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消防员坠楼,教训何在

5月1日,上海两名90后消防员钱凌云和刘杰受轰燃和热气浪推力影响,从13楼坠落,送医抢救无效英勇牺牲。两人手拉手坠楼的视频让无数网友动容。诚然,两位消防员是为了挽救民众的生命财产而牺牲,但如此年轻的生命接二连三地消逝,有没有办法尽量不再重演呢? …[详细]

本次火情属于常见的“回燃”现象,但牺牲消防员很可能认识不足

两位90后消防员被气流推出电梯间窗外坠落两位90后消防员被气流推出电梯间窗外坠落

在新华网对两位消防员牺牲的详细报道中,如此描述了钱凌云和刘杰的坠楼过程——“14时17分许,在疏散了楼内群众后,攻坚队员开始破拆。在过程中,现场突发轰燃,大量高温热气流和浓烟在火风压作用下,瞬间涌入官兵所在的狭窄楼道和电梯前室。水枪手钱凌云和刘杰被强大的气流推到敞开的窗口,避闪不及失去重心,从13层电梯前窗口坠落至楼道入口顶部平台。”

据消防专家、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麻庭光分析,这是火灾动力学当中典型的“回燃现象(Backdraft)”,这其实是消防员火场行动的主要危险之一。按麻庭光的说法:现代建筑讲究密封性,室内发生火灾之后,往往没有充分的氧气供应,于是火灾蔓延很慢,却产生了大量的可燃物(气体),这些气体汇聚在天花板下方,因为缺氧而无法燃烧。这些气体混合物有充分的燃料,也不缺能量(点火源),就差氧气的供给。这时消防队员破开房间大门,空气立即进入,于是空气与高浓度燃料的剧烈混合,点燃过程从外向内(外侧先达到预期的化学当量比浓度,所以先点燃),产生一个巨大的火球(反应区),冲出门外(门外有更多的氧气),因为是往回蔓延,所以称之为回燃现象。

这次牺牲的两位消防战士,很有可能就是对“回燃现象”认识不足,对冲击气流没有准备,才被推出了电梯间的窗外。认识不足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通常室内的燃料负荷较低,所以较少发生可燃物超限产生的问题;二是我国消防队员主要是在室外灭火,室外灭火的第一步是打开窗子通风,所以不会发生回燃,也不存在导致消防队员进入火场灭火的必要性。而这次火情恰恰是在高层建筑充满可燃物的密闭空间破门救火,产生了回燃现象,年轻的消防战士对此认识准备不足,未能进行合理应对,导致了悲剧。

实验室模拟重复的室内火灾发生的回燃现象,当可燃气体遇上门外进来的氧气时,形成的火球会冲往门外实验室模拟重复的室内火灾发生的回燃现象,当可燃气体遇上门外进来的氧气时,形成的火球会冲往门外

然而,尽管对回燃现象认识不足有客观因素,但作为专业的消防员,对这种攸关生死的专业知识,按理说还是应该牢牢掌握的。事实上,1994年那场著名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按麻庭光的分析,就发生了回燃现象——当时舞台失火之后,有人拉上了主要的幕布,形成局部缺氧的环境,而火焰是垂直立体蔓延的,形成了大量的可燃气体,因为缺氧而无法点燃。这时突然断电,或者是那个空中的幕布支架下坠,对舞台上方的预混气体发生强烈的扰动,于是发生气体爆燃现象,产生的冲击波,至少放倒三个人。

可惜的是,克拉玛依大火让人们记住的只有“让领导先走”这五个字,关于火场经验教训的总结极其缺乏,以至于本应从这种重大火灾中反复深刻学习教训的消防专业人员都对这种现象不甚了了,这是极为遗憾的事情。本次两位90后消防员坠楼,充分反映出我国消防制度存在短板——就是兵役制消防,导致消防队员都只是服役一时的“临时工”,缺乏足够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培训进入火场。年轻的消防战士生命因此陨落,是这一短板的直接后果。

“年轻”是我国牺牲消防战士的关键词

我国牺牲消防官兵平均年龄24岁

这次牺牲的两位上海消防战士,钱凌云出生于1991年,年仅23岁,刘杰出生于1994年,年仅20岁。这么年轻就牺牲,让无数网友扼腕叹息。然而纵观近年的火灾事故,“90后”或者20几岁的消防员牺牲的情况非常多见,在各种追思这些牺牲战士的报道中,“年轻”就是一个最常被提及的关键词。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年牺牲的年轻消防战士有如下这些:

2012年2月,江苏苏州消防战士孙茂辉在救火时因货架倒塌牺牲,年仅22岁。

2012年3月,浙江绍兴消防战士田思嘉救火时被气浪扑倒牺牲,年仅25岁。

2013年1月,杭州萧山消防战士尹进良、陈伟、尹智慧在仓库救火时因风向突变牺牲,三人分别仅27岁、20岁、19岁。

2013年2月, 江西瑞金消防战士王潮救火时因砖墙倒塌牺牲,年仅22岁。

2013年3月,江苏苏州消防战士全沾蓉滑入高温石蜡溶液牺牲,年仅27岁。

2013年8月,吉林延边消防战士迟强吸入毒气牺牲,年仅28岁。

2013年10月,北京石景山消防战士刘洪魁救火时牺牲,年仅28岁。

2014年2月,上海消防战士陆晨、孙络络救火时仓库倒塌牺牲,两人分别年仅23岁、18岁。

据《人民公安》杂志,2006 年以来,全国牺牲消防官兵平均年龄24 岁, 最小的仅为18岁。

而美国牺牲消防官兵中位年龄达到了49岁

对比成熟的职业消防兵国家,消防员平均牺牲年龄如此之小,这种现象很不正常。在职业消防制度成熟的美国,2012年牺牲的消防兵年纪最小的也只有17岁,但中位年龄达到了49岁。分年龄组,基本是30多岁的消防员死亡率最低,20多岁的其次,然后40、50乃至60岁以上的消防员死亡率较高。这说明美国的消防制度是讲究保护年轻人的,年纪较大、经验丰富的消防员是在火场执行危险任务的主力,而年轻人基本还在积累知识、经验的阶段。而中国的消防员年纪轻轻就要承担许多高风险的任务,自然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牺牲。

结果就是,缺乏经验的中国消防员面临的致命风险更大

也许有人会认为,美国消防兵是终生职业,本来各个年龄段的人就相当平均,而中国的兵役制消防,消防员年纪大了就退伍了,消防战士平均年龄就是20多岁,两国消防员的牺牲年龄不该直接比较。但中国消防战士缺乏经验仍然能从许多方面看出端倪。其中一个数据是伤亡比,美国是火灾大国,每年消防部门差不多要接到200万个火警电话,而职业消防员和义务消防员加起来有一百多万人要投入救火。其结果就是每年美国大概有8万消防员受伤,但只有约一百名牺牲,而其中又只有约四分之一是执行火场任务时牺牲,死亡与受伤的比例可以说相当小。中国并没有很完善的火灾消防统计,局部能看到的数据则显示,中国消防员伤亡比例大概达到1:20,换言之,在中国当消防员,面临致命的风险要相对更大。这说明中国的消防缺乏足够的保护措施。

消防职业化亟待推进

去年10月,在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商场火灾牺牲的刘洪魁,年仅28岁,已经是消防中队副中队长。据战友透露,与刘洪魁同期的,2000人入伍只有70人提干,可以成为不用退伍的干部。这意味着这些舍生入死的消防队员中只有3.5%的人,可以成为全职消防队员,不用离开队伍。麻庭光认为,中国消防队伍的保持率如此之低,实在是天大的浪费,之所以可以承担这些浪费,只有一种解释,就是消防队员的培训不足,投入低才能保持很高的淘汰率。麻庭光甚至认为,当前的消防制度远远不如当年宋代的军巡铺,因为宋代是职业军人,一日入伍,永不退伍,从职业发展和专业化技能培养的角度,宋代的消防制度要优于当代。

宋代军巡铺是职业化的消防队伍(清明上河图局部)宋代军巡铺是职业化的消防队伍(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也是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消防制度。如英国专门设有消防学院,学院培训分为5个级别,从新入职的消防员到班长、地方最高消防长官都需到学院接受培训。日本建有56所消防学校,必须经过严格的职业教育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消防指挥员。

而挪威奥斯陆消防队,人均年龄在24岁以上,正式工作前要通过体能、技能、理论、心理等9个方面测试和1年培训,这使得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没有一名奥斯陆消防队的消防员在救灾中殉职。

然而,消防员职业化,在中国已经是长期以来就有的呼声,结果是迟迟未能推进。阻力无非就是两个字——缺钱。但若只是因为缺钱,就如此眼看着缺乏经验的消防小战士年纪轻轻就这么陨落吗?

结语

“美国小镇,除了镇长,消防队长的待遇最高,难道是因为美国人的生命更值钱?我们把消防工作的待遇压得很低,然后指望他们战胜气候(火灾)的挑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消防专家麻庭光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丁阳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