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建议将“春节”申遗,并称当放在我国申遗的首位,因为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精神内涵,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

 

眼下,很多“申遗”都成了一种姿态,似乎一个节日只有上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文化内涵,也才能显示人们的足够重视。其实,春节分明就摆在每个国人的心里,活在庙堂之高更活在寻常巷陌,从现实世界以至虚拟空间,那么将春节申遗,还有必要么?还
是说,冯副主席是稍过杞忧,举“轻”若“重”了点呢?……

春节申遗,源于人们的焦虑

这不是第一次听闻春节申遗的消息

近几年来,每逢春节,总会有人站出来为春节申遗鼓与呼,比如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就曾经发出呼吁——“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而且,理由基本上都很相似——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只有申遗成功,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关于春节的种种民俗和传统…[详细]

抢救“年味”,击中许多人柔弱的心灵

春节申遗的出发点———抢救“年味”,还是击中了许多人柔弱的心灵。这些年,每逢过年,无论哪里的老百姓,都会发出一句“年味越来越淡”的感慨。很多人在过年的时候,都会追忆曾经的爆竹声声,曾经的锣鼓喧天,曾经的热闹场面……而现实中,“年”离我们却是越来越远了。这种状况下,如何抢救已然开始流失的“年味”,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但是,靠春节申遗,就真的能找回已越来越淡的“年味”吗?…[详细]

会不会和端午一样,有别国与我们争抢春节?

再不将春节“申遗”,会不会和端午一样,有其他国家与我们争抢春节?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冯先生才发出了春节“申遗”的呼吁。当然,春节要优先“申遗”的初衷可以理解,它体现了民俗专家学者对传统节日文化式微的一种焦虑。但是春节“申遗”并无多大意义,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春节是否“申遗”都不重要,其作为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会因为“申遗”成功与否而有所改变…[详细]

然而眼下“申遗”已成一种姿态

申遗走形式,一旦成功就束之高阁

眼下,很多“申遗”都成了一种姿态,似乎一个节日只有上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文化内涵,也才能显示人们的足够重视。于是一些地方不遗余力地积极申报文化遗产,甚至赋予其“政治意义”。可是一旦申报成功后,就又束之高阁,甚至为此背上一个巨大的财力包袱。如此看来,“申遗者”要的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至于文化内涵倒是其次…[详细]

没有人真的可以将某一些传统完全复原

对我们来说,现在所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并不只是某一个节日申遗的问题,而是避免现代生活将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诸多传统割裂太多。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演进,在文化血脉里,我们需要继承古人的一些优良传统,但没有人真的可以将某一些传统完全复原,而且也没有完全复原的必要,春节的诸多传统习俗亦不例外。所有的主张,仅仅只能是一种呼声、一种倡导,倡导人们在工业文明之中,金钱名利之上还有更高的文化追求…[详细]

“年味”更需民生的“物质共享”做基础

与其说春节申遗是一个难以实现的乌托邦,还不如说它是一张贴错地儿的年画。因为任何表象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民生的“物质共享”做基础,那么多美的理想大厦都是安徒生的童话。团圆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梦想,但不能将春节作为一张贴在墙壁上的年画,让大家变成空荡荡的“画中人”。更不能动不动就以“精神传统、道德规范”来为春节戴上精神枷锁。如果一顿“年夜饭”上升到了民族高度,那么中间的“年味”就会变成“腻味”…[详细]

春节分明摆在每个国人的心中

春节是活着的文化,不是死了的遗产

一个文化传统,之所以能传承,必然有它的精神内核在。形式是依托在精神内核之上的东西。假如这种文化的精神不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这种传统就只有请进博物馆里收藏起来,以供后人观瞻。
  春节文化之所以能传承不息,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欣赏和认同,正是因为它的精神内核是高度人文、高度人性、高度和谐的,能引起人与人的心灵共鸣。应该说,只要有人类社会、有人类生活,春节的文化内涵,就会历久而弥新…[详细]

仅仅以申遗来保护春节的符号是不够的

保护春节文化,不仅在于保护节日文化的符号,更要创新春节文化的内容。现在,如何真正增加春节在礼仪性、象征性、情感性、伦理性的综合力,对春节的文化活动进行改造,为之注入现代文化的元素,使传统春节成功的实现向现代节日的转型,使之既获得国民喜欢,又得到了国际认同,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文化课题。如果不能实实在在做好这样的课题,年味越来越淡的春节,注定走向文化式微…[详细]

如果想让它传承下去,必须加以改革和创新

倘若以为固定不变地守着“老例儿”就是“保存传统”了,那只会让这“传统”走向消亡。吊钱、春联、福字、拜年,好像是长久不变的,其实也在慢慢地变化着。吊钱春联福字的内容和制作工艺,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痕迹;拜年也出现了网络式手机式等新形式。这些不都是在创新中得到传承吗?又如今天的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岁岁都有这个时间,但怎么个过法,不也在慢慢变着吗?…[详细]

结语:

事实上,春节年复一年,国人都在过着,且还曾衍生出很多新民俗,随时注入新元素。最后既是结语又是祝福:申不申遗,春节都喜庆!
发表评论

新闻立场

你觉得春节申遗,有必要吗?

没有


0%
0%

相关话题

说说春节的喜乐事

谁说如今年味不浓了,回家过年还是会发生喜乐事…[详细]

相关专题

中国文化死了

张家界的南天柱“被接轨”,看上去并不美…[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联系我们

010-62671399 mxh#VIP.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马晓慧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