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便宜”是一种幻觉

近两年,中药的价格经历了狂飙突进式的猛涨,其增长幅度之大之快甚至远超猪肉与CPI。而问诊中医的价格,也越来越让普罗大众难以忍受。…[详细]

然而,许多人对中医药的价值深信不疑,容不得别人半点质疑。一旦有人提出反对中药的观点,这些人就采取非常激烈地回击,仿佛质疑者一定就是中国人健康的公敌、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尤其,“中药便宜”的观点更是根深蒂固。这个印象,是从当年“赤脚医生”时代传下来的,中药被视为是“穷人的福音”,这是真的吗?…[详细]

今日话题各地中药材价格暴涨

2011-12-09 第 1906

今日话题
从“赤脚医生的中医神话”说起
赤脚医生并非因为中药神奇

“赤脚医生”制度在当年确实值得肯定

“文革”前夕,毛泽东发出“六二六通知”,鼓动无数学生下农村,连同许多半路出家的农民一道成为“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大力建设当时的农村医疗制度。这确实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数百万仅经过初步培训的学生、农民挥喊着“赤脚医生胜华佗”的口号,靠着强烈的热情改变了我国农村的医疗面貌,取得了显著成就。

直观反映就是,从1965年“六二六通知”算起,直到76年文革结束,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从约55岁增长到了65岁。这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以最小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被许为 “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和成功的“卫生革命”。…[详细]

但赤脚医生的成果主要靠的是“定县模式”经验和群防群治

在发动“赤脚医生”的过程中,毛泽东还相当重视传统中医药的作用,号召西医学生学习中医。他称赤脚医生们是“乡村神医”,“神药保险,不会害人,没有毒”,“省钱,几个铜板就可以了”。

但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等观察员虽然注意到了“赤脚医生”采用了“中西药结合”,但他们称许这一制度的最大落脚点,还是在于“赤脚医生”推进了农医疗村合作化,为当时中国广袤落后的农村首次带来了千百年来未曾有过的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体系,较廉价的医疗服务,以及数百万热情的基层医疗人员。这其实是民国公共卫生专家陈志潜在河北定县主持农村三级医疗体系建设实验的延续和扩大。另外,在“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之下,发动群众运动式的大力消灭害虫,消除常见传染病,及时治疗常见病,也是赤脚医生制度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详细]

“赤脚医生”的治疗水平并不高,也并非主要靠中医

所以,把“赤脚医生”制度取得的成就都归功于中医药是不对的。即便在具体治疗行为上,也不能说赤脚医生门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医中药,按医疗史专家杨念群的说法,赤脚医生“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他们是全科医生,内科、外科、五官科什么科都看,感冒、发烧、胃病什么病都治,中医、西医甚至草医什么治疗方法都运用,只要用得到。从《赤脚医生手册》来看,确实如此。清华大学秦晖教授当年插队时就是赤脚医生,他说关于赤脚医生有几种可笑的说法,其一就是“赤脚医生用一把草一根针看病”,事实上哪里是这样,他们当年用的主要还是阿司匹林这种便宜的西药,中药材倒是遍地都有,但使用成本太高,比如何首乌要十晒九晾,谁有功夫干这些事。

由于培训时间过短,赤脚医生们的治疗水平普遍都较为低下,邓小平复出当副总理后,曾表示赤脚医生知识少,只能治一些常见病,所以只能“赤脚”,过几年要增加知识,穿起“草鞋”、“布鞋”、“皮鞋”。80年代以后,赤脚医生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但到今天也还不时传出当年赤脚医生如今非法行医治死人的消息。…[详细]

21世纪的农村调查:农民对中医的信任明显低于西医

赤脚医生们是否曾创造过“中医神话”,从现在农村人对中医西医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来。2002年山东大学曾调查过本省的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这次对10000人左右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服务在农村人心目中的地位明显低于西医,只有30.4%的人在治病时会首选中医,而有近70%的人首选西医。调查还表明这个比例跟收入水平没有什么关系。

另外,在前不久新医改出台的配套方案中,要提高新农合医疗保险中“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的补偿比例”,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人对中医药并不怎么感冒,他们更倾向使用西医西药。

“便宜的中医药”是“穷人的福音”,这不过就是一种幻觉。…[详细]

中医药不是“穷人福音”
许多人花高价买了药渣,中药真假难辨

中医药越来越贵,太子参2年涨价15倍

如果说以前看中医、吃中药价格还不算贵勉强成立的话,到今天,中医药服务的价格早已是让人怨声载道。前两年风头极盛的“养生教主”张悟本,出诊一次,收的挂号费是2000元不砍价。而告诉你的,大约就只是“绿豆包治百病”。

“原来是谁有钱谁看西医,目前成了谁有钱谁看中医!中药成了贵族药”不少人如此抱怨。有人以上呼吸道熏染为例,称若是患者每天服用阿奇霉素,5天差不多就好了,每天最多10元钱能够办理问题;若是要想“结果好”,再加点中草药化痰,一服就将近30元钱,这样1天就需要耗费40元钱,顶上西医5天的耗费。

中药材涨价,近两年已经成为备受国人瞩目的现象,2009年底,中药材里不起眼的太子参批发价每公斤只有30多元,2010年初就涨到了50元左右。2010年7月份是每公斤80多元,8月初直接跳到180元/公斤,9月初价格更高达到280元/公斤,到2011年11月每公斤则已经接近 500元,被老百姓称为:“只有太子才用得起!”。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达96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猛的涨幅。从中药行业制定的中药材价格综合指数来看,从2007年到今年,中药材整体的价格已经上扬了3倍之多。即便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来看,中药价格近几年也保持着15%左右的增长,远超CPI的增长。

而同期,西药价格的增加仅为百分之零点几,有几年甚至一直是负增长。…[详细]

中药不仅贵,还往往伴随严重的毒副作用

药价的高涨也直接助推了一些经销商和药厂开始以次充好甚至制假售假。更可怕的是,有些假药直接就是毒药,今年央视曝光甘肃省陇西县的部分药材商为了便于保存药品,用硫磺熏蒸中药材,使得救命药变毒药。对于中药这种难以规范管理的药品,出现这种情况简直是必然的。

这种有意制假也就罢了,不一定人人都会遇到,中药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往往忽视了其毒副作用。很多正规的中成药,其实就是把西药的有效成分添加到中药里,才会有疗效。但是,那些中药成分往往不仅无用,还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例如“著名降血糖中药”消渴丸,其中的天花粉已知有肾毒性和肝毒性,可导致肾脏、肝脏损害,并能导致流产、畸胎、过敏反应。

类似的情况,在中成药中普遍存在。很多统计显示,经常服用中成药的人群比服用西药的人群在多种疾病上患的风险要高。…[详细]

而且,中药乱象很难治理

比起管理相对规范的西药,中药的乱象很难治理。由于药材并非化合制成而是人工栽培或采摘,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量不稳定,市场上就会供需失衡。加上流通渠道混乱、层层加价,国家也缺乏指导价,导致调控的难度很大。

另外,为了“业绩”、“回扣”,国内的医生往往喜欢开西药的同时附带开上中药和中成药。由于患者与医生信息不对称,不敢不买,导致不得已要承受高昂的代价。…[详细]

在日、韩、港、台,中药同样不便宜

中药不便宜,并非是中国内地独有的现象。在日韩港台等东亚文化圈,中药、汉方的价格都不便宜,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中药一般都制作精良,检验严格,而且只是作为正规西药的补充。往往下层民众多用西医,上层人士才把看中医吃中药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享受去消费。而在日本和韩国,近年都一直有医学界人士主张废除中药。

比起中药、中成药,西药才是靠谱的选择

一般人往往说西药贵,确实不错,很多西药的新药是很贵,这是因为西药新药的开发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一旦新药研制成功,药厂自然会申请专利,用较高的定价收回成本。但一旦过了专利期,别的药厂可以进行仿制,那这些药的价格就很快降下来了,甚至便宜得可忽略不计。例如治疗高血压的基本药物尼群地平片,一瓶100粒才5元钱,一天吃一粒可吃一百天。

但是把它偷偷加到中成药里,做成治高血压的中成药,就可以卖出几百倍的价钱。…[详细]



中药和西药,哪个才是适合“穷人”的选择,一目了然。

资料区 怎样用手机浏览今日话题

相关专题

高价药屡禁不绝

暴利药大多是非基本药物…[详细]

相关专题

癌症患者钱被瓜分

韩女士掏出的每一分钱都是白扔了…[详细]

相关专题

哈药天价广告为何

哈药一年广告费达5亿多…[详细]

相关专题

中药墙内笑墙外哭

中医药的大舞台,只存在于国内…[详细]

投票区

新闻立场
你认为中西医哪个更贵?
中医中药
0
投票
西医西药
0
投票
0%
0%
专题调查
加载中...

互动区

读者来信
CSTX:警惕父爱专题是网络暴力
汤勇波:自中国的研究论文有着极...
袁文良:回家过中秋
张妍文:慈善的过度娱乐化是慈善的...
美丽中国:莫让公款行贿打法律“擦...
越洋:关于“产妇之死”专题的意见
蔡平:冰桶挑战是被绑架的宣传工具
chenxiaohong: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完...
如颠如狂:再讨论谁来为产妇负责
不老松:医院尽力则不为产妇负责
我要写信
编辑手记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谌旭彬:评毛泽东的一篇“优秀”作文
刘彦伟:“死老虎”王立军该怎么...
更多
今日话题·历史版
第900期:刘备称王,如何处理与关羽的关系
第900期:刘备称王,如何处理与关羽的关系
实时互动

010-82155158 20614277@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本期责编:丁阳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