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的两组关于移民的数字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详细]

二是: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详细]

 

移民热,再次成为了时下关注的焦点,甚至在前一段举办的北京车展上,某移民公司还打了条煽情的广告——“北京买房?不如移民!”

买房VS移民 投入产出比

显性投入对比——购房略微胜出

 

北京购房 投资移民

5月份,北京楼市的新盘均价为25680元/平米。

如果购买一套90平米的房间,将投入231万元。

并没有计算随之而来税费、装修。

美国:342万

加拿大:235万

澳大利亚:454万

新加坡:962万

 

理论上,在房价超过3万元的地区(比如北京二环内),有能力购房的人都具备了移民美国的条件。

当然,觉得“投资移民”成本太高的人,可以选择“技术移民”,一般消耗在4-5万元(含中介费)。

每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的中国中产精英同时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详细]

隐性投入对比——半斤八两

北京购房 投资移民

住房隐性成本的几个方面:

社区服务、交通成本、教育设施、购物、娱乐等

越是大城市,越是市中心,隐性支出越高。…[详细]

伦敦大学经济学家Nattavudh Powdthavee运用分析得出,假如一个人从经常能见到家人和朋友的城市搬到另外一个不能常看见他们的城市,他需要每年多挣八万五千英镑来弥补由于远离这些人所失去的幸福。一个月见一到两次朋友和亲人的价值相当于三万英镑的额外收入…[详细]

 

更简单直白的成本就是:某人在北京一住几十年,过惯了亲人朋友大规模散布首都各角落,一个电话就可以呼朋引伴的日子,未来如果失去这份踏实的逍遥,还能不能晃晃悠悠的快乐着?

这是个因人而异的变量。实际中,大量中国人,依靠汇款来弥补家人为他担当了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报偿。

显性收益对比——购房继续胜出

北京购房 投资移民

即便国家调控政策已然满天飞,即便房价上涨远超租金,投资性购房的威力依然不容小视

在新加坡,生意有15%的利润,已经很让人欢欣鼓舞了,可拿回中国呢?太一般了。”

 

在波士顿,王征是一家公司的建筑工程师,小老板也是个中国人,五十多岁才爬到合伙人的位置,他觉得自己再这么呆下去,“闭上眼睛就能想到自己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样子。”

回国后,在正处于急速上升期的建筑业中,王征很快成为一家两千人规模的公司的副总,年薪是波士顿的两倍。“回到中国,你会觉得整个人生都彪悍起来了,”他说,“那是30年走完人家100年的路的速度。”…[详细]

隐性收益对比——外国的月亮为什么显着圆?

北京购房 投资移民

无论如何强调“资源”、如何强调“人脉”,你花几百万在北京买套房,连个北京户口都办不了,不是么?

无论以上的一切成本多高,到这里就都可以把等式做平,甚至这收益更加令人眼红——

投资移民,可以支付转型期的中国所付的或忽略的代价:规范的法律、先进的理念、孩子的教育、高福利、低征税点、健康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免签多国护照的便利等…[详细1]…[详细2]

 

佐证1:多年前以人才名义被北京市授予绿卡“居住证”(非北京户口)者,多年后其子女却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由此造成有的绿卡子女以自杀相抗…[详细]

佐证2:移民马舒至今保存着2001年初时,他刚到加拿大时看到的一份报纸。上面刊登着当时的加拿大总督(类似于中国的公安部长)因为多用了10万元人民币装修办公室。被媒体曝光后,道歉无果,只好引咎辞职。

当然 有的人不用算这种帐

中国的三种移民

1.生活窘迫,准备靠“出去闯”改变命运的底层劳工,与其说是移民,不如说是“偷渡”。

2.有一定社会地位,甚至中产阶层,希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生活,或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而考虑出国者。

3.财力雄厚,但在财产积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原罪因素,出国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保护财产乃至生命安全。

其中,只有第2类人,是需要主动考虑“买房还是移民”的。

第1类人:轰动法国的中国下岗女工悲剧

作为昔日的东北产业工人和“技术革新能手”,如今的下岗女工和非法移民,刘春兰死于在巴黎的夜里。

刘春兰的丈夫也是曾经的“先进工作者”,在优化组合后,夫妻双双下岗,贫困如瘟疫般侵蚀着一家人的心灵。

为了能够让儿子结上婚,刘春兰做了大胆的决定——出国。赖活着,还是赌一把?事实上,不仅是她,整个抚顺市都有大量的底层劳工,源源不断的努力申请外国的难民资格。

或许数字更能表现出生活的窘迫:刘春兰的姐姐一家,每天买三毛钱的菠菜,一天吃两顿,吃了十年。而刘春兰的丈夫,“自从猪肉涨价后,就没吃过”。

这是一次近乎疯狂的赌博,支付高昂的出国费用后,一旦被发现了非法身份就将被遣送回国,所有的努力都将是竹篮打水。而在死前一周,她刚刚把借的7万元还完。

当刘春兰听到“玻利兹”(警察)的声音后,逃跑时从高处坠落……[详细1]…[详细2]

第3类人:富有而低调的一群人

这一群体在技术移民印象中,封闭而光鲜,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从不参与任何华人社团活动,全都住在当地高端社区,有的甚至把名字都改了。一位移民律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曾被中国某部门要求配合调查他的一名客户,据说此人出境后,被查涉嫌挪用上亿公款,这位律师拒绝了:“保护客户的隐私是律师的义务。”

如果选择移民 将会遇到的问题

出国了 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1978年以来大批偷渡出境的同胞,在海外维生本领仍是卖苦力,这批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至今仍占所有华人华侨的绝大多数。1990年代初期冲出去的同龄人,也远未过上光鲜的生活。一名定居欧洲的工科博士,彼时做着一家杂货铺的老板兼店员,每天最复杂的脑力劳动是计算一双人字拖加两罐卡布其诺等于多少英镑。

在中国的工作履历和学历都不容易被承认——“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一位已经移民加拿大近10年的技术移民如此总结。

再回来 可能就不“适应”了

一份针对归国留学人员的调查中,对中国社会“人情世故”的不适应成为诸多海归的隐痛…[详细]

但,更不容易适应这个国家的,可能是那些曾在外国接受过教育,后又返回中国的孩子们——

从美国中断学业归来的小雨,至今还在怀念“那个鼓励自信心和想象力的国家”。

她希望可以投诉不敬业的老师、她希望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组织活动、她希望作文课的模式不要千篇一律、她希望成人要尊重孩子、她希望……[详细]

家长们忧心忡忡,这一年美国经历给女儿的影响,会让她对中国感到陌生,乃至发生碰撞,会撞得头破血流?

结语:

1962年,全国各地聚集而来的6万人,从深圳逃到了香港。这一“逃港事件”,是目前为止可以查到的最早的,迫使中央高层下定决心开放继而设立特区的历史诱因之一。受惠于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人,一定程度上,同样受惠于1962年这6万人因饥荒而生的勇气……[详细]
发表评论

新闻立场

你怎么看待大批富人纷纷移民?
理解
0
投票
愤慨
0
投票
0%
0%

相关资料

相关专题

海地中国偷渡客

怎么有中国人出现在海地?他们又为何要走上偷渡之路…[详细]

相关专题

外国牛都认识中国官

有的国家将中国干部公费旅游作为非常重要的财源…[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联系我们

010-62671282 lhxmail@vip.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李慧翔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