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工厂”维系了教育公平

一年一度的高考于今日拉开帷幕。近期的热门话题是“高考工厂”——得益于《舌尖上的中国2》的影响,不少人知道了位于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在为这所一年送出1万多名应届考生、名副其实的“高考工厂”惊叹的同时,许多人也在争论,在这与世隔绝禁一切娱乐产业的工厂奋斗,究竟是否值得? …[详细]

“高考工厂”令人心酸,问题在于付出是否值得

透过《舌尖2》以及其他媒体的介绍,网友们认识了这个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军事化管理”、“禁绝一切娱乐”、“题海战术”、“父母辛苦陪读”等人们丝毫不陌生的应考手段在这里得到了集中并放大地体现。多数网友都是经历了这种高压应试教育的过来人,然而在今天,再次看到这样让人心酸的情景,人们首先冒出的疑问是:这么拼,还值得吗?

一个网友的精彩回复集中说出了人们的心声——”许多年前,我们以为高考只生了这几个儿子: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高等级、高待遇。后来我们才发现高考还有个很牛逼的私生子,他叫高帅富!高考的几个儿子都干不过他,纷纷改了名,叫: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失业率、高学历民工。”

问题集中在两点:1、我千辛万苦参加高考,是否就获得了公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2、我在大学辛辛苦苦读四年,是否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在自主招生腐败频发、高考加分不公引举国关注、“拼爹”成为时代命题的当下,“为高考拼命是否还值得”的确值得深入思考。

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的壮观场景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的壮观场景

而“高考工厂”恰恰能有助于高等教育入学公平

总体上看,以高考为中心的高招制度仍能基本保证高等教育入学公平

“在中国,只有高考时唯一公平的事情。还是那句那话:撇开金钱,关系和地位,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那些寒门学子,希望争口气,用自己汗水和实力考出好成绩!”——这是“高考工厂”相关新闻一则被顶得很高的网友留言。高考维系着整个社会对公平的期望,因此,凡是像分省命题、高考加分、自主招生等有可能影响公平的举措,一出来就遭到口诛笔伐。

然而,即便高考本身的安排能够保证足够公平,人们很难改变的是,不同社会地位的考生,能获取的应试资源完全不同。优势人群的子女,往往能上更好的学校,聘请更好的私人教师,有更多时间用于学习而不需要帮助家里干活,他们的父母也能提供更多关于应试的经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优势阶层与弱势阶层之间,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差异,有所扩大。上世纪70年代末刚恢复高考时,各路草莽英雄层出不穷,而如今的高考佼佼者基本都是名校的学生。这与上一个“鲤鱼跳龙门”的制度——科举——有类似之处。在王朝早年,进士往往出身民间,三代以上没有功名的比比皆是。而在王朝后期,“书香门第”则屡见不鲜。

即便如此,一些因素对“阶层固化”现象构成了有力阻碍。首先是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进入了快速扩张的时期,高校招生人数从100万左右在十年时间迅速扩张到600万人以上。尽管这造成了平均教学水平下降,但入学机会的持续增加,使优势人群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垄断绝大部分重点高校的入学机会,许多重点高校新增加的入学机会惠及到了弱势阶层子女。当然,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依然存在“干部子弟”比例上升的现象,但总体上而言,高校扩招还是有效地促进了不同阶层之间高等教育的入学公平。

“高考工厂”的存在让普通背景的学生有机会念更好的大学

毛坦厂中学一个教室有150个人,书本试卷堆积如山毛坦厂中学一个教室有150个人,书本试卷堆积如山

另一有力因素就是毛坦厂中学这样的“高考工厂”。与近年人们熟知的衡水中学不同,毛坦厂中学并不是那种集中了全省尖子、目标对准清华北大等名校的“超级中学”,只有很少学生能进入全省前一百名。但毛坦厂中学是一个能让普通背景的学生有机会上相对好大学的培训基地,很看重本科过线率,2013年本科达线人数多达9258人。

在毛坦厂中学备战高考,并不需要过于高昂的费用。学校起到的作用就是,用一套严苛的手段,使非优势人群的子女发挥出最大潜力,来平衡优势人群子女本身具有的优势。在高考成绩仍然在大学招生录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现在,毛坦厂中学这样的“高考工厂”无疑有助于让普通背景的学生有机会念更好的大学。

拼爹时代下,读大学仍然有助于让人生取得更多回报

拼爹时代,“二代”们享有的优势的确让人“眼红”

除去入学公平外,人们更关心的,还是读大学能有什么回报,拼死拼活高考有什么意义。毕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富人的规模和富裕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各种“二代”、“三代”的炫富行为让同龄人深深感到“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即便不比父母,只比同辈人之间的工作报酬,是否有个“好爹”也具有决定因素。清华大学李宏彬的团队,曾基于2010年大学生就业追踪调查数据,研究了 “官二代”身份所带来的工资溢价问题。结果发现, “官二代”获得的工资溢价高达13%,而且不能被学生父母其他方面的特征所解释,比如户口 、收入和教育水平。换句话说,只要你的父母有一方是政府官员,那么在就业市场上你的价值很可能就天然地高于你的同龄人。

但读大学的个人回报也仍然在增加

但是,即便有这样的差别,也不代表就不该去读大学。尽管“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失业率”、“读大学还不如去搬砖”等调侃确实道出了当下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各种难处,但仅从收入指标来看,读大学或不读大学,其差别仍然十分明显。李宏彬的团队指出,201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2153元,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1690元。到2011年,正处于收入高速增长阶段的农民工平均工资上涨了21%,而大学毕业生起薪则达到了2719元,涨幅达26%。不仅依然高出农民工,且同年全国城镇非私营企业在岗职工的平均月工资仅上涨了14%。大学生起薪的高涨幅恰恰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强劲需求。

事实上,大学学历比起高中学历,其教育回报率近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从1988年的7%猛增到2009年的49%。也就是说,1988年,在相同性别、工作经验和省份的劳动力中,大学生的工资比高中生仅高出7%;而到了 2009年,大学学历的职工年均工资为34654元,而高中毕业的职工年均工资为22310元,大学生高出近50%。值得一提的是,和其他教育程度比,在中国读大学的回报率是最高的,而且接近50%的教育回报率也高于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40%的回报率。

无独有偶,愈加不平等的美国也在强调读大学的作用

近年来,在经历了15年令人失望的经济增长和日益严重的不平等之后,美国人也在争论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然而,据统计数据所做的最新分析显示,美国的大学毕业生和其他人的薪酬差距在去年达到历史最高。2013年,有四年制大学学位的美国人的平均时薪比没有学位的美国人足足高了98%。五年前、10年前和上世纪80年代初的薪酬差距分别是89%、85%和64%。换言之,上大学仍然是美国人迈入中产阶级最为稳妥的门票。

理由很简单,对中国也很具有参考意义——“随着经济在技术层面变得更加复杂,人们需要接受教育的时间将会上升”。换言之,总体上来看,如果你不接受更多的教育,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高压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有种种缺点,但其正面意义不应被忽视

当去年毛坦厂中学以“亚洲高考工厂”的形象出现在美国媒体上时,不少美国人发出了他们的质疑,“也许这样的教育的确能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但是生活的其他方面呢?”。但事实上,虎妈的教育方式、以及上海在PISA项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获得的高分,都极大触动了美国人。英文版《华尔街日报》曾对近2万名读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严格的东方教育和鼓励性的西式教育之间,高达62.5%的读者认为前者对孩子更有利。而持中立态度和赞同西方鼓励式教育的人合计才不到38%。甚至连“唯分数论”“一考定终生”也在某种形式上在美国出现——一些大公司在招聘时,会让求职者提供SAT(学术能力测试,相当于美国高考)的成绩,如果分数不佳或拒绝提供,就可能会影响人力资源对求职者的评价。

这表明,尽管有着种种缺点,尽管可以称得上是“摧残人性”,高压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乃至“唯分数论”,也有其长处。在中国,高考作为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更是承载促进阶层流动,让低收入人群有机会“翻身”的使命,对于很多人和很多家庭来说,高考甚至是唯一手段。

高考承载着普通人“翻身”的使命高考承载着普通人“翻身”的使命

结语

必须承认,“高考工厂”并不是什么理想的教育模式,但在这样的地方, “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的确是一个看得着的中国梦。祝福每一个正在高考,或不远将来要面临高考的学子。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丁阳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