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杭州业主因楼盘降价打砸“维权”

2013年,中国楼市的活跃表现似乎仍在我们眼前——住宅销售量价齐升,土地出让金、房企业绩均创出历史新高。但在刚刚过去的两周,“杭州多个楼盘降价引发业主维权”的新闻,出现在我们视野中。这次降价的范围究竟有多广?是否会波及全国?这些业主真的是完全不懂契约精神? …[详细]

这次杭州房价下跌的真实情况是怎样

网络传言这次杭州房价下跌涉及面广

2月19日,杭州某楼盘宣布降价,均价从17200元/平方米降到了13800元/平方米。2月21日下午,该楼盘一些业主进行一系列“维权”行动,其中一些激动的人甚至打砸了售楼处。

业主抗议房地产商降价销售业主抗议房地产商降价销售

实际上,从两周前开始,网络上就有一些传言,说杭州的很多楼盘开始降价销售,其中,德信·北海公园项目,均价从每平方米19000元降至15800元,天鸿·香榭里均价从17200元降至13800元,阳光郡均价从17500元降至13800元,保利·梧桐雨从16200元降至12800元,万科·北辰之光从16800元降至13000元……如此大的降价幅度和广度,让很多已经购房的业主尤其是降价前不久购房的业主,很不淡定。

实际上,仅有2处可以确定降价,并且位于城郊

传言纷纷扰扰,但据多方媒体调查,杭州楼市这次降价,仅仅涉及到两个楼盘。其中一个是北海公园。北海公园2012年4月以13000元左右的均价首次开盘后,价格逐步上扬至19000元。今年2月18日,开发商宣布以15800元均价,销售剩余的210套房源。

在北海公园宣布降价不到24小时后 ,距离其约400米的另一个住宅项目香榭里对外放风,以11800元起价、13800元均价接战。这引起部分老业主不满,有业主在开发商宣布降价前一天签约,一夜损失50万元;21日,逾70名老业主到香榭里售楼处抗议,多要求退房,并损坏沙盘,开发商因此关闭样板房。

细看这两个楼盘,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都位于城郊(看原售价即可知),准确地说都是在城北,而主城区未出现降价。

不必夸大个案,但降价背后的供大于求是“危机”所在

杭州此次降价,与上海在2005年、其他重点城市在2008年以及2011年经历过的几轮降价不同,并非政策打压,也不是企业资金出现困难,而就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目前杭州的新房可售量已超过11万套,需要16个月的消化时间,比“北上广深”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在巨大的供应压力下,部分开发商主动选择降价促销。

虽然杭州楼市2013年量价齐涨,但新增供应的增长的比销售更快,同比增加27%,年末全市存量比一年前增长40%。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杭州目前住宅库存突破1000万平方米大关,其中1月份萧山区可售房源体量从上月的16.23万平方米增至20.35万平方米,环比增幅超过25%;余杭区库存量增长3.58%;而主城区可售房源涨幅仅为0.34%。

在杭州市11.3万套的巨量库存中,余杭和萧山(两者都为杭州副城区)分别高达2万套、3.93万套。这就可以解释为何这次房价下降没有发生在主城区。在2012年,杭州的龙年第一降,就是在城北,这一次领降的仍然是城北。

从供应节奏来看,在2013年的新开盘项目中,有四成以上是两年内拿地的,快速开发入市的趋势很明显。去年杭州开发最快的前十名楼盘,从拿地到开盘的平均时长仅为7.5个月,比2012年缩短近11个月。

在开发销售节奏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在可售房源的大量囤积现实下,自2013年10月份以来,杭州住宅成交量却持续下降,2014年月均成交面积仅为26.18万平方米。

2014年,杭州全市住宅新增供应还将在去年基础上大幅增加40%。可以预见,在巨大的供求不平衡下,局部楼盘降价的案例势必还将继续增加。

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楼盘降价会蔓延全国吗?

从1月份全国70个城市的交易价格来看,60多个仍在涨但增速放缓

本周一,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全国70个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有6个,除了上个月的温州、韶关外,又有哈尔滨、包头、济宁、杭州四个城市加入降价队列(杭州、哈尔滨属于二线城市,包头、济宁属于三线),其余60多个城市仍在保持增长。

而《华尔街日报》根据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约9%。虽然这一增速仍然较快,但已低于去年12月份9.2%以及11月份9.1%的增速。

从供求关系看,有一种可能:一线城市楼市不会大降价,二线堪忧,三、四线危险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全国新房待售面积(竣工后未出售或出租)在2013年末达到4.9亿平方米,全国待售面积的增长速度超出同期新房销售速度,显示存量压力正在增加。数据显示,全国16个主要城市中,除“北上广深”的可售量(批准预售和销售)比一年前下降外,其余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三线城市增加幅度高于一二线。

还有数据同样能证明这点,根据中原研究中心的研究,分析对比了全国40个主要城市最近五年(2009-2013年前11个月)的住宅用地供应可建面积与住宅销售量,发现城市间供求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一线城市最近五年普遍存在含住用地(纯住宅用地与商住用地)供应不足的行情,5年累计供地销售比仅为81%;而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过剩,均明显高于100%。

分时间段来看,二线城市在2010年土地供应达到峰值,大幅超过当年住宅销售面积;而三四线城市则在2011年达到峰值。而2010年后,二三四线城市每年都保持着土地供应大于住宅销售的水平,意味着这些城市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总量是每年持续增加的。

一线城市人口仍在持续增长,决定了房产供不应求的状态仍将延续;部分二线省会城市对周边人口也有吸引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供地过多的风险;而那些本地人口增长已经放缓,但前期土地供应过多的二三四线城市,未来房价下跌的可能性极高,因为没有凭空生出的需求,是泡沫就总有被戳破的一天。

只要楼盘一降价,就有业主“维权”是怎么形成的

可能并不是这些业主不懂简单的契约精神,但依然会失去理智

房价自然有涨有跌,购房合同里不可能写“跌了就补”,如果纯粹按照法律来裁定,这些一跌就闹的中国业主特有风格,连个纠纷都算不上。媒体每次在遇到这样的事例时,往往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市场契约精神重于一切的立场,比如“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隶属于完全市场领域的商品房买卖行为,在履行完合同条款之后,老的业主因为房价大幅下跌而试图破坏契约,这绝对是荒诞不堪的”云云。

“维权”业主打砸售楼处的沙盘“维权”业主打砸售楼处的沙盘

可能并不是这些业主不懂如此简单的契约精神,但是懂不懂和做不做,还是两码事,那么,是什么驱动他们如此强烈的不理智“维权”呢?

中国人将投资、财富集中在房产,这种“输不起”加剧了业主违约冲动

据彭博社今年2月份的报道,一项对中国约2.8万户家庭的调查显示,在2013年,66.1%的家庭资产被放在房地产上。根据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的估计,中国人购买房产的按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由2008年的18%上升至30%。

由于中国人其他的投资渠道不畅通,中国家庭往往瞄准房地产市场,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的研究,对于拥有公寓的城市家庭,他们75.5%的资产存于房地产,房地产泡沫破裂将对中国家庭财富造成严重打击。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这个道理也可以类比在业主“维权”中, 利益驱动、情感冲击让他们做起了破坏规则的事。

结语

虽然杭州楼市降价目前来看还是个案,但除了主城六区,其余地区均存在供大于求的现实。这种情况,在非省会的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特别突出,值得购房者注意。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查看所有评论 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张德笔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