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为“不理性反日”过分悲观

9月15日,上周六,中国数十个城市的民众针对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举行大规模游行,在长沙、青岛、西安等多个城市出现“打砸抢烧”行为,一些日系车被砸毁,不少日资商店被砸坏烧毁。…[详细]

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三十余年,一场针对无辜同胞的“打砸抢烧”暴行竟忽如其来,众多真正热爱国家的公民,除了谴责,更感觉到了无力,许多人甚至因此感到悲观甚至无望,浏览微博,这种情绪较为普遍。

 

那究竟该如何看待“9.15事件”,是否该因此对中国社会悲观?

今日话题暴行遭到社会共同的反对

2012-09-20 第 2192

今日话题
以改革视角剖析“9.15事件”
打砸抢烧是对改革开放的反动

解剖“打砸抢烧”的一种基本思路

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国家,作为渐进式改革国家,它很难彻底与过去的社会形态决裂,通过暴风骤雨般的方式进入一个新时代,而是需要不断增加新的社会变量,来改变这个国家的整体形态。比如说市场社会的力量,比如现代民主、法治、自由的观念,比如公民社会的理念等等。这有点像植物学上的嫁接,在旧植物的树茎,嫁接新的枝丫。在最终长成一棵新树的过程中,中国呈现出多重社会形态并存的样貌。…[详细]

改革三十余年后,可以说,中国的龙头已经迈入最先进的现代市场文明,高度融入全球化之中,中国的龙尾却还栽在皇权意识、仇恨思维等泥泞里不可自拔。因此,我们很难单独拿出某一部分来考量改革开放的真实效果,而是要将它们对照剖析,然后分析其产生的“合力”会牵引中国走向何方。

因此,我们观察“9.15事件”的“打砸抢烧”,既要看到暴行本身所具有的意涵,也要看到,通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社会所培育的新生力量是否能够消化暴行带来的影响,对暴行是否有充分的纠错能力。

"打砸抢烧"本身是对改革开放成功的否定

观察此次游行示威,其背后所蕴含的两种基本极端意识其实是比较明了的,对外,“宁可大陆遍地坟,也要日本不长草”、“杀光日本高富帅,奸光日本白富美”、“踏平东京”、“核爆日本”之类的口号,体现了冷战思维,仇恨意识和战争情绪,这些极端情绪当然是和现代文明相悖的,即便是中日真的开战,也不可以伤及到平民。另外一种则是对内的,在游行中,有诸多的标语体现了一些极左“文革思维”的诉求,鼓吹阶级对立,渲染仇恨,鼓吹暴力。…[详细]

不可否认,这些“极端意识”残余,动辄喊打喊杀,丝毫没看到中国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已尽力融入了国际文明社会的事实,没看到,三十余年来的中国,始终在消除过往意识形态的事实。

从事件展现的破坏力来看,说明在仇恨对立的极端思维主导下,打着“爱国主义”幌子,一些人践踏国家法治、侵犯公民私产、威胁公民人身自由和安全、在社会制造恐怖骚乱气氛,毫无疑问,是对改革开放数十年成果的否定。

对"打砸抢烧"暴行的纠错能力又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功

暴行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即便是成熟的民主国家,也很难避免这种社会恶性事件发生。关键是,面对这种社会恶性事件,社会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消化它,并对其进行纠错,这种社会纠错能力,才真正决定暴行最终能产生多大效应。

“9.15事件”发生之后,中国社会并没有被爱国主义中的极端分子所绑架,没有被那些借爱国运动表达“文革诉求”的极左势力所绑架,而是迅速展现出几个方面的纠错能力:

1:游行时,人群中就有一些人开始制止暴力,呼吁理性爱国,还有譬如西安市民举纸牌劝日系车掉头等行为。而且,这种正面力量随着时间推移迅速积聚,游行的暴力事态是一天一天递减的,暴力没有蔓延。…[详细]

2:暴行出现之后,网络、微博、媒体舆论,迅速的行动起来,开始最快速度的对暴行进行声讨,“理性爱国”成为第一关键词。 …[详细]

3:包括警察机关等部门,开始迅速追究犯下罪行的暴徒们,公民曝光、“随手检举暴徒”之类的行动,都在迅速的进行。

4:包括平时一些对立冲突的群体,共同捍卫了社会底线价值,社会底线并没想象那么差,其实还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包括尊重法治、尊重私产这些,可以看到,各种话语势力利益集团,无论公知还是自干五,甚至体制内的人士、喉舌等,即便因为爱国本身的敏感性,无法表达对运动本身的质疑,但对暴行本身都是说不的。 

这说明当前我们社会纠错的能力已经相当健全了,尤其是社会中间阶层、包括网络、微博的舆论,大多数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人都是站在是这些暴行的对立面、纠错方,经过这么一次演练,可以肯定中国社会又会向前迈进一步。

两者对照,才能知晓改革开放的真实效果

1:随着信息日益开放、民众意识的启蒙,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神圣性已经逐渐脱敏。更多人开始理性探讨这些问题。02年,马立诚发表对《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几乎人人喊打,到今天,微博一些意见领袖譬如说连岳发表言论的尺度可比其大的多,却得到了相当多的支持。…[详细]

2:改革开放确立的一些基本价值很难再被这些极端意识所打破。比如说尊重法治,捍卫私产这些,无论是物权法得到几乎全民的支持,还是民众开始在个人权利领域毫不退让,都在让这些价值更加稳固。即便暴徒们将这些极端意识用“爱国”进行包裹,也难以得到支持了。

3:在市场化舆论里,多元包容这些现代思维几乎占据了绝大多数平台,许多官媒也开始转型。冷战思维,仇恨思维这些极端意识很难再得到大面积的传播。

通过上述的分析,肯定的得出,“9.15事件”所体现的一小部分极端思维,随着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信息自由的逐步推进,其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小,再也不可能逾越改革开放数十年中国社会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基座。

中国只能向前走,再也回不去了。

文明进化难以一蹴而就,匹夫仍需努力
公共游行需要不断演练才能进步

匹夫爱国:让流氓不断遇挫,才能使其进化为文明人

所谓好的制度,好的社会,就是会孜孜不倦的给流氓们以挫折,给他们的暴行设置高的成本。流氓们只有不断遇到挫折,他们才会进化为文明人。因此,最重要的是对于暴行的追究,对于暴行的追究力度,能否追究到底,是检验我们是否有能力螺旋进步的的关键。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将古人的话赋予新的含义就是,匹夫爱国,让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文明,而最终造福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因此,只有“匹夫”们能够以公民之合力,孜孜不倦给流氓、暴徒们以挫折,好的制度、好的社会才会更快到来。…[详细]

参与复杂的公共生活,匹夫还需不断的演练

无论是参与对钓鱼岛问题的讨论,还是上街游行表达诉求,其实都是公民行使公民权利,进行公共生活的体现,只不过涉及到对外关系,所涉及的情况更为复杂罢了。

当前,国人应对复杂的公共生活还并不是很成熟。最简单的一点,公共生活需要经过充分的讨论,要允许多元的声音存在,最简单的比方,目前中日还只是陷入钓鱼岛争端,像美国,即便是国家对越南、阿富汗已经宣战,也允许各种反战的声音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民众认为出现这样的争论也是理所当然,绝不会像国内一样,稍微呼吁中日友好,呼吁要看到钓鱼岛不过是中日关系的一小部分之类的观点,便会被一些人“围殴”,遭到辱骂,甚至遇到人身威胁。

另一方面,所谓公共生活,当然还包括游行示威、街头表达这些,这是社会组织能力的体现,目前,中国很难做到像欧美国家一样,即便是游行天天有,也会井然有序,不会扰乱民众生活,这些,都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到成长。…[详细]


旧树上嫁接的“新枝丫”已经长成树干了,中国,只能向前走,回不去了。这或许是“9.15事件”之后对中国社会审慎乐观的原因。

资料区 怎样用手机浏览今日话题

相关专题

严惩假爱国真施暴

有些暴徒一般的“爱国贼”却干着肆意践踏私产的勾当…[详细]

相关专题

给小女孩的一封信

14岁女学生婷婷因反对购买日本车与父母激烈争吵…[详细]

相关专题

"你还是中国人吗"

"不爱国民却'爱国'"的人才是中国人?…[详细]

投票区

新闻立场
9.15事件后,你感到悲观吗
悲观
不悲观
0%
0%
专题调查
加载中...

010-82155181 331945489@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本期责编:梁丁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