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8期 2018-03-09

解决“减负大争论”,没有别的路

丁阳  

洋洋得义

2259
导语

前几日,今日话题做了一期“一刀切的减负政策该反思”,不过,减负话题依然愈演愈烈。一方面,以《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为代表,反对减负的声音引发越来越大的回响。另一边厢,教育部依然继续强推减负,在中国教育报上出现了多篇为减负辩护的文章。减负问题为何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有些误区非常值得澄清。…[详细]

一些家长开始彻底反对减负

3月5日的那期今日话题,关于减负的态度是明确的——即反对“一刀切”,在承认如今中小学生负担重的同时,认为现有的减负方法达不到效果,以及让城市贫民子弟上升通道变得更狭窄。

不过,这几天出现的一些文章,压根儿就是从根本上否定减负,流传最广的一篇,是《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其他篇目的立场,也鲜明地反映在标题之中,如《减负和素质教育,穷人凭什么叫好?》《减负很容易,试问哪个家长有这个勇气?》《学生减负的恶果,会使穷人越来越穷!》《减负减负,减成废物》……唯有腾讯大家栏目刘远举的《反对减负?不要被卖了还帮忙数钱》唱了反调,但留言的家长几乎全部都持不认可的立场。

这篇《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影响很大这篇《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影响很大

在这些“家长本位”(一部分家长,主要是一二线城市中产阶级)的文章中,推迟上学、三点半下课导致接送麻烦只是次要的理由,核心的理由其实就是认为减负对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不利。不妨具体来看下,大致有以下几条理由——

1、认为对奥赛热的严厉打击是错误的政策,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选拔和识别天才,甚至把中国连续三年国际数学奥赛未能夺冠拿出来说事,认为这损害了国家竞争力,这种状况下,还能减负吗?

2、认为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算苦,只是主张减负的“键盘侠”在大惊小怪,甚至说“沉重的书包是因为学校课本的书本来就厚,这是教育部规定的课本材料,你课上的再少也必须买那么厚的书,和学生的压力与作业多少根本无关。许多时候学校要求学生买一本很厚的教材,最后上课老师讲的也就没几页。”

3、忆苦思甜,认为当年应试教育一路走来的上一代人当年其实没那么苦,一样“有童年”——“即便留给我童年玩乐的时间很短,每天加上课间休息可能只有1小时、2小时,但现在回首,反而成为了最难得的回忆。”

4、强调高考和学历的作用,认为高考是“穷人家孩子翻身希望最大的、最后的公平机会”,穷人家的孩子若被“减负”忽悠则一辈子翻不了身。

5、认为课堂减负只会增加校外负担,而有钱人上得起最好的辅导班,请最好的课外老师,在加剧不公平的同时,还让穷人家的支出大增。

家长反对减负的实质:指望“增加负担达成教育公平”

不妨一条条地来检视这些理由是否成立——

关于奥赛热。这个多年来一直被否定的现象如今被一部分家长力挺,乃至“唯金牌论”重出江湖,不得不令人慨叹。事实上,对各种“奥赛班”打击的理由,其核心不在于否定奥赛选拔、识别人才的功能,而是因为奥赛是“读好学校”特别重要的敲门砖,以至于全国上下家长一窝蜂都让孩子去学奥赛,但绝大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都没必要在小学、初中阶段去面对这些数学家才该面对的题目,这是教育资源和精力的典型错配。虽然“一刀切”否定奥赛班同样有很大问题,但就此继续鼓吹“奥赛热”毫无疑问非智者选择。

“奥赛热”是典型的教育资源错配“奥赛热”是典型的教育资源错配

关于现在的孩子苦不苦。个人经验恐怕难以取代数据的说服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组的全国大范围调查,2015年相比2005年,全国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从7.5小时增加到8.1小时,中学生的平均在校时间从10.6小时增加到11小时。而与此同时,与2005年相比,2015年学生上课外班的时间大幅度增长,学生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0.8小时,是2005年的2倍;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2.1小时,是2005年的3倍。与此同时,根据PISA报告,中国学生每周校外学习时间达17小时左右,远远高于OECD(经合组织)的平均值7.8小时。在这种情况下,能说现在的孩子不苦吗?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组关于中小学生负担的调查,其结论被广泛引用“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组关于中小学生负担的调查,其结论被广泛引用

关于应试教育下依然有“有童年”。这显然是告别高考二三十年的家长们,对过去经历的一种美化,是对过往经历的选择性忘却,是为了说服自己他们的孩子也该接受苦哈哈的应试教育而硬找的理由。应试教育下到底“有没有童年”,问问不久前因反对学校提前开学而“起义”的衡水中学学生就知道了。

真的有家长认为,“衡水模式”称得上“有童年”吗?真的有家长认为,“衡水模式”称得上“有童年”吗?

关于穷人家孩子要利用高考来“鲤鱼跳龙门”。这个理由是有道理的。学历越高,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也越大,这是事实。但需要指出的是,“减负”的目的并不是让人放弃高考,只是目前的“减负”政策可能会让穷人家的孩子更难通过高考来“翻身”。

认为课堂减负只会增加校外负担,这点前几天的今日话题也提到了。不过刘远举在《反对减负?不要被卖了还帮忙数钱》中提到的状况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他认为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指望延长公立学校的上学时间,就能让公立学校的老师“学雷锋”,教授高强度的竞争技能,是一厢情愿。反而是指望行政部门在强调课堂减负的同时,打击各种课外补习班,让富人的孩子也一样无优质的校外课程可上,反而更能实现教育公平。

刘远举的说法争议很大,但有一点确实是洞见——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中国孩子之所以这么累,是教育不公导致的。但在一些家长眼里,“把教育不公平导致的困境,当做了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只呼吁公众去适应它。这会影响公众对负担问题的教育不公平本质的认识,削弱公共舆论对教育不平等的压力,进而影响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得公众觉得不应该减负,以为可以通过增加负担达成教育公平。”

这是一条通往真正解决问题的路吗?

这条路径是错的,要解决问题,只能是尽快实现公共服务高水平均等化

显然,这是一条走向死循环的路,家长们将其合理化的理由,无非是把让孩子“出人头地”、“鲤鱼跳龙门”看得无比之重,因此指望在学业上加码上量,通过高考一举迈向“成功”。至于孩子受不受得了,是属于被牺牲的考量。尤其是在“朋友圈的中产阶级平均每个月焦虑一次,每次焦虑成就一篇10万+”背景下,“孩子苦一点”就更没有所谓了。然而,这个“从子宫就开始残酷竞争”的社会,本来就是荒唐而畸形的,怎么能够轻易将其合理化?

漏了说日本。

日本的确在反思“宽松教育”,那篇《减负减负,减成废物》说的就是如今的日本人是“平成废物”,日本教育界也正在打算重回“强劲化教育”。但是,并不是所有日本人都觉得现状很糟糕。比如日经新闻亚洲部副部长村山宏是这么看的——

“宽松时代”是被吐槽的对象,图片来自电视剧《宽松世代又如何》“宽松时代”是被吐槽的对象,图片来自电视剧《宽松世代又如何》

“在宽松教育的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现在正推动当今日本的发展。 70年代之前,日本的运动项目只在排球和乒乓球等少数领域达到了国际水平。 但是,现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日本现在是亚洲最厉害的足球强国,许多日本的足球运动员活跃于欧洲各地的俱乐部。 有些日本棒球运动员还被挖到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打球。在学生时代利用业余时间组建一支乐队,最终登上国际舞台的音乐家并不少见。 还有人从高中和大学开始写小说,最终成为作家。 日本现在的年轻人曾在70年代被看做只注重分数的利己主义者,而在东日本大震灾中为了帮助灾民摆脱困境,许多年轻人从日本各地聚集到东北各个地区。 虽然宅男宅女、啃老族以及找不到固定工作的年轻人在增多,但他们利用自己充足的时间,从事游戏编程和’宅文化’评论,为’酷日本’形象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日本学生在放学后会参加高质量的课外活动,来自yinuo的新浪博客日本学生在放学后会参加高质量的课外活动,来自yinuo的新浪博客

“我还是觉得不要让孩子拼命学习比较好。”

村山宏列举的这些“宽松教育”优点,恐怕打动不了中国的家长们,在他们看来,孩子们长大后成为“啃老族”、找不到工作,是极为失败且可怕的事情。那么村山宏为什么会认为不是那么糟糕呢?

这大概是因为,在日本还有一些类似的发达国家,“竞争失败”并不是那么可怕,因为在这些社会收入分配相对均等化,尤其公共服务也均等化,而且是高水平的均等化。这样的环境下,在中国意义上认为“失败”的个体,依然能生存得相对自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在中国呢?人们的财富在快速增加,但缺乏安全感,甚至号称要赚到2.9亿元才能有财务自由(据胡润的说法),所以很多家长才强迫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这很大程度上是未来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但如果中国也能尽快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公共服务高水平均等化,不至于有强烈的失业焦虑、无房可住焦虑、无学可上焦虑,这种不安全感就会大大降低,不会逼着孩子一个假期要赶场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

具体到教育领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更为迫切。不能因为难以实现,就抛弃这个路线。人们应该去做的,是呼吁建设更多优质的公立学校、培育更多的教师,让优秀的校长、老师轮岗,改变僧多粥少且分配不公的局面。而不能呼吁通过给孩子增加负担来实现教育公平。

在这里,要强调下公共服务“高水平”均等化的重要性。如果是“退步式”地均等,比如强迫所有孩子都同样减少学习时间,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吃不饱”显然是不合适的,打击私立辅导机构也不是那么容易取得成效;但是,如果能在减少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能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各种兴趣类实践,并且这些实践不只是为升学考虑,而是真正对孩子有实用意义,比如为将来成为艺术家和运动员打下基础,就是很好的做法。这需要教育部门的管理者投入更多的智慧,改变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及投入更多的课堂外资源。

然而现状是,很多家长都吐槽,出于安全原因,“三点半下课后学校不允许学生待在学校,图书馆也不让去”。这真的不得不说是现有的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太低了,乃至倒退——上一代人的童年时期,其家长们可没有这种烦恼。所以,要打消如今的家长们对“减负”的疑虑,需要从教育部门、中小学校提升服务水平做起。

一些学校放学后立刻赶学生回家,让家长来接送,像打仗一样一些学校放学后立刻赶学生回家,让家长来接送,像打仗一样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