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制造了“血色校车”

12月12日,江苏省丰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车事故,根据13日上午的通报,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15人。就在不到1个月前,甘肃正宁刚发生过一起幼儿园校车事故,导致21名小朋友遇难。…[详细]

 

校车频频被孩子们的鲜血所染红,让人痛心不已。几乎每次事故,人们都会提到校车的质量问题,也都会反省校车的管理制度。

 

到底哪些孩子最需要校车,哪些孩子坐在了那些安全堪忧“黑校车”上?弄清楚这些问题,也就能找到制造“血色校车”的根源。

 

今日话题发生事故的校车

2011-12-14 第 1911

今日话题
大部分校车事故遇难者都是农村孩子
被撤并的张后屯村小成了养鸡场

在两起事故中,孩子们都要“长途跋涉”去上学

在江苏校车侧翻路段现场,张后屯村的村民反映,张后屯村有2000多人,村里原有的小学去年暑假后被强行撤并,孩子们就不得不走很远的路到镇上的中心校去上学。这并不是张后屯村孩子们独有的困境,附近五六个村庄的孩子都在车上。由于路途遥远,村民们才一起雇佣了这辆车,每个月出120元请车主接送孩子。最远的学生到学校有足足10里地。

甘肃正宁的校车事故中,孩子们虽然还在上幼儿园,但是也一样得走很远去上学,否则就只能呆在家里。…[详细]

以上不是孤例,统计显示近5年校车事故遇难者中74%是农村学生

甘肃正宁事故后,《人民日报》曾经有一篇相关报道。报道称,“据了解,‘黑校车’、‘超载校车’多集中于中西部、农村地区、城市外来人口聚集区、城乡结合部。有学者统计近5年媒体报道的74起校车安全事故数据后发现,在死亡人数中有74%是农村学生;49%的校车事故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50%在幼儿园。”…[详细]

不管是今日丰县之事故,还是昨日正宁之事故,这些坐在校车中的孩子都来自农村,周围没有学校,他们为了上学就不得不起早贪黑,去很远的地方。专题《如何保障校车安全》里曾经分析过以正宁事故为代表的幼儿园校车事故背景。幼儿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尽管去年国务院下达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预算。但是,财政所倾斜的还是公立示范幼儿园,而公立幼儿园的数量又非常有限。所以,大量无资质或者实力不足的民办幼儿园开了起来。这样的幼儿园当然没有财力去买或者租好的校车,管理也多有疏忽之处。而在许多农村,孩子们要么不上幼儿园,许多要上的也只能去离家有点距离的民办幼儿园。

江苏丰县的校车事故则是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校车事故的代表。

丰县校车事故揭示撤点并校是祸端
丰县就剩下些中心小学了(点击看大图)

撤点并校让许多农村孩子无法就近上学

丰县属于江苏省徐州市管辖。根据《徐州统计年鉴》(2006年),2005年丰县有各类学校264所,其中小学110所,在校学生21.24万人。而《徐州统计年鉴》(2011年)没有记录丰县小学的数量,但是显示,2010年丰县一共有157所学校。撤并学校的力度可见一斑。

丰县教育网上公布了全县的教学网络分布示意图,这个图表中已经见不到村小,农村的小学主要是14所中心校(中心小学)。出事故的校车所载着的正是首羡中心校的学生们。

其实,整个徐州都一样。根据《徐州统计年鉴)(2011年),2010年徐州一共有小学871所,在校小学生53.02万人;2001年,全徐州有小学2710所,在校学生119.84万人。换而言之,十年间,小学锐减了67.86%,学生数量减少了55.76%,学校减少与学生减少的速度并不同步。

为什么要以2001年为节点来比较呢?这是因为从这一年开始,著名的撤点并校政策(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开始实施,2003年是徐州的小学数量是下降得最厉害的一年,比起前一年足足少了1388所。

丰县的情况、徐州的情况当然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根据教育部公报上的数据,1998到2007年9年间,全国学校数目减少了47.50%。 …[详细]

可是撤点并校的两大理论依据都站不住脚

19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农村学校布局基本以“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为原则。许多县教育部门规定学校要在村庄2.5公里之内,以便学生就近上学。后来,掀起来了一股撤并农村中小学的风潮。到了2001年,这变成了一个大规模的运动。当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适当合并。全国各地自此便开始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等为目标的大规模的学校合并工作。

撤点并校主要有两大理论依据,其一:因为计划生育和城镇化,农村的适龄上学人口减少,再“村村有小学”就很浪费了;其二:把优秀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能够提高效率,也能够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然而,不得不说,以上两条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比如1998到2007年几年间,全国小学减少了47.50%,小学生减少了24.30%。学生减少的数量是学校减少数量的一倍。所以,以人口减少来支持如此迅猛的撤点并校的正当性显然不充分。

另外,关于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教育公平的问题也不成立。美国也曾经发展过几十年的撤点并校,结果学者研究发现,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反而小规模学校拥有更好的受教育环境与受教育机会,并可带给学生积极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因此,以学校规模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显然不是合理且有效的。一些中国的调查也发现找不到证据证明撤点并校提高了教学质量。…[详细]

撤点并校已经带来一箩筐包括校车安全在内的弊端

撤点并校之后,许多农村孩子上学家远了很多。他们想要上学有两个主要选择,一是坐车或者骑自行车,二是寄宿。可是坐车需要校车,寄宿则需要寄宿费,而不管坐车还是寄宿,农村孩子们的家庭都需要出伙食费。如此一来,每个家庭的负担反倒加重。以寄宿为例,《2009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中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调查”指出,在中部地区,每个农村家庭因寄宿而额外增加的费用平均为657.3元/年,在西部,这个数字是787.8元/年。长期在中国调查贫困农村与学校的华侨杨贵平老人说,孩子上学的费用比就近上学高出了四倍到十倍之多,而这些费用,都要由父母来承担。

除了家庭负担增加了之外,撤点并校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如专题《撤点并校》里指出的那样,原有的教育资源被闲置(许多还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希望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堪忧;淡化了农村孩子对家乡的认同;新增了许多的公共财政投入(一般不是县一级财政)……当然包括校车安全在内的安全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详细1]…[详细2]

但是,为了省钱和政绩,撤点并校持续“疯狂”

事实上,国家政策从来没有让疯狂地撤并学校,相反,强调的是要“实事求是”。教育部曾经要求,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

可是,强行撤并的风气却愈演愈烈。这有两大因素,分别关联着金钱和政绩。

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事实上一直奉行“谁办学谁掏钱”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以乡镇为主”的格局。200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明确强调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要从“以乡镇为主”向“以县为主”转变。而在2006年“义务教育新机制”之后,中央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才逐步加强。

1998年,县级政府支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占9.8%,乡镇村占78.2%。而到2004年,县级政府财政支出占到了80.6%。(数据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与经费管理》课件)同时,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一级的财政收入锐减。义务教育对于县乡一级政府而言,有着很大的财政压力。所以,地方政府狂热地推行“撤点并校”来减少教育领域的财政支出。比如,2008年的一个调研显示,搞“撤点并校”,每年能够给陕西省西乡县带来1670万的财政“节约”。而事实上,地方政府都在尽量地减免教育支出,比如,和2001年的“撤并学校”同时兴起了“两免一补”政策,“两免”是免书本费、免学杂费,“一补”就是向住校生发放生活补贴,前者由中央政府承担,后者由地方政府负责。结果,“两免”被执行得很好,但是“一补”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撤点并校当然也跟政绩有关。在一个对教育局长的调查中,对撤点并校的赞成率达到了100%。可是,越往下面走,基层工作者对撤点并校的诟病就越多。撤点并校长期以来都是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大吹特吹的“辉煌政绩”——炫耀“优化了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了现代化教育,为农村学子们做了实事”。…[详细]

办学必须因地制宜,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发展,而不是省钱或者政绩

前文已经提到过,美国也曾经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撤点并校”运动。全美国的学区由1961年的36402个下降到1970年的17995个。

而美国的撤点并校中,学生们都有正规校车接送,政府层面投入的经费也不低。但是,实施了很多年之后,人们开始怀疑其这项政策来。许多的教育学者做了各种各样的调查之后发现,在教学质量、教学投入、学生成长等方面,合并学校不一定有什么裨益,还可能带来坏处。因此,从90年代开始,一场“小规模学校运动”又展开,办学更加多元化。

所以,国内外的经验都说明“一刀切”撤并学校有害无利,何况撤并学校后的配套措施在国内许多地方还都跟不上。事实上,合并学校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功利地以金钱和政绩作为导向。而以学生的良好发展为目的的前提下,教育资源的配置才能做到更加合理。…[详细]

祸端背后:坚固的城乡壁垒
废弃的张后屯小学黑板上还写着字

农村儿童能够得到的公共教育资源非常有限

撤点并校中,城镇化也是一个屡被提起的词语。不少人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村的适龄上学人口也减少得厉害。

可是,打工子弟们上学也不容易。城市户籍的人口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教育资源等诸多福利,而农村户籍的孩子几乎无缘。在没有福利的情况下,专门为这些孩子开设的打工子弟学校也面临着被关的厄运。尽管这些学校确实有不少很“黑”,问题多多,比如许多城乡结合部的打工子弟学校雇佣黑校车,但是这也是众多打工子弟没办法的选择,否则,他们只能辍学,抑或回乡作留守儿童。可是一旦他们回乡了,又面临着撤点并校的难题(幼儿园小朋友则面临着教育资源的稀缺,在附近村子找不到幼儿园,要上也只能上远一点的民办幼儿园)。都说城镇化是撤点并校的一大因素,但是在城乡的“身份隔绝”实际上很厉害的情况下,这个因素实在是“借口”而已,许多缺乏保障又住得分散的孩子被留在了农村却得不到好的教育。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167.17万人,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271.51万人。而全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总人数为1.522亿人,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们占了22.6%。所以,校车事故背后的真问题其实是农村儿童得不到好的公共教育资源。…[详细]

农村子弟福利、自由皆稀缺

如专题《对贫民子弟犁庭扫穴为哪般》所述,世界范围内,对待贫民,富一些的国家会给予福利,比如在美国,在学区范围内,公立学校无条件接受任何一个适龄孩子入学就读,移民子女也可以享受和当地孩子一样的同等的公立学校教育待遇;穷的国家会给予自由,比如印度赫赫有名的“贫民窟”就是如此建立的,另外,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专门的社会人士办的“特许学校”,大多面向贫民子弟服务,在合同期内政府为学校提供经费,同时要求学校对合同规定所要达到的目标负责。

对于农村儿童,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而言,福利远远不能和城里的孩子相提并论——在城市,要上师资力量好的公立学校几乎没门;在农村,撤并之后不得不坐校车或者寄宿,然而不管安全还是学习条件都成问题。而自由也没有——在城市,社会力量办的打工子弟学校举步维艰;在农村,政绩工程“撤点并校”几乎从来不会听取村民的心声。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不难理解为何校车事故频发。…[详细]


被染成了血色的校车背后其实是个老问题。而要解决,远远不止三令五申地保障校车安全那么简单。

资料区 怎样用手机浏览今日话题

相关专题

如何保障校车安全

校车安全和近亿孩子息息相关…[详细]

相关专题

撤点并校

校车事故频发是撤点并校的恶果…[详细]

相关专题

打工子弟怎没学上

既不给贫民福利保障,又不让他们自救自助非常罕见。…[详细]

相关专题

援助马其顿校车

“送车”还是政府行为,不是企业行为…[详细]

投票区

专题调查
加载中...

互动区

读者来信
CSTX:警惕父爱专题是网络暴力
汤勇波:自中国的研究论文有着极...
袁文良:回家过中秋
张妍文:慈善的过度娱乐化是慈善的...
美丽中国:莫让公款行贿打法律“擦...
越洋:关于“产妇之死”专题的意见
蔡平:冰桶挑战是被绑架的宣传工具
chenxiaohong: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完...
如颠如狂:再讨论谁来为产妇负责
不老松:医院尽力则不为产妇负责
我要写信
编辑手记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谌旭彬:评毛泽东的一篇“优秀”作文
刘彦伟:“死老虎”王立军该怎么...
更多
今日话题·历史版
第900期:刘备称王,如何处理与关羽的关系
第900期:刘备称王,如何处理与关羽的关系
实时互动

010-82155158 wangyang019@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评论频道

本期责编:王杨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