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历尽艰辛把事情办成,责难者却并不能因此而口下留情。

 

拿新《红楼梦》来说,李少红导演也相当不容易了,她中途接手,殚精竭虑,据说头发都白了,终于让这个浩大的项目顺利完工。然而,自始至终,观者很不买帐,戏称曰“红雷梦”。…[详细]

 

双方的反差是怎样形成的呢?——汇成一个词就是:标新立异。主创者以标新立异为卖点,结果卖点却成了骂点。

 

标新立异从“铜钱头”开始

再怎么搜罗“铜钱头”的合理性,也无法自圆其说

“我觉得,除了一些网络暴民,观众并没有强烈地揪着‘铜钱头’不放”——很不幸,一不小心就被当作网络暴民了。

想当初“铜钱头”的定妆照公布,那真是一片哗然。随后,主创人员忙不迭地寻找合理性。李少红说,额妆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一种时尚潮流,而且只有有钱人家的小姐才有条件打扮成那样。

洪晃也友情帮腔,“历史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女性们流行用各种各样的小花片来贴在脸庞、鬓发上……是性感的象征。”

贴片是一种装饰这不假,可是把它滥用成“铜钱头”,还把“铜钱头”上升到“时尚潮流”,再把“时尚潮流”当作达官贵人家的日常装饰,这个逻辑就实在太彪悍了。

事实上,“铜钱头”只有戏曲舞台上才有,主要是方便男扮女妆。在清末以前,登台唱戏的都是男的,旦角也由男的演,为了更像女人才作一些必要的修饰。让官宦人家学“戏子”的行头,情何以堪?

有趣的是,民国初年,有爱好京剧的票友们将《红楼梦》改编成京剧,当时就用了“铜钱头”,结果一亮相,台下观众就笑成一片,大家都觉得那种造型与林黛玉、薛宝钗的气质太不相符了…[详细]

一百年前尚且如此,一百年后却要努力证明其合理性,只能说勇气可嘉了。

“吐着吐着就习惯了”,要观众调整审美习惯

叶锦添对自己的“创举”满怀信心:整体看《红楼梦》是非常精致的,只是单独曝光造型,才造成了公众非议,“现在下定论有点早,如果大家整体看会更好。

在李少红看来,新版《红楼梦》设计造型的难度不在于如何突破老版本,而是如何突破老版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总而言之,不是他们的设计有问题,而是观众的审美有问题,如果接受了,反而能成为时尚。其实,观众不是不能接受“铜钱头”,张曼玉在饰演《青蛇》时就用了这种造型,反响就特别好,“铜钱头之母”吴宝玲还觉得叶锦添侵权呢,但是《青蛇》能用,《红楼梦》就是不能用,因为她们不是妖怪。…[详细]

叶锦添说出个中奥秘:把一些新的东西带给观众

为了替“铜钱头”撑腰,李少红还搬出了“沈从文之后中国古代服饰第一人”。据说,额妆最早见于南北朝的佛妆,北宋时最盛行,真正能实现额妆效果的大多是官宦人家的闺秀,等于是规范了当时贵族的妆容,来区别世俗(可怜咱一直以为世俗是与宗教对应的,而不是与贵族对应,另外,北宋还有所谓“贵族”吗)。

古代有“额妆”这不假,但是硬把“铜钱头”往“额妆”上靠,这个逻辑太强悍了,简直把蜥蜴当恐龙嘛。而且,谁说“额妆”是官宦闺秀的专利?现存的“额妆”造型,多属厨娘、舞女、侍女。

其实,李少红大可不必这样费力地“替野孩子找父亲”,人家叶锦添一再强调他的灵感来自于昆曲,他说啦,“贴片子”是在清朝乾隆时候才兴起的,那个年代是昆曲最强的时候,所以用昆曲来表现《红楼梦》的想法是非常好的,“我相信这也符合曹雪芹的趣味……我一直都觉得有责任把一些新的东西带给观众,即使要受一些磨难,我觉得也是值得的。”

瞧,人家是价值的传播者!当然,他这样坚持也是有私心的:“83版电视剧已经是写实的了,以后还会有很多版的《红楼梦》,为什么不可以有一次是我这样的?”…[详细]

一言以蔽之:“铜钱头”纯粹是想当然,跟“写实”是对立的,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审美情趣,是为了树立特色,仅此而已。

整体上“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用西式唯美诠释东方梦幻,满眼鬼魅

“红雷梦”片花公布时,很多人惊呼像鬼片,随着电视剧的播映,这样的说法越来越盛,好事者还恶搞出《鬼节注意事项》。

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差,要怪李少红乱点鸳鸯谱。她认为《红楼梦》是曹雪匠的一个梦,因此着力表现这种梦幻感,于是祭出了她惯用的西式唯美风格——《大明宫词》用过,让她一举成名。

问题在于,所谓唯美,它本来是西式古典,用浓墨重彩渲染强烈的感情色彩,就像油画。而中国式古典追求的是淡雅、写意,像水墨山水。用唯美风格可以表现太平公主的梦幻,那是大悲大喜、敢爱敢恨,然而一旦用到大观园这个写意的女儿国度,那就错位得厉害了——“朦胧见,鬼灯一线,露出桃花面”,这可是恐怖之最!…[详细]

何况还有那挥之不去的背景音乐,时而凄厉时而惨笑,来得那么突兀,想不毛骨悚然都难。古代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带这么玩的。

对原著的理解庸俗化,悲剧拍出喜感来

毫无敬畏之心,满是亵玩之意,这是“红雷梦”主创人员显而易见的问题。

对于叶锦添来说,“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感觉《红楼梦》就是一部《恶童日记》”。至于李少红呢,她坦承直到重拍《红楼梦》,才第一次真正读《红楼梦》。饰演林黛玉的演员从来没入过这场“梦”,声称“我演的黛玉是古代先锋少女”,“红雷梦”上演前就开始拍摄大尺度写真,倒是奇怪为何体形偏胖的她在李少红眼中居然符合林黛玉的气质。对原著的认识若此,自然无法表达出其中的韵味来,原文的一句“亲密友爱”,竟被表演成“十三摸”,人物的言行举止,处处“失魂”。…[详细]

以这样的底蕴,再造经典是不可能了,倒是方便走颠覆路线,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另一方面呢,“不从《红楼梦》(87版)中学习,硬要另起炉灶,非要站在巨人边上,那你怎么能成功啊?”…[详细]

所谓“顾问委员会”,仅仅是一个包装而已

据透露,87版《红楼梦》拍摄时,专家团队三天两头开会,剧本逐字逐句审看,演员一个一个过目,但是现在这个“顾问委员会”没有开过一次会。专家给87版演职员讲课,当时主创人员几乎无一人缺课,这回给新《红楼梦》剧组讲课,没有一位主创人员露过一面。

那么“顾问委员会”有没有作用呢?还是有的,“我们主要在文本上……咱们(对造型)真的不懂,这些是导演、服装设计、美工什么的,他们掌握吧,我们没有在服饰上指点。”

如此缺乏专业支撑,再多的“雷”都不奇怪了,最终在旁门左道上走火入魔。…[详细]

“忠实原著”是噱头,标新立异是真心

所谓“忠实原著”,乃是一本正经地恶搞

“红雷梦”最大的噱头就是“忠实原著”了,以此渲染其正统地位。然而,原著连皮带肉成千上万层,照书全念的“红雷梦”,忠实的是哪一层?

1.忠实的是哪个原著?众所周知,《红楼本》一直有脂本和程本之分,87版依照的是前者,新版依照的是后者,两者在篇幅和结局上迥异。因此,“忠实原著”之说并不贴切,在开拍之前就已经站队了!

2.形忠而神不忠,是谓“愚忠”:制作方一再宣称“忠实原著”,这大概是有史以来,向“忠实原著”这四字扇的最大一个嘴巴。在表达方式上,文字与影像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和影响。从表面上看,确实没有怎么改变原著的台词、语言和故事结构,但这种不变,却可能构成对原著最大的误读与误导。

3.不符合“原著”之处比比皆是,包括台词、表演、服装造型、饮食起居等等。…[详细]

在“忠实原著”的大旗下,“红雷梦”实乃华丽丽的恶搞:谁都可以出演黛玉、宝玉、王熙凤、王夫人、贾母,长什么样不要紧,只要按照“原著”走台、说词,哭时哭、笑时笑,描几幅字、用几个眼神,就行了,反正布景宏大不穿帮,衣饰华贵很养眼,演谁扮谁不掉包,谁能说这不是红楼梦?

标新立异是为占自己的一座山头?

“艺术家没有义务对观众负责,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在文化领域,“占山头”的风气方兴未艾,崇尚独树一帜、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有独特的见解或风格,哪怕有明显纰漏,一定要死硬到底,争取自成一派。

“红雷梦”宁犯众怒,也要一条路走到底,说到底还是要建立自己的特色,让这个版本成为后来者绕不过去的一个山头。

因此,主创人员考虑的首先是圆自己的梦,至于观众的感受,在“艺术”面前算什么呢?

“红雷梦”的支持者一语道破天机:“艺术家没有义务对观众负责,只需要对自己负责”。…[详细]

特色鲜明,恭喜“红雷梦”成功占山头

首先恭喜李少红,她曾表示,要把“铜钱头”打造成“新《红楼梦》的象征性符号”,她做到了。拜她的宣传,说不定有人真把“铜钱头”当作“贵族”的行头。当然,这也是叶锦添的胜利,只有他敢于如此运用“铜钱头”,以后人们看到“铜钱头”就会想到他,不知道什么吴宝玲。

几乎可以预见,这将是一部前不敢有古人,后不敢有来者的绝版作品。它号称“忠实原著”,却淋漓尽致地贯彻后现代手法:反逻辑中心主义、反语言中心主义、否认整体性;反对中心,寻找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反对理性,消解现代性;反对真理符合论,强调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知识的商品化。…[详细]

在收视率和票房面前,让骂声来得更猛烈些吧,越骂,越证明其影响力。

新的,未必是好的

“大师有大师的空间,瘪三有瘪三的市场”

“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林黛玉”,这话很正确,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才正常。

李少红给自己打气,“我相信一定会有人喜欢”。的确,新红楼不乏拥趸,坚强地回应质疑,“你们不要老纠缠小黛玉胖瘦的问题了好不好。胖子就不能得肺痨死啊?”…[详细]

不过王蒙也说了,“名著就是名著,经典就是经典,糟蹋就是糟蹋,瘪三就是瘪三,大师有大师的空间,瘪三有瘪三的市场。”

结语:

主创人员刻意“突破”经典,以此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就像青春少年用叛逆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
你喜欢新版《红楼梦》吗?
喜欢
0
投票
不喜欢
0
投票
0%
0%

相关专题

说说《唐山大地震》

并非灾难片而是故事片,前23秒不到位,后32年不及格…[详细]

相关专题

《集结号》的诚意

人的价值的主体作为一个主题出现在《集结号》之中…[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158 newbeastliu@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刘德政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