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撞到农村的,特别难缠”——西安大学生药家鑫在撞人又杀人后,供述了他的杀人动机。从其呆滞的表情可知,他也沉浸在不可挽回的绝望当中,这样下意识的回答,应该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内心活动。…[详细]

这很难让人接受,然而药家鑫并非特例,他的看法揭示了一个沉重的现实:城市里的“农村人”遭受着双重歧视,常常处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无助境地,又承受着话语上的污名。…[详细]

 

正因为骨子里看轻“卑贱者”,下手时才丧心病狂。

“农村人难缠”?总体上不符合事实

“农村人难缠”来源何处?

应该说,“农村人难缠”并不是“天才或疯子”才有的说法,这样的说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无论是我们接触到的媒介信息,还是现实中的见闻,都充斥着农村人维权时呼天抢地、或者软磨硬泡的描述。似乎他们不爱好好说话,却热衷走极端。这大概就是“农村人难缠”的来源吧。

用学术一点的话说,就是由于没有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一旦发生纠纷,弱势一方的诉求可能以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久而久之,也可能变成一种不谋求正规渠道,直接走极端形式的习惯。…[详细]

有来源,没道理

山东省的一份报告显示,农民工维权案的结案率仅为24.7%,普遍存在取证难、执行难、费用高、时间长等情况,负担不起。因此,农民工也会尽量避免走司法途径。这样的数据印证了对“农村人难缠”来源的分析…[详细]

但是,另一份全国性的调查显示,由于维权程序漫长、维权成本高、行政执法部门缺位等原因,农民工宁愿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权利,选择尽快私了、和解。也就是说,这些所谓“难缠”的维权形式,最后得到的维权结果,其实是低于他们该得的。…[详细]

你在本该给对方赔10的情况下,结果只赔了5,然后还责怪对方“难缠”,这能讲的通吗?拿交通肇事案件来说,一般撞了农村人,法律规定的赔偿基数就小,而且还容易私了,不用坐牢;而撞了“精英”,不但赔得多,可能还要坐牢。你说到底是谁“难缠”呢?

所以这毫无疑问是偏见

可见,无论是根据理论还是事实,最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城里人难缠”才对。

然而最后形成的社会性普遍印象,却是相反。这说明,能制造社会印象的人——也就是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注定对农村人有偏见,才会得出这样一个偏颇的结论。他们把农村人维权中容易走极端形式这样一个“点”,放大成了一个“面”。…[详细]

这种偏见是如何形成的

偏见形成的一般过程

不客气地说,也许您身上也有某种偏见,与“农村人难缠”相似,比如,您对河南人、东北人、上海人等等,有没有成见?

试想一下,这样的“刻板印象”是怎样产生的?

通常的脉络是,某个人发表了对某个目标的印象,然后,这些幸运的或者不幸的记忆,流通到公共信息的交流之中,这样,局部的、零碎的印象聚合成共同印象。

于是有了先入为主的认知,并在切身体验中被强化。…[详细]

弱势者容易被污名化

那么,“农村人难缠”这样的具体偏见(一种污名)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是有刻意成分。

在城乡二元体制中,对“农村人”的污名化,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事实上,只要一个群体在对社会资源的掌握上,依靠制度和观念对另一个群体具有足够的优势,为了合法化他们对另一个群体的社会排斥,他们就一定会给这个群体以一定的去道德化。

这种污名化有多种功能:一是可以合法化城里人与农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二是可以给城里人以一定的心理优势;三是可以通过这种“身份”的认定割断城里穷人与农民之间的阶级联系。

从偏见形成的信息流通过程看,掌握话语权的人也掌握了塑造偏见的主动权。这样,既有污名别人的的意愿,又有塑造污名的能力,污名就诞生了。…[详细]

经过“观念殖民”,“农村人”被卑贱化

对“农村人”的污名化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无论是说他们不文明、不卫生,还是把他们假想成违法犯罪分子,已经成为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市贫民也认为他们“不是一路人”。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对“农村人”的歧见,并不限于药家鑫这一类人、不限于西安这一地,即使在那些“农村人”立下汗马功劳的地区,这样的歧见都会摆上台面。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时而有专家怪罪“低素质人群”拖了现代化的后腿;时而有代表委员要求减少低素质外来人员,这种呼声可谓不绝于耳。…[详细]

一旦有了这种偏见,就会带来消极影响

歧视,就是暴虐的种子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纳粹屠杀犹太人,那些执行命令的警察,他们并非被迫,相反,他们乐意为之,而且往往是超出屠杀命令、进行不必要的残害。他们是冷血狂魔吗?

研究者给出的答案让人震惊,他们就像从事普通的日常工作,有的人还带着妻子参加屠杀任务,屠杀期间还回家度假等等。

他们不是没有同情心,屠杀波兰人时,他们也会感到伤心、遗憾和震动,但是,对于残害和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他们完全没有良心和道德上的不安,因为——他们把犹太人当做一种不配人类同情的异类。

因为歧视,再恶的暴力也会被合理化,非我同类,性命即如刍狗。…[详细]

关键时刻,药家鑫骨子里的歧视支配了他

原本一桩普通的交通事故,被撞者只是轻伤,药家鑫无须承担任何刑责,最终却变成故意杀人案,“性质极其恶劣”,最高面临死刑,这说明药家鑫心智不成熟吗?

从一些细节来看,不能作出这样的判断。虽然药家鑫逃逸时又撞了人,被群众堵住,并被警察控制,但是直到两天后,警方才从其他线索判断出,他就是杀人凶手。

也就是说,在这两天内,他并没有任何悔罪和自首的表现,仍然妄图逃脱责任,体现出了相当的冷静。因此,不能说他心智不成熟,只能说他人格不健全,下意识的8刀,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如果之前没有积淀入骨的歧视,如果还有一丁点对生命的尊重,谅不会发生如此暴行。…[详细]

结语:

偏见或者污名化,并不是一个玩笑那么简单,它的害处是实实在在的。每个人都该为此检点自己的言行…[详细]

相关专题1

大学生撞人又杀人

本来是一场普通车祸,连刑事责任也不用担负的…[详细]

相关专题2

宝马七次碾压是何罪

“撞伤不如撞死”整个说法其实非常荒谬。…[详细]

相关专题3

三次碾压民工当何罪

女子驾驶一辆红色轿车,连续3次冲向乘凉的农民工…[详细]

相关专题4

飙车案判决的困惑

这样的判决,是由法规的弊病和智慧的缺乏造成的…[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158 newbeastliu@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刘德政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