多

要想做个好的“爱国者”,就得与其余的全部人类为敌…[详细]

投票区

新闻立场
你觉得“稀土抗日”靠谱吗
靠谱
不靠谱
0%
0%
专题调查
加载中...

010-82155158 947506168@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本期责编:张德笔

用iPhone看《今日话题》

扫描二维码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