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击渔船 俄罗斯为何总霸气外露

俄罗斯边防军炮击中国渔船事件后,媒体发现他们素来就有“开枪开炮”的传统,比如2006年一名日本渔民就被开枪打死。一位接受俄新社采访的中国驻俄记者也说,俄碰到别的国家也都这么做,这是其“惯用外交路线”。…[详细]

 

俄罗斯的外交的确以强硬著称,经常可见“尚武好战”的气息,给人的感觉霸气的俄罗斯可不是好惹的。

 

俄罗斯为何总是这么霸气外露,而很少韬光养晦呢?

今日话题俄罗斯2010年大阅兵

2012-07-30 第 2141

今日话题
霸气外露的基因
表现沙俄征服中亚的油画

先天:从出生到成长,民族血液里就有霸气在

“出生时”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古罗斯时期由于气候等多种原因, 农耕文化没有充分发展。生产方式是农耕和畜牧业相结合, 人们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主要栖身于森林和草原。一方面, 大自然的神秘莫测,激发了他们与自然抗争、征服自然的勇气和毅力;另一方面, 由于四周侵袭不断, 人们经常处于战争的威胁和备战状态之中, 就这样, 在与自然和敌人的不断搏斗中, 勇士受到人们的尊祟, 逐渐产生了力量崇拜和尚武的精神。

又在“儿童时期”受到外来好斗民族的影响:关于古罗斯国家的起源有不同的学说,其中有代表性的认为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瓦兰人(即从瑞典向东征服的一支民族)帮助古罗斯人建立了国家(留里克王朝)。瓦兰人在帮助古罗斯建国的同时也将其富于冒险和进取的精神带给了罗斯民族。

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俄罗斯人喜欢“决斗”。一些分析还认为,早期的地理和历史因素奠定了这个民族的两面性,一方面勇敢、不理性、好走极端,另一方面又服从、很有集体意识。…[详细]

后天:东正教的“救世主情结”为霸气提供了崇高的信仰支持

公元988年,基辅大公使罗斯民族皈依基督教。后来罗马帝国的分裂导致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1461年,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所灭,东正教的中心转到莫斯科,俄国出现了把莫斯科称为“第三罗马”的说法。俄罗斯人于是有了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肩负着捍卫和发扬基督教的历史使命,就是不信教的人,也深深受到“救世主情结”的影响。他们不怕为信仰而献身,希望能对外输出价值观,所以相当强硬。…[详细]

先天与后天一起编织出霸气的“帝国情结”

“帝国意识”是俄罗斯民族最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心理。这种意识就是源出于东正教的“救世意识”。拯救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使命感,成为点燃俄罗斯“帝国意识”的一个火种。而1240年蒙古人征服了俄罗斯大部分国土,建立了金帐汗国,从此开始了长达240年的蒙古统治时期。蒙古人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统治强化了俄罗斯人的“帝国意识”,它为俄罗斯带来了民族融合的习俗,并提供了专制体制的模式,从而推动了俄罗斯帝国的形成。

沙俄正是在“帝国意识”的支撑下,不断地对外扩张。统计显示从1700年到1870年的170年间,俄国共进行了38场战争,其中有106年时间是处于战争中。“救世主情结”也坚定了前苏联输出革命,进行红色扩张的决心。社会主义在前苏联取得成功后,俄罗斯人便有了文化上的优越感。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思想是西方文化的最新成果,要输送全世界、拯救全世界。如果从15世纪算起到20世纪80年代,这个国家则进行了共计46场战争,其中只有3场是自卫性的。…[详细]

不断进行的战争,自然加深了俄罗斯人的“尚武”意识,当然,更加深了那份“帝国”的自豪感。而历史上,和中国的“学而优则仕”不同,俄推崇的是“军而优则仕”,文官的地位相对卑微。(参考:郭小丽,《中俄文化精神中的崇文与尚武》)

霸气外露的现实
俄罗斯在北冰洋洋底插国旗

“帝国”的衰落刺痛人心,国民希冀用霸气显“自尊”

上个世纪80年代,前苏联先是败走阿富汗,接踵而至的是国家崩溃。整个90年代对俄罗斯人来说又是“痛苦的十年”。俄罗斯人对此难以忘怀。对普京这一代已成为领导精英的俄罗斯人而言,他们从小被告知祖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正当他们处于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时,却亲眼目睹祖国走向没落。不止像硬汉普京这样的人会觉得满腹委屈,那些灵活的年轻人(如梅德韦杰夫)也感同身受。这也难怪俄罗斯如此希望赢得尊重、渴望平等甚至是“复仇”。同时,苏联解体后,昔日辉煌的帝国时代虽然落幕了,但“帝国情结”依旧延续。1994年,俄罗斯曾对专家学者进行过一项民意调查,题目是“什么思想可以成为俄罗斯整体的价值观”,结果持“俄罗斯精神复兴思想”的占到了35%的绝对优势。而早在1993年12月的选举中,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立场的日里诺夫斯基已经异军突起,获得22.7%的选票而高居各党之首。即便在今天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俄罗斯年轻人,虽向往发达国家的生活,但在其潜意识里依然认为只有俄罗斯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详细]

俄罗斯重新掀起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也是一个佐证。2008年左右,一个叫做“俄罗斯之名”的州级电视访谈节目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投票显示16%的俄罗斯人将斯大林作为他们的偶像,54%的人高度评价他的领导能力,而不喜欢他的人则从2001年的18%减少到13%。在俄罗斯中层官僚和警官中尤其如此。他们把他的画像挂在办公室里,或者戴着表盘上有斯大林头像的手表。…[详细]

也就不难理解俄罗斯为何在2007年要在北冰洋的海底插上一面钛合金国旗,俄罗斯传媒都大篇幅报道了这项消息,很多俄罗斯人都认为这是国家的骄傲,而媒体分析这是俄罗斯想要藉此宣示对北极大片地区的主权(尽管受到美国、加拿大的讥讽)。也不难理解俄罗斯为何在2008年的时候与格鲁吉亚发生军事冲突,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说,西方世界不能对类似事件(指科索沃独立)采用双重标准。此前,俄罗斯在北约东扩中步步退让,被压得喘不过气。…[详细]

能源收入猛增、经济好转,为霸气重新奠定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的政局动荡和经济衰退给俄罗斯军事机器造成严重创伤。那时,俄国防预算十分拮据, 拨款最少的1999年仅为47亿美元, 连维持日常开支都捉襟见肘。近年来,随着俄经济建设逐渐走向正轨,加上国际油价猛涨,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俄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的发展,让俄罗斯可以再走“强军路线”。2010年12月,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高调宣布:未来10年(2011—2020),俄政府将为更新俄军装备计划拨款20万亿卢布(约合6460亿美元)。与此同时,在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却都在捂紧口袋过日子,裁减军费是家常便饭。…[详细]

俄罗斯本来就有前苏联留下的强大军事底子,是个军事大国,再有了更新换代,自然更霸气。

所以,就算为了迎合选民,执政者也会采取霸气的政策

当政治人物的宣传主打牌是“敌意的国际环境”和“让跪着的俄罗斯站起来”时,人们会对他寄予厚望,尽管人们也诟病他政权的腐败土壤。如专题《普京“向天再借五百年”?》所述,俄罗斯民族似乎素来有着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一直延续到斯大林时代的“大国情结”,他们似乎又热衷将这个情结投射到了普京身上。而不论是来自自己的大国情结还是出于对选民们“帝国梦”的迎合,领导者都有必要强硬。就算被认为相对而言温和一些的梅德韦杰夫,也会威胁要在波兰边境附近的加里宁格勒部署导弹,这可是一件连苏联都不敢做的事。…[详细]

霸气有时是种策略,有时也会屈服于现实利益
2008年,经济的压力会迫使俄对西方示好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是一种狡猾的外交策略

俄罗斯外交习惯于使用强硬言辞。曾担任政府副总理的伊格纳坚科在解释俄罗斯外交行为时就说过:“在外交上,有时公开声明措辞会很强硬,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则是另一种方式了。” 叶利钦也说过:“有时我的声明乍听起来显得莫名其妙的强硬。但是,发表这些声明是与和‘八国首脑会议’其他领导人进行具体协商、进行非常艰难的谈判相联系的。”俄罗斯的手法就像商场上的“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据许志新,《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教训》)

出于理性,也可能在强硬后迫于压力再示好乃至退让

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发生冲突。其后不久,俄战略轰炸机又离开美国后院的南美委内瑞拉基地,从加勒比海上空隆隆飞过,返回俄驻地恩格斯空军基地。该战机连续飞行了15个小时,显示具备全球作战的能力。而后,俄北方舰队的旗舰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彼得大帝号”率领一组战舰从驻地出发,奔赴委内瑞拉,参加两国定于11月在委内瑞拉海域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这艘旗舰还特别绕过直布罗陀海峡,在美国第六舰队基地门口示威。

不过,此后没多久,梅德韦杰夫又抛出示好的言论。可美方的态度也很强硬。而当年10月,俄罗斯同意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周围的“缓冲区”撤离,而且允许两百名欧盟观察员监督撤离。当时,俄罗斯股市出现了崩盘,许多西方投资商担心资金被扣,同时也是从金融方面对俄罗斯施压。虽然股市对俄经济没决定性作用,但这也让其看到经济和西方的密切程度。

所以,在压力巨大的时候,俄罗斯也并不是一味地强硬,也会出现步步退让的时候。…[详细]


在俄罗斯民族的血液里就有着霸气外露的基因。不过,先天的冲动大多情况下也会屈服于后天的理智。而有时候,这更是种狡猾的姿态。毕竟,现实利益面前,谁也不是“愣头青”。

资料区 怎样用手机浏览今日话题

相关专题

俄炮击渔船是与非

这背后是中国海洋渔民艰难生存的图景…[详细]

相关专题

俄如何解车臣死结

当大俄罗斯主义遭遇车臣民族分离主义,冲突不可避免。 …[详细]

相关专题

俄恐怖主义幽灵

恐怖幽灵重现,北高加索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俄罗斯 …[详细]

相关专题

美国为何好战

安全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利益”。 …[详细]

投票区

新闻立场
你认为中国该学俄罗斯的霸气吗
应该
不该或无所谓
0%
0%
专题调查
加载中...

010-82155158 wangyang019@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本期责编:王杨


用iPhone看《今日话题》

扫描二维码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