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勾结”加剧中国稀土环保债

日前,曾举报前副国级高官苏荣之妻的江西安远原书记邝光华,因关照亲属非法开采稀土被判刑。事实上,稀土黑产业链背后确实常存在官商勾结,而这些“黑稀土”进一步加剧中国稀土累累环保债。 …[详细]

中国稀土背负累累环保债

稀土业本就是高污染的,而中国还长期于零环境成本的“裸奔”状态

稀土业是一个污染严重的行业。其实,稀土元素本身的毒性并不高,但稀土的开采和提炼过程,却会严重制造污染。首先,稀土矿往往伴随钍、铀等放射性物质,产生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其次,提取微量元素时需要用大量化学药剂,产生的废液直接威胁着地下水安全,危及人体健康。更不用提,开采可能带来的山体松动、滑坡等问题。

中国的稀土开采长期处于零环境成本或极少环境成本的“裸奔”状态。什么是环境成本“裸奔”?先了解一个概念“完全成本”——企业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资源所付出的各种成本的总和,包括生产成本、期间费用(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以及税费成本。其中税费成本正是资源和环境成本的体现。而中国虽然开征了资源税和矿补费等税目,但税目不完整、征收不规范,大部分资源成本和环境没有计入稀土精矿的税费成本中。

在中国稀土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包钢稀土的成本结构中,环境成本基本没有计入在中国稀土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包钢稀土的成本结构中,环境成本基本没有计入

如上所示,图1和图2分别是2007—2011年中国稀土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包钢稀土,在现实情况(不完全成本)和国际情况(完全成本)中的成本结构示例图。图1虽反映税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但还是不能反映稀土生产的耗费,不是合理的稀土成本。图2是参照美国12.5%的权利金费率(相当中国的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情况下,包钢稀土的成本估算。很明显,总成本上升,税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加大,并逐年增加,到2011年税费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已超过生产成本。

如此的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还导致稀土矿附近村庄癌症患者激增

这样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稀土造成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从某种意义上看,毒害性仅次于核泄漏。内蒙古包头、四川冕宁、江西赣州等中国稀土主产地,山川易色、水土恶化已然持续多年。根据国家多部委联合调查所得的赣南环境报告,稀土开采污染遍布赣州的18个县(市、区),涉及废弃稀土矿山302个,遗留的尾矿(废渣)达1.91亿吨,被破坏的山林面积达97.34平方公里;其中,仅治理残留的废渣就需70年。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公开发言中指出,经初步测算,仅恢复治理赣州因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就需要380亿元。

而稀土开采带来的生态恶果更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高发,稀土矿附近村庄癌症患者激增,如在包钢“稀土湖”正西2公里处就出现一处远近闻名的“癌症村”。稀土带来的大量经济收益,只是让生产者和销售者得利,大量环境代价、社会代价却让当地居民来承受。

政府出手行政干预,被“有心人”用来制造腐败温床

环境污染“铁证如山”,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出手行政干预

自2008年起,中国开始加紧对稀土开采的管制,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关停重组大批所谓“散、乱、小”的矿山,整合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开采商和加工商的联合体;建立稀土储备制度,由政府设定行业准入条件和批准开采者;提高稀土产品出口关税和稀土资源税……

其中,最重要的是从2010年开始颁发稀土出口许可证(2010年,中国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比2009年减少了近40%),且配额逐年下降。但是国内的产能并未随之下降,这样的配额当然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于是出口配额本身价格的大涨。根据国家规定,出口许可证的转让和买卖是非法的,事实上这个市场不但一直存在,而且最近几年来日益抢手。2011年一吨稀土的出口许可证的市面价,从几年前的几千元涨到了40-50万元,这几乎使得出口许可证的身价已超过稀土矿产本身。

于是,稀土行业滋生了难以控制的灰色交易与腐败现象

以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为例,每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配额由商务部确定,总量相对固定,地方有时还会根据市场情况追加配额,很多企业通过一些“非常手段”争取这部分配额,这个“灰色地带”便成为腐败高发区。重要关口的领导除了能拿到现金,还有矿上的股份。从村委会干部到矿管局、林业局、国土局、环保局等监管部门,只要够得着的,一个都不少。更不用说官员利用职权充当非法开采者的保护伞。此次被判刑的邝光华并不是个例,有媒体曾刊文揭秘了江西涉稀土矿产非法开采的官商勾结黑利益链,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之妻亦被曝涉及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潘逸阳落马,据媒体报道也或涉稀土资源腐败。

其实,除了上边的领导,基层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同样不在少数。中国稀土走私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专人分别负责采购、收货、报关。通常,稀土走私的公司或个人先到内蒙古、江西等稀土主产区采购,再通过合法公司进行报关,以更换产品名称或以稀土合金的形式进行出口牟利。没有当地政府管理人员的配合,事情常常无法做成。据《检察日报》报道,中国“重稀土之乡”江西龙南稀土稽查系统5个稀土检查站曾在一年内几乎“全军覆没”,30多名稽查工作人员因为滥用职权,收受非法运销稀土老板“好处费”被查处。

环保问题仍旧没有改善的迹象,甚至还有变坏的趋势

形成一个怪圈:为了环保配额,企业没有配额花钱打点,生产成本缩减,污染更严重

其实,担心稀土开采的环境成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向开采企业收取环保费,将环保成本内化于稀土价格当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即是如此)。采取出口配额、关停重组、采矿权紧缩等一系列措施,构建的是一个通过行政权层层审批和准入的垄断市场。管制行为遇到巨大的利益诱惑时,往往会滋生难以控制的灰色交易与腐败现象。2006年的山西焦炭窝案便是前车之鉴,稀土也不例外。中国近年来对稀土的产销管理越来越严,环保依旧无解,甚至还有变坏的趋势。

以“黑矿”(非法生产的稀土产品)为例,在配额制度施行之前它确实已经存在,但并不如此泛滥。如上文所分析,配额的初衷是为了环境保护,规范出口秩序。指标减少,产能并没减。巨大差额使得“吃不饱”的稀土分离企业通过各种钱权交易等“非常手段”打点管制部门来生存,打点完一轮,资金更短缺,只有在稀土的生产成本上缩减,更不会遵守《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随意排放更加严重。其实不止“黑矿”,龙头企业也是如此,包钢稀土近几年多次因为环评问题差点得不到配额许可,当然,最后都顺利搭上了“末班车”。

包钢稀土形成的稀土废渣随废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坝堆积,形成了目前容量达1.7亿吨的“稀土湖”,环境污染严重包钢稀土形成的稀土废渣随废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坝堆积,形成了目前容量达1.7亿吨的“稀土湖”,环境污染严重

这样的无序乱采也是资源魔咒,2011年是稀土资源价格暴涨的一年,而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的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高出足足120%,可见黑市流通之恐怖。那么,也可以想见,造成了多严重的环保灾难。

结语

中国稀土世界第一是在低廉的开采成本(未考虑环境成本)下取得,背负累累环保债,但要通过行政权层层审批和准入来管制来改善环境、整顿行业,在环保寻租常见的情况下,似乎只会让行业更加“乱象丛生”。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闻嘉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