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新政漏掉了最大不公

今年是高考加分新政实施的第一年,按照“五部门”当初的要求,竞赛类加分遭到大幅消减。这无疑是个进步,但距离人们期待的公平还远。 …[详细]

竞赛类加分该消减,但不是最该消减的

奥赛等能加分的竞赛弄虚作假严重,仅因此也该消减其加分作用

能为高考加分的竞赛主要有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竞赛、体育竞赛三种。这三种竞赛都被曝出严重的舞弊情况。比如2006年新华网报道了内蒙古奥赛可以花钱操作、篡改成绩、买卖试题。比如2008年中国新闻网报道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演变成了成人智慧的较量”。比如2008年清华大学发现四川体育加分人数在一年之间上涨了10倍。比如2009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浙江的“三模三电”比赛成为地方权势家庭子女的“高考加分俱乐部”。

然而这些曝光并未触动有关部门做出改变,舞弊情况依然故我。直到2010年,在中国青年报锲而不舍的相继推出了二十多篇报道、评论,多方面展现和剖析了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已沦为腐败温床的事实和原因,并引起央视等重量级媒体跟进后,终于“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据中国青年报记者披露)”。进而在2010年11月,由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联合发布文件,具体要求消减上述三种竞赛的加分力度,并从整体上要求高招要“调减加分项目及分值”。

“五部门”的要求于今年开始实施,作用立显。以北京为例,享受加分政策的人次由去年的14779人减少到今年11822人,减少的部分主要是市级竞赛加分人数从三千多减到几百。

然而竞赛毕竟有客观标准和测验过程,舞弊要相对难一些

奥赛有客观测试奥赛有客观测试

尽管弄虚作假严重,但竞赛加分仍是所有高考加分项目中相对干净的。因为竞赛加分有客观标准,达标与否由具体的成绩决定;竞赛有测试过程,“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

要说普通考生也想加分的话,通过竞赛总不失为一个门路。要说高校想招到一些“特长生”的话,通过竞赛选拔多少能选到一些。因此竞赛加分其实不应是高考加分调整的首要项目。

优生、优干等更依赖“主观”的加分项最该取消

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作为加分项占比高、水分大

在北京市今年缩减后的11822个加分人次中,三好学生占了2068个,优秀学生干部占了767个,总共占比近四分之一。而谁能被评为优生、优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客观标准,甚至也无需评选过程。媒体曾报道,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有两个“省级优秀学生”指标,但候选人只有3名,且都是包括校长儿子在内的本校教师子女,更吊诡的是,3名候选人中有两名是留级生。再看河北,河北省教育厅曾对当年高考中各市县申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进行审查,发现有80名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不符合条件,造假者多为干部子女。

由于舞弊严重,一些省份已经自行取消了优生、优干加分。湖南省在2006年就取消了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高考加分政策,因为“这种评选工作中的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比重。有的家长为给子女弄个三好学生桂冠,甚至不惜采取行贿等手段。”

不公平的评选还会毒害孩子心灵

相比竞赛作弊,优生优干评选的作弊对学生负面影响更大,这是因为优生优干代表对一个孩子全面的肯定。有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天真的指望自己能得到这个荣誉,却未料到只是空想。上述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的优生评选中,小米同学由于成绩一直稳定在全年级前几名,对评上省级优秀学生很有信心,可结果公开后,他负气离开了学校,已有一个多星期没去上学,据他妈妈讲,“情绪不是太好,也不知咋想的,不愿和家长沟通”。黑龙江日报则引用了一位家长的话:“我并不因为自己的孩子没加上那5分而眼红,也并不是为自己没有能耐而懊恼,我只是担心,加分这件事儿,会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根本上,现阶段高招就该“唯分数论”

民族加分这样的“补偿正义”,在作假冲击下也已弊大于利

有的怪状傻子也能看出来,但它就是年复一年如此。比如,你知道北京有多少少数民族人口吗?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是4.1%;那你知道北京高考中少数民族学生有多少吗?答案是每年占比都接近10%。

显然,这里面如果没有“猫腻”,是解释不通的。实际上全国各地篡改民族以求高考加分早已是“溃烂”的局面。而民族加分,在各省市的加分项中都是占最大头,比如今年北京的11822个加分人次中,民族加分人次为6847个,占比58%。在这种情况下,照顾少数民族的“补偿正义”已经不足以成为支持民族加分的理由,毕竟一项政策该取决于权衡利弊的结果。况且“补偿正义”也未必非要通过民族加分实现,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是可以替代的办法。

在大学改为非官办前,各种分数之外的“补充项”都可休矣

让“考”来决定一切让“考”来决定一切

媒体注意到,今年的加分项中,部分省市有“思想品德加分”的项目。其实这样的加分项在国外的大学招录中也很普遍,比如美国大学非常看重申请者的社区服务履历。但不同点在于,美国的大学是非“官办”的,大学之间的竞争、私立大学所有者对自己“财产”的爱惜、纳税人对公立大学的有效监督,保障了其对加分项考核的公正性。

而中国的高招一旦“灵活”,就会变成类似中科大那样把不拘一格招人才的自主招生,变成举报者戏称的校长“不拘一格招儿子”。

全面取消高考加分的难点,主要在于部门利益

“例外”正是部门寻租的空间

浙江省“三模三电”加分项目的演变,生动的揭示了加分与部门利益的关系。最初,“三模三电”成绩是由体育部门来认定,但出现了“测试标准太低”等问题,所以教育部门考虑过取消“三模三电”加分项目。但最后的结果是项目保留,增加由教育部门主持的现场测试环节。结果,此前只由体育部门“吃一道”的竞赛,变成由教育部门“再吃一道”。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一名工作人员坦言参赛学生的报名检测费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另一位教育部门的同志说得更直白:关键是教育考试院、体育部门存在一条高考体育加分项目报名、测试的利益链条,取消“三模三电”项目就意味着收益减少,谁会自断财路?!

可见“唯分数论”的“例外”,正是相关部门寻租的空间。“五部门”中,各有各的利益空间。于是乎,尽管高考加分丑闻不断、群众要求取消的呼声强烈(中青报报调查显示76.9%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但高考加分依然只是在弱化,更全面的废除还没有得到政府部门响应。

结语

高考加分不符合中国国情,应该对其“快刀斩乱麻”。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刘彦伟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