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造假?

近日,腾讯微博博主麦田(微博)发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在互联网中掀起轩然大波。据他所述,韩寒成为著名公知的秘密,正在于背后有其父亲的塑造、有团队在包装策划、甚至可能有人捉刀代笔。…[详细]

对于这些论调,韩寒著文《小破文章一篇》回应,并称“如有人可证明韩寒背后有团队代笔策划,均奖励人民币两千万元”。

围观者甚众,有人指出麦田有逻辑错误,有人认为韩寒气急败坏……

 

从这次论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收获呢?

今日话题左:韩寒 右:麦田

2012-01-17 第 1948

今日话题
麦田揭秘韩寒一文的要点
韩寒与父亲

1.韩寒之父韩仁均或通过校友为韩寒开启成功之路

韩寒之父韩仁均对文学有着特殊的迷恋,不但自己是写作的好手,还曾给自己起笔名“韩寒”。

在父亲的精心栽培下,韩寒的语文功底也十分了得。

此后,韩仁均为韩寒报名“新概念作文大赛”。为比赛出题者名为李其纲,李其纲又恰恰是韩仁均的大学同学,而令韩寒踏上成功之路的《杯中窥人》,恰是李其纲在“单独考场”条件下的“临场命题”。…[详细]

2.书商路金波或助力韩寒转型成公知

2005年,书商路金波与韩寒展开深度合作。

据麦田定义,在2005年前,韩寒的主要特点是“骂教育”(以《三重门》为代表);2005-2008年,主要特点是“骂文化”(如与白烨论战);2008年至今,主要特点是“骂社会”(时评杂文)。

尤其是2008年之后,韩寒的文章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有了“突变”,前后反差极大。麦田给出的解释是:路金波恰恰有“操作策划”的经验和背景。

麦田认为,“如果韩寒当年止步于此(2008年之前),他最多只是一个著名文人”,但经过路金波操盘,从2008年开始不到三年,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诞生于互联网。

3.韩寒某些博文的发表时间与比赛时间高度重合 疑为“人造”

根据麦田考证,自2008年以来,有13篇文章与韩寒参加赛车比赛的时间重合了。但是,韩寒又“不可能一边进行着非常专业的赛车比赛,一边还好整以暇的写时政博客”。“你能想象一个赛车手明天上午要进行专业比赛,但凌晨1点却还写博客讨论政治吗?”

麦田认为,完全可以就此合理推断:韩寒部分的博客文章,高度疑似他人代笔。世上并没用大家想象中的“公民韩寒”,有的只是“人造韩寒”。

接过麦田的枪,深度揭密韩寒背后的策划团队
图:路金波

“公知速成”路金波:指点韩寒、李承鹏迅速转型

2009年,中国足球在一次次死去活来后少人关注,靠写球评成名的李承鹏却迎来了人生转型。

依照麦田“用数据分析”的方法,翻阅李承鹏博客微博可得知,自2009年后,其有关足球的文字愈发稀少,而关注时事问题的文字逐渐增多。

这一转变,很可能与善于策划的路金波有关。自2009年路金波与李承鹏联手推出第二本小说之后,李承鹏从单纯的“足球辣笔”转型成为“公知意领”。

如同激活在2005年时“处于低谷”的韩寒,2008-09年之际,路金波也把写了十几年球评的李承鹏迅速“点石成金”。总之,路金波不只是一个书商,更是一位“公知速成学”专家。

良心商人沈浩波:树立罗永浩、韩寒两位道德偶像

作为磨铁图书的总裁,沈浩波不打公知牌,而是打“理想主义”牌。

2009年,曾经与韩寒唇枪舌剑的沈浩波,却又与韩寒化解恩怨,签下了《独唱团》第二辑出版权。这样一本曾经辗转多家出版社而无法“出街”的刊物,却因其“内容独到”而在坊间赢得一片赞誉。这可能也正是沈浩波做出决定的初衷。

韩沈二人私交甚好,沈曾在微博上说“韩寒把博客的账号密码都给了我,表示任我删改”。

除此之外,面对自2009年,从网络名人转型成为创业者的罗永浩,沈浩波也与其联手在2010年初推出了《我的奋斗》。时值老罗“牛博遇挫、创业未竞”之际,沈浩波的炒作让罗永浩瞬间成为“理想主义创业典范”。

借麦田的话正是——“偶像倒了下去,真相浮出水面。”

“南方系”媒体:与韩寒互相吹捧 互助封神

2009年年底,《南方周末》将韩寒评为“2009年度人物”。在《独唱团》发售前,预热了市场。

而在2011年时,范冰冰曾因不会回答“南周北范”求韩寒解围,韩寒回应道:《南方周末》是北方报业的典范。

蹊跷的是,在人大教授张鸣夸赞韩寒的博文《韩寒的山寨》中,曾经写到——“南都的编辑约我写韩寒,在推不掉的情况下,就答应了。”

而无论是南方人物周刊还是南都周刊,韩寒都是其封面上的常客。

总结:韩寒背后是一张由媒体与社会精英组成的策划网络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吗?这不是巧合。”——麦田

2008-2009之际,一批网络名人纷纷关注时政话题,更借机成为“互联网偶像”、“网络公民”。但这背后,恰好是一小撮社会精英的精心策划,以及媒体的全力助推。

作为曾经在博客中抢沙发、转发微博、同时还被“公知”们的文字感动得涕泪横流的你,感觉到被骗了吗?“韩寒和罗玉凤宋祖德并无本质差异,只是不同的包装方式啊,媒体的朋友们!”

声明:以上“深度揭秘”之内容均为作者牵强附会,切勿当真。

其实,上面所有的分析都脱离了“准确”

用好这几招,你也能做出这样“精彩”的分析

选择性提示——实际上,无论李承鹏还是韩寒,其“转型”都存在多种可能,有可能是商业利益的需要(投机),也有可能是个人认知的变动(如同韩寒在2011年底所说所写一样),亦不排除路金波策划的可能。但是文章作者如果把其它可能性统统忽视,只保留对自己最有利(最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某种可能性,就在逻辑上存在“选择性提示”的漏洞。

利用读者的想象能力——在麦田的原文中,其实并未直说李其纲为韩仁均走后门,只是说“真相沉了下去,韩仁均浮出水面”和“想想韩仁均和出题者李其纲的关系,你是否懂了呢?”以及“真实的世界,有的是‘拼爹’”。

在我们接力的“深度挖掘”中,提到沈浩波掌握韩寒的博客密码、张鸣“推不掉”南都编辑约的有关韩寒的稿件。也并未直说沈浩波以及南都编辑与韩寒的关系。

这些字句,既让读者在脑海中自动浮现出作者想要的信息,又“不留把柄”。只要作者提示到位,读者的思路很容易会被牵引。

逻辑链条谬误——韩仁均望子成龙、韩仁均与李其纲是同学、李其纲是韩寒作文出题人,这些信息能不能推断出“李其纲在比赛中帮助韩寒”呢?当然不能。

麦田如此质疑韩寒的《杯中窥人》——“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居然能现场写作样的文章?”潜台词就是“这文章不是17岁韩寒所能在现场写出的,所以他在作弊”。这个推论同样不合逻辑。

用想象代替论证——麦田认为,赛车手“明天上午要进行专业比赛,但凌晨1点却还写博客讨论政治”是不可想象的,是“不太可能”的。他判断,韩寒要想一边赛车一边博客,就只能找人代笔。

那么,2008-09之际,一批网络名人进入时事领域,关注社会热点,不大可能是这些私下约好了一起“改行”。如果有“幕后推手”在策划就可以说得通了。

凡此种种,都属于用想象代替论证。 …[详细]

几点启示
麦田先生的优点仍然突出

麦田先生的质疑精神和挖掘功夫值得称道

对韩寒以及任何偶像人物都不能盲从。麦田先生做到了这一点,他有质疑精神,而且是合理怀疑——一个优秀的赛车手,却能写出好文章,他的背后又有搞文学的爸爸和精明的出版商朋友,因此此人被代笔是有可能的。

除此之外,麦田先生肯下功夫,要写出他那样的文章需要付出艰辛劳动,这一点就超过了很多评论人。肯下苦功是作分析的必要条件。

然而要坚持“合理怀疑,准确求证”

麦田先生的文章让人起了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说一个人养病期间无所事事,就看窗外邻居的活动,看了很多天后,他怀疑一个邻居要杀妻,于是之后这个邻居的一举一动在他看来都是为杀妻做准备。他脑子里预设了一起谋杀案,这起谋杀案好比一张画了格子的纸,而邻居的每一次行为都是在填满其中一个格子,比如说邻居搬走了一个袋子,他就认为这是在运尸。

麦田先生其实也是预设了一起策划,这起策划名叫“人造韩寒”,然后找来了很多论据想把这起策划的格子填上,比如他认为韩寒在两次新概念作文大赛里表现反差大,说明第一次是被人代笔;还比如他认为韩寒在镜头面前表现木讷,完全没有文章里那种风采,所以韩寒的文章不是自己写的。

其实这些论据都可以有其他解释:两次参赛成绩不同可能是有一次表现失常;在镜头面前木讷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见过韩寒的人都知道他很害羞)。正如邻居搬袋子可能是扔垃圾而不是运尸。

在合理怀疑之后,务必要准确求证,切忌为了证明自己预设的结论而戴上有色眼镜,把五颜六色都看成自己想要的那种颜色。质疑精神+胡乱求证就会沦为“阴谋论”。…[详细]

不能站在今天的平台揣度过去

如果韩寒的成功之路真的是按设计好的方式走出来的,那么这个设计堪称完美。

这就让人想到了希区柯克的另一部电影《电话谋杀案》,这部电影有一段精彩的对白:

玛戈·玛丽·温德斯:你真的相信完美的谋杀吗?

马克·霍立德(小说家):恩,是的,绝对是这样。在纸上,确实是这样的。我想我能够,唔,谋划一个比大多数人更好的谋杀,但我怀疑我能否实施它。

托尼·温德斯:哦?为什么不能?

马克·霍立德:因为在小说里事情通常都是按照作者想要发展的方向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事情总是如此。

也就是说,如果当初路金波们真的有什么设计,那么后来的事情基本不可能完全按照他的设计发展,而且越是经历长时段的设计,在实践中越会走偏。正如小说家设计好的完美谋杀案在现实中肯定会出偏差,而且越是需要多步骤长时段的设计,最后偏差越大。

我们今天之所以会说路金波们有这个设计,是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对那条成功之路已经看得很清了。但是如果让我们回到2005年,我们能看得出来这样一条路吗?如果我们看不出来,路金波们就能吗?他那时候是怎么知道和文人吵架会让“韩寒”名声大噪的?2008年之前,路金波们又是怎么知道走批判路线会让韩寒一飞冲天而不是遭封杀驱逐?…[详细]

该为韩寒祛魅

即便韩寒不是被代笔,我们也不能对韩寒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韩寒走批判路线时,就显露出为了批判不求甚解的缺点,他并不完美。互联网勃兴后大家万马齐鸣问责政府,取得了一些成就,很多人就把互联网以及领导风潮的韩寒们看做推动社会转型的希望,然而这种希望有些幼稚,韩寒们的批判杂文除了能让大家过一下眼瘾之外,意义有限,大家不能活在那些杂文带来的快感里坐等天上掉馅饼。…[详细]


“合理怀疑,准确求证”,是所有意图打假者的不二箴言。

资料区 怎样用手机浏览今日话题

相关专题

韩寒让人失望了吗

韩寒是不是真的让人失望了?…[详细]

相关专题

怎看李敖批韩寒

有一个人符合李敖对知识的要求——余秋雨…[详细]

相关专题

韩寒的无力感

韩寒与奥巴马等一道,进入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详细]

投票区

新闻立场
你相信谁的说法?
韩寒
0
投票
麦田
0
投票
0%
0%
专题调查
加载中...

互动区

读者来信
CSTX:警惕父爱专题是网络暴力
汤勇波:自中国的研究论文有着极...
袁文良:回家过中秋
张妍文:慈善的过度娱乐化是慈善的...
美丽中国:莫让公款行贿打法律“擦...
越洋:关于“产妇之死”专题的意见
蔡平:冰桶挑战是被绑架的宣传工具
chenxiaohong: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完...
如颠如狂:再讨论谁来为产妇负责
不老松:医院尽力则不为产妇负责
我要写信
编辑手记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谌旭彬:评毛泽东的一篇“优秀”作文
刘彦伟:“死老虎”王立军该怎么...
更多
今日话题·历史版
第900期:刘备称王,如何处理与关羽的关系
第900期:刘备称王,如何处理与关羽的关系
实时互动

010-82155158 lhxmail@vip.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本期责编:李慧翔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