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微博话题沈昌文先生履历

沈先生在出版界60年:主持《读书》杂志、创办《三联生活周刊》、策划《宽容》和《走向未来》丛书,在知识界、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沈先生后来还策划《万象》杂志、《书趣文丛》、《海豚书馆》 沈昌文履历

沈昌文现场感言:

  • 感谢,我实在太老,现场大家很多精彩发言我能够听到30%-40%,绝对不到50%,尽管这样我还是相信并且坚信我们是永远相爱的,大家讲的都是“I LOVE YOU”,我希望我们永远相爱,当然也希望我不在世时大家永远爱海豚,爱晓群,爱陆灏,爱三联书店以及互相爱。谢谢!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沈昌文:我喜欢做下手

我在出版界60年,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做下手。我现在是俞晓群的下手,还是在座所有各位的下手,永远做好下手,就此感谢大家 …[视频]

雷颐:怀念沈公的《读书》

沈公主持《读书》时是其最活跃时期,当时的《读书》对知识界、学术界贡献很大。大家很多新知识、新观点都是从《读书》吸取[视频]

冯象:沈公做事非常严格

沈公活泼、随和,做起事来非常用功,非常严格。沈公对我个人的影响以及三联一系列的书对我的影响。我想作者们都深有体会[详细]

吴江江:沈公有人格魅力

他一个人组织动员了社会各界为三联书店服务,三教九流都是他的朋友,甚至包括国家级别、财政部的所有官员,不得不被他折服[详细]
 

资中筠自选集首发式

沈昌文:我最喜欢做下手[查看全文]

沈昌文:各位叔叔阿姨,多少年来看见各位无论哪一位看见都是叫“叔叔阿姨”,想不到我现在在出版界做了60年,这60年里我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我今天可以概括的告诉各位,就是做下手。我喜欢做下手,我最喜欢做在座各位叔叔阿姨的下手。今天请到了很多人,老前辈不用说,当年我是王以铸的下手,我参加的工作是《翻译通报》的校对,我从他那里开始学习才知道一些东西,更不要说别的老前辈了。比如吴兴文前辈,我在主持三联工作以后需要很多海外工作经验,他教了我很多,让我知道如何去联络海外的作家等。还有吴江江,在座三联的朋友千万要记住,大家现在之所以能在这个楼里喝咖啡,整个楼都是吴老兄的功劳。在二十年以前他帮我筹了八千万,尤其让我铭记在心的是他帮我选择了这么一个闹市地,这个地方不简单。这些都是我很乐意跟在座各位做下手才能做出的一点事。我现在是俞晓群的下手,还是在座所有各位的下手,永远做好下手,就此感谢大家。 [查看全文]

王蒙:沈公是出版工作中的人精[查看全文]

王蒙:祝沈昌文先生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沈兄是出版工作的英雄,是出版工作的人精。大哉沈公,无所不通;大哉沈公,无所不精;大哉沈公,嘻嘻松松;大哉沈公,随心所欲。有了沈公,让人觉得活着多了一点趣味。他很有自己的一些原则,但并不苦大仇深。沈公在发展北京餐饮业上做出了贡献,估计写书看书的人都无法忘记。沈公是真正做到了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一个杰出人物。沈公不仅仅有义愤、悲情,还有很多幽默、乐趣,有时候还有点小黄小荤的一些故事。我希望有更多沈公这样的人让大家过得快乐,让大家在精神境界越来越开放。谢谢沈昌文老大哥。沈公说自己的耳朵不行了,但有朋友说耳聋是长寿的表现,爱听的话全听得见,不爱听的话听不见,不影响睡觉,睡觉睡得好是养身的关键。谢谢 。 [查看全文]

雷颐:怀念沈公主持时的《读书》[查看全文]

雷颐:首先向沈公祝寿,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沈公主政时确实是《读书》最开放、最活跃的时期,大家的很多新知识、新观点都是从《读书》吸取的,是《读书》最先介绍给读者的。从1979年始读《读书》一直读到沈公退休(多数人),这几十年《读书》对知识界、学术界的贡献很大。另外一个难得的事是《读书》成为一种特殊文体,当时给《读书》写文章,不知不觉按照某种文体,也没有规定。在共和国几十年来,只有新华体、毛文体,而他却创造了那个时代的“读书体”,这个方面学者有很多感受,介绍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以前我对日本的很多情况很不了解,但后来我对日本的新知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读书》 。 [查看全文]

冯象:沈公做事很严格[查看全文]

冯象:我的第一本书是沈先生编的,而且沈先生告诉我这是他编的最后一本书。我认为沈公非常活泼、随和,做起事来非常用功,非常严格。通过沈先生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雷颐以及出版界的陆灏,和许多出版界朋友的合作都与沈公有关。另外我在香港说《圣经》,编辑也是沈公访问香港时说到的,这方面我一直非常感激沈先生以及我与出版社的关系,包括最基本的出版知识,作为作者我们也应该了解出版的一些知识,不仅是编辑,作者也要进行了解。再一方面是沈公对我个人的影响以及三联一系列的书对我的影响。这方面我想作者都深有体会。 [查看全文]

吴江江:沈公是有人格魅力的人[查看全文]

吴江江:那个时候我们非常年轻,二十多岁,到现在应该说是忘年之交。他能拉动一批人为三联做事,包括国家级别、财政部的所有官员,不得不被他折服。他一辈子不占上风,说话不占上风,吃喝不占上风,一个人却组织动员了社会各界为三联书店服务,令人非常感动。沈公虽然玩笑人生,我说是江湖出版家,三教九流都是他的朋友,而且都可以帮忙出主意,但注意他的话,会发现在谈笑之中有非常高的智慧,受到他的点拨以后会受之鼓舞,我就是其中之一。沈公八十岁了,我们将近六十岁,我的一席话可能代表了中国出版界的一批人,在沈公麾下的一批人,我们不能成为什么家,但作为出版人,是他的朋友,我感到非常幸福。[查看全文]

吴兴文:沈公是中国编辑的典范[查看全文]

吴兴文:我跟沈公的认识是在九十年代,以前我每次来北京,都会跟沈公聊天,最愉快的时光是,1992年沈公在《读书》当主编。最高兴的是在沈公的帮忙之下第一本书出版。中国近百年来是思想家的编辑时代,我们不要瞧不起编辑,那是手工做的,而且是专业编辑。西方的资本化运作、上市等,这很重要,沈公兼有这两种之长。我希望中国的出版业在利用资本杠杆时加入专业编辑的因素,像沈公这样的睿智与明智。沈公现在不只是下属,他其实是中国编辑的典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查看全文]

张冠生:我见过沈公的泪光[查看全文]

张冠生:今天这个场合是我到目前为止经历的最让人感动的一次祝寿。二十多年前认识了沈公后,人生本来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就剩下一种可能性:离书本、文化稍微近一点。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有一句话:“好也罢,坏也罢,有文化的君子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我多少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认识沈公之后我确实离书近了一点,用心读了几行,离文化也近了一点。我的书架上有一排是《读书》(19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一排是《书趣文丛》,再一排是《万象》,还有一排是这些年沈公送我的书,我每天站在书架前就觉得离书近了一点,在这里再次感谢沈公。 我为沈公做口述历史,我觉得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来自前辈的奖赏。因为有这个经历,所以我比大家多看到了一点沈公的内心,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见过沈公眼里的泪光,那是在听他讲早年读书的艰难,讲考北京出版社的故事时。那个泪光在我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想除了我跟大家共同见证沈公每天可以见到的高度愉悦的同时,那点泪光在我心目中有另外的光芒。 [查看全文]

俞晓群:祝沈公晚年快乐[查看全文]

俞晓群:这个蛋糕外形是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八十溯往》,是沈公最新的著作。这个蛋糕大家都要吃一点,一是给沈公祝寿,祝贺沈公晚年快乐,另外把这个吃到肚子里以后,在座各位又能从其中吸取精神上的知识和营养,祝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幸运、幸福、快乐! [查看全文]

 

 
 

沈公自号为“知道分子”,但出版界、读书界、思想界对他都有自己的评价,有人称他为“思想经济人”,也有人称他为“中国出版界的守护神”。祝愿他晚年健康快乐!


  • 监制:王齐、窦瑞刚、李玉霄
  • 策划主编:杨子云
  • 制作:李国盛、陈思
  • 微博:http://t.qq.com/yanshanforum
  • 电话:010-62671215
  • 邮箱:yanshanforum@qq.com
  • QQ群:19071221
  • 出品:腾讯新闻
评论首页 | 公益首页 | 回到顶部
主办单位: 合作机构: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