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用常识解读新闻

2012-12-21 第 2283 期

从王立军报道看媒体的八卦化倾向

01

让读者无所适从的“报料”

猛料只管抖,出处光溜溜

一篇名为《王立军是如何炼成的?》、被定位为新闻评论的文章近日流传非常广泛。文章为了说明“(王立军)针对中高级干部,则是用特别手段掌控”的观点,给出了“王立军公开声称‘在一些干部的裤腰带上绑上了定时炸弹’”的证据。我们知道,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论据,因为论据不可靠的话,论证和结论就成了空中阁楼。所以为了显示论据的可靠,新闻评论中除了不言自明、众所周知、或者可轻易查证的论据之外,都应给出来源或者提供查证渠道。而上述“绑上了定时炸弹”一说,如果不是评论员自己调查得知的话,那就是引述了其他报道。可此文中既没有给出作者是怎么调查得到的,也没有给出引自哪里,我们在网上搜索发现这个说法只出现在此篇文章中,那么这就成了一个“无头论据”。

更不解的是,作者在“绑上了定时炸弹”之后还跟了一句“前不久被曝光的雷政富案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诠释”。我们知道,新闻报道中有事实、评论、推测。其中推测是指作者提示A、B两件事之间虽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有强烈的关联可能,作者要通过“推(演)”关联可能,来“(预)测”因果关系。而此文作者并没有推演“绑上了定时炸弹”和“雷政富案”之间的关联可能,只是直接给出了预测。没有“推”只有“测”,就成了猜测,新闻报道中是不能有猜测的。…[详细]

类似“绑上了定时炸弹”这种“无头事实”,在最近关于王立军的报道中可谓俯拾皆是,难怪网易一篇名为《王立军从警28年起底:以打黑起家喜欢大场面》的新闻跟帖中,被网友“顶”了2000多次的“热贴”就是——“这新闻就跟看故事会似的”。其实新闻报道中怎样陈述事实,是有世界公认的规则的,以英国新闻投诉委员会批准、英国报刊业起草的《英国媒体职业守则》为例,其中明确指出资料的识别应做到“政府、其他官方机构、商业、竞选机构或公众成员提供的材料应始终标明出处。真实事件的模拟和再现也应加以注明。利用库存资料时也应标明,不应冒充作为新的或原始资料。”——简而言之,就是无论自述或引述,都应标明出处,即便为了增强阅读性做整个事件的梳理还原,也要给出处。而之所以网友觉得前述新闻写得像故事会,就是因为作者为了增强可读性做了整个事件梳理还原,却疏于标注出处,让人不知道那报料是作者调查到的,还是引用其他报道的,甚或是作者自己编造的。…[详细]

爱用“知情人透露”,擅使“单线来源”,可靠性怎能不打折扣

在另一篇广为流传的报道《“英雄”王立军》中,有两条被各媒体重点摘录的报料——“王立军13年前曾称要去美领事馆申请避难”和“王立军对部下说我看过的书可以把你们火化”。可这两条爆料是怎么来的呢?前一条是“一位知情人透露,1999年,当王立军接到‘三轮车夫案’的法庭传票时,冲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去美国领事馆申请避难。”这种“知情人透露”是中国记者特别爱用的方式,但是新闻报道中本应极力避免爆料人不公开身份,因为不公开身份则读者无法判断爆料人的可靠性,所以《英国媒体职业守则》指出“允许被访者匿名应有足够的原因”。实际上即便有足够的原因不公开身份,记者也应就这一点予以说明,而不是简单地“知情人透露”就了事。…[详细]

后一条是“在一次重庆警局的内部会议上……王立军说:‘我看过的书可以把你们火化’”。这样的内部会议记者显然不可能参加,那么能获取内部讲话,要么是记者拿到了会议记录,要么是采访到了与会者,那么记者为什么不把通过哪种途径得到讲话内容写明呢?不写明,这又成了上述的“无头事实”。…[详细]

还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报道《王立军重庆治警术》,大量采用了一位化名为孙凌的重庆警察的说法。比如孙凌称,“王立军喜欢脚绑沙袋,沿市局15楼局长办公室两侧的小花园跑步,跑完后,50余岁的李姓警官匍匐在地上,替他解沙袋”。可匍匐是指身体贴在地上,解沙袋为何不是蹲着而是趴着,这有些奇怪。异常的事情需要特别的证明,那么只采访孙凌而不做多方印证够不够?何况,该报道同时指出王立军在重庆治警时处理了一大批人,搞得整个重庆警界怨声载道,王倒台后“民警们奔走相告”。那孙凌是不是“奔走相告”中的一员?孙凌岂不极有可能是利益冲突方?让利益冲突的一方讲另一方的作为,可信度有多高?…[详细]

为了表达主题“强说愁”

一篇报道为了表达“(王立军)傲慢的开始”这一主题,提到“重庆女交警与兰博基尼的合影,也很快公布了出来”。但事实上重庆女交警与沃尔沃警车有很多合影,但并没有顶级跑车兰博基尼什么事。

同样是上述报道为了说明“王立军喜欢作秀”的主题,指出王立军从不澄清“他妻女被黑社会残杀剥皮的传言”,因为“这种网帖应该更能体现他的英勇和视死如归”。但是稍微搜索下,2009年的新华网、中国周刊、2010年的人民网、2011年的人民日报几篇正面宣传王立军的稿件中,都有提到“王立军妻女被害确属谣传”的信息。这么多公开报道都澄清过了,还有必要指责“王立军从不澄清”吗?

还有关于重庆打黑十大酷刑的报道。报道前两项酷刑给出了来源,后面几项却不给来源,这只能理解为,为了证明“重庆打黑确实黑”的主题,而生拼硬凑了。

如果王立军风光的时候媒体不该去拍马屁,那么王立军倒台的时候媒体是不是也不该乱扣屎盆子?…[详细]

有重庆女警和沃尔沃的合影,但是没有和兰博基尼的合影
02

这种八卦化未必是针对王立军,更像是媒体的“流行病”

近几天的两则热门新闻更过分

最近几天有两则热门新闻,一则是《太原官二代袭警调查:拼爹入警不上班工资照领》,报道中的一段话截图如下——

北京

这段话中有两个明显的错误,一是李正源2008年毕业的话,实际应该是2007年参加考试,而李正源并非没有考试,他在2007年确实参加了山西省公安机关招考公务员(人民警察)考试,当时的考号为9036311,报考的岗位是晋中市公安局介西分局公安管理2职位。二是小井峪实际是街道办,不是乡。为什么记者会把这两点搞错呢?仅仅是疏忽吗?再看下面的截图——

北京

由上图可知,这段报道涉及的内容记者根本没去调查,而是把早前论坛里一个帖文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的搬过去,就成了自己的新闻报道。…[详细]

另一则新闻是《射阳一医院疑见死不救 家属跪求仍无人过问》。新闻写道:“男婴的姨奶奶闻乃玉称,孩子被送到医院后,她就要求医生做CT,但在CT室门外敲了20分钟的门,门才打开”;“记者调查得知,该医院直到12点50分左右才为死者进行了CT检查”。…[详细]

这条新闻引起网友对医院极大的愤怒,但是实情如何呢?请看下面的医院监控视频——

北京

新华社记者赴射阳调查得到的这段视频显示:12点25分32秒,患儿外婆抱孩子走进医院。26分15秒,值班医生带着患儿走向CT室。26分36秒,患儿进入CT室进行检查。…[详细]

坚守事实可能是辛苦和平淡的,捕风捉影可能是省事和轰动的,但做新闻必须要采取前者

一本杂志的封面报道或一份报纸的深度报道,动辄需要几万字来填充版面,想要记者把这几万字都写成句句有出处、字字可保证,那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之重可想而知。而且写出来的报道可能会艰涩平淡,读起来不过瘾——好比历史学家杨奎松所言:左派嫌我太右,右派嫌我太左。但是即便如此,做新闻也该事实优先,因为传递事实才是新闻的真谛。…[详细]

结语

把新闻写得像故事会,这种做法多了,媒体就会成了“狼来了”中的孩子,等有一天自己真的拿到千辛万苦得来的猛料,也会被人怀疑。

新闻立场

你在阅读最近的王立军报道时,有无存疑

0%
0%

专题评价:

  • 1111 20%
  • 1111 20%
0%
0%
分享到:

相关专题

更多>>

提问编辑

广播 还可输入140
  • 王杨:好的。我们会关注。 /玫瑰 || #我爱问编辑# 王杨(@ywang019) 河南金基租车之殇,又一庞氏骗局大手笔,受害家庭将近1万,维权几次,没有说法,复杂的很,求助无门。
    07月09日 09:20 发自腾讯微博
  • 丁阳:两次说的都是针对奥巴马医保法案的判决,第一次是在2012年的时候。这两次投票他客观上都帮了奥巴马的大忙。司法能动主义的危害你可以看罗伯茨意见书原文,http://url.cn/XKy8EQ 里面提到了Lochner案造成的一些问题。总的来说,罗伯茨希望“极度审慎”地解释宪法,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态度。 || #我爱问编辑# 丁阳(@wanghsn) 王杨(@ywang019) 张德笔(@zxc242635zxc) “就在同性婚姻判决前几天,罗伯茨还第二次充当了保守派阵营的‘叛徒’”,那他第一次当“叛徒”是什么情形?“罗伯茨大法官就提到了这种做法同样曾经造成了危害”,司法能动主义曾经造成了什么危害?
    07月01日 14:18 发自腾讯微博
更多>>

读者来信

我要写信
更多>>

编辑手记

专题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
更多>>

历史版

010-82155158 153678152@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看今日话题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