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毛钱怎样治十万元的病

医院过度治疗和诱导治疗似乎又添了一个恶劣的案例,据媒体报道,深圳陈先生刚出生的儿子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要花费十万元的治疗费用,随后陈先生带儿子去广州治疗,结果只用8毛钱的药就治好了病。

不过从最新的报道来看,陈先生儿子的病还并没有痊愈,他遭遇的也未必是过度治疗。但这则新闻引发的对过度治疗的争论,倒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病不是仅用8毛钱治好的
陈先生孩子的病情仍不乐观

两家医院的治疗方式其实差不多

根据深圳儿童医院介绍, 陈先生的儿子于8月19日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出生,但因“腹胀3天”于8月21日23时入住该院。入院时,由于陈先生的儿子出现肛门指检肛门无狭窄,退指有大量黑色稀水便及气体排出等症状,儿童医院便初步诊断其或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建议对降生仅6天的婴儿动造瘘手术。所谓造瘘手术,就是在婴儿肚子上开个洞,做一个临时的人造肛门,方便婴儿排便。6个月后再做关瘘术,把临时肛门封闭了,可能还要做对肠道修复的手术。

不过,医院不是一来就让小强做手术,而是根据孩子的病情变化发展来做决定的。医院方面提供的病历显示,患者入住第一天给予胃肠减压,补液,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开塞露通便,保留肛管等治疗。8月23日,由于婴儿肠梗阻表现较明显,有便血、便常规可见白细胞等小肠结肠炎表现,且钡灌肠提示为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深圳儿童医院才提出做结肠造瘘术同时取活检的建议,但被陈先生拒绝。也就是说,在广州儿童医院开了8毛钱的石蜡油让孩子病情好转之前,深圳儿童医院也已经进行过类似的治疗,只是当时的治疗情况并不乐观。

10万元的说法也并不确实

至于10万元手术费的说法,深圳儿童医院院方认为医生从未提过。院方表示,以前也有同样年龄的婴儿进行过结肠造瘘手术,即使是进行这个手术,花费只在3000元左右,再加上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整个费用在2万元左右,绝不可能是10万元。患儿父亲陈先生则向记者表示,自己并没有杜撰,做一个造瘘手术确实只需要2万至3万元,但是后继还有闭瘘手术和结肠恢复手术,后面这2个手术也是必须得做的,每次均需花费2万至3万元,这还不包括手术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细菌感染问题,所以他认为花10万元是保守数字。

到现在,病也没有彻底治好
广东省卫生部门也卷入了争论

8毛钱治好病是乐观的说法

深圳市儿童医院外二科李苏伊主任说:“现在孩子的肚子还是圆鼓鼓的,腹胀严重,腹壁发红,腹部静脉淤涨,情况仍不容乐观,这种情况绝对不能称之为已经好了,所谓8毛钱治好了孩子的病绝对是夸张的说法。为孩子的健康考虑,希望家长密切留意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深圳儿童医院院方还表示,按照陈先生儿子的病情,目前还不能排除就不是先天性巨结肠,需要进行一个月的观察随访方可断定。根据目前接触到患儿的记者描述,患儿的肚子感觉仍比正常的孩子要鼓一些,颜色发红,肚皮上还有明显的静脉曲张。

要不要做手术也还没有定论

深圳儿童医院建议开刀的依据是陈先生的儿子可能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上大约三分之一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要手术治疗,加上开刀取片还可以确诊先天性巨结肠是否存在,大概这是深圳院方倾向于手术治疗的原因。在遭受质疑之后深圳儿童医院方面还特别拿出中华医学会编《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为证,上面写道:“新生儿或小婴儿一般情况差,肠梗阻症状严重,合并小肠结肠炎或其他严重先天性畸形者,宜先行肠造瘘,待一般情况改善后行根治术。”

而广州市儿童医院的检查结果除了仍然不确定其是否患有先天性巨结肠之外,似乎排除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存在。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微博中表示,经过他了解,患儿在深圳入院时确实有新生儿肺炎、小肠结肠炎。那么,很可能广州市儿童医院保守治疗的建议,是建立在患儿的小肠结肠炎已经缓解或者排除的基础上,几天之内病情的变化,让两家医院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判断。

目前深圳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儿童医院的诊断都没有完全排除先天性巨结肠,而要确诊是否是先天性巨结肠仍要进行取活检,也就是开刀切片下来进行检查,目前由于家属拒绝而没有确诊。但如果患儿情况恶化,或确证为先天性巨结肠,那么开刀仍然是难以避免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过度治疗
人们仍不习惯到社区医院看病

社区卫生机构不被信任,生病就进三甲医院

人们愤怒的原因当然不仅仅是怀疑深圳儿童医院的医术低下,而是因为在中国医院中普通存在的过度治疗和诱导消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曾透露,09年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

其实,三甲医院在医疗体系中处于顶端地位,治病也必然追求持重和万全,这决定了其治疗成本和治疗价格都并不适合医治普通常见病,卫生部门也一直提倡小病进社区医院,大病才由社区医院转送三甲医院,但人们一方面被“全面治疗”和过度治疗治怕了,一方面却并不信任社区医院。

在西方国家,并没有严格意义上与中国相同的社区医院,充任社区医院角色的是全科医生。按照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对全科医生的定义,全科医生是指在家庭、诊所或医院里向个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初级、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生。全科医生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人们的心态、人际交往、疾病的来龙去脉,是初级医疗保健的专家。对于较为严重的病症,病人的转诊等也都由全科医生负责,因为全科医生的工作是以保障病人健康和降低治疗费用为核心,假如参保人出现疑难症状需要进大医院治疗,全科医生会负责帮其联系医院,而如果病人自己绕过全科医生去大医院就诊,其将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治疗费用没人“把门”,多治才能多挣钱

在国外,全科医疗的发展是与医疗保险紧密相关的,全科医生被称为医疗保险的“守门人”。全科医生的作用之一,就是对医院用药进行监督,避免患者因为和医院信息不对称被诱导消费。

此外,医疗保险一旦普及全民,由于其出险率极高,必须有人来减少浪费,最好的办法是让医生对参保人在健康阶段就进行预防以免得病。一般来说,两三千名参保人就必须配备一名全科医生。医疗保险的参保人都以家庭为单位参保,全科医生并非受雇于医院,而是受雇于保险公司,他不光要守护参保人的健康,甚至参保人的保费都放在医生的专门账户上,医生每看一个病人,就从账户上扣除相应治疗费用,并填写账单供保险公司月底审核。

而全科医生的收入是保险公司每月按参保人人头固定付费再加一定的医疗费用。一年之后,保险公司会看账单上的保费是否盈余,假如参保人这一年都很健康,治疗得很少保金还有盈余,保险公司就给全科医生从保单里分红,假如这一年参保人整体健康状况不佳,把保费都用光了,那么公司会考虑是否有流行病等原因,假如纯粹是由于医生对疾病的控制不力导致治疗费用上涨,例如把普通肾病治成肾衰竭等等,那么保险公司就不再和此医生签约,而这个医生的名誉以及此后的就业都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医生是靠病人的健康来赚钱,而不是靠疾病来赚钱,这和我们的医疗系统恰恰相反。


“医疗是一门生意”,哈佛医学院院长访问北大时曾这样提醒他的中国同行。但关键是,这门生意不是必须靠卖药和开刀来赚钱。

相关微博

读者评论(共100条)

分享到: 朋友网 QQ空间 腾讯微博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