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微博话题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1911年武昌城里枪声大作,不到三个月,统治中国长达2000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结束。这场震惊世界的大事件,史称“辛亥革命”。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帝制的终结(一)

关于湖湘讲堂

  • 《湖湘讲堂》是湖南电视名牌栏目。自2008年1月开播以来,遍邀天下名家,纵论湖湘文化,品评国学经典并被国内门户网站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文化栏目”。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湖湘讲堂之杨天石 帝制的终结

《帝制的终结》第一集《体制内》 [查看全文]

时间逆转一百年,1911年的那个秋天,武昌城里枪声大作,不到三个月,统治中国260多年的大清王朝寿终正寝,统治中国长达2000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结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这场震惊世界的大事件,史称“辛亥革命”。今天,我们检点这段历史,会发现这场革命胜利之迅速,代价之小,令人费解。而在这场革命爆发前两年,清政府还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试图走君主立宪的政治改革之路。那么,满清的这种和平改良为什么被革命骤然打断?谁是王朝的掘墓人?谁又主导了这场流血代价很低的革命呢? [查看全文]

《帝制的终结》第二集《立宪闹剧》 [查看全文]

原本倾向于体制内改革的孙中山,在屡遭碰壁之后,看清了晚清政府的腐败,转而选择了革命道路;而致力于维新变法的康有为与梁启超,也因为触犯了慈禧太后的绝对权威和满洲权贵的利益,不得不逃亡海外。革命派与改良派,都视慈禧为仇敌,那么,他们会不会就此联合呢?处在内忧外患中的晚清政府,又将采取哪些办法,来拯救自己岌岌可危的统治呢?[查看全文]

《帝制的终结》第三集 请愿死局 [查看全文]

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责任内阁名单,13人中,汉人仅仅4席,而满族大臣占到了9人,其中皇族又占了7人。举国翘首以盼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改革,而结果却是这样一个“皇族内阁”,日薄西山的大清朝,彻底走上了不归路。从慈禧新政,五大臣出洋,到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再到推出皇族内阁,清政府原本顺应民意的改革,为什么最终回到了原点?而曾经对晚晴政治改革心存希望的社会各阶层,又将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查看全文]

《帝制的终结》第四集 革命者谁 [查看全文]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100年,对于这场革命,我们纪念了100年,也讨论了100年。但是,关于这场革命的领导者,究竟是哪个阶层?时至今日,仍然充满争议。许多年来,有一种说法已经深入人心:即辛亥革命是一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然而,在杨天石先生看来,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并非资产阶级。那么,到底是谁领导了辛亥革命?这场革命的领导者,究竟又是属于哪个阶层呢? [查看全文]

《帝制的终结》第五集 孙中山的“帽子” [查看全文]

辛亥革命并不能算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因为革命的主要领导力量,不是资产阶级代表,而是出身平民阶层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的革命目标,首先是推翻满清统治,拯救国家危亡。作为这批新型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传统观点认为他是“资产阶级革命家”,那么对此杨天石又有什么惊人的发现?孙中山希望建立的新中国是什么样子?他为什么会与共产国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查看全文]

《帝制的终结》第六集 革命“孤独症” [查看全文]

一百年后我们回望辛亥革命那段历史,如果仔细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们,会发现他们所属的阶层,基本不能称为“资产阶级”,而只能说是一群出身平民阶层、主张民主共和的新型知识分子。那么这群共和知识分子所领导的革命,为什么没能彻底清洗旧河山?他们自身究竟有哪些不足,以至于在革命最关键的时候,都没有获得广泛的支持?我们今天又该如何评价他们的历史功绩呢? [查看全文]

《帝制的终结》第七集 网开一面 [查看全文]

纵观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历史,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战乱似乎总是不可避免。每一次战乱,将士血流成河,百姓流离失所。然而当我们聚焦100年前的辛亥革命时,会对这样的现象感到奇怪:辛亥革命不仅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血场面,而且胜利十分迅速:只用了短短80余天,便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辛亥革命成为一场“胜利迅速、代价很小”的革命呢? [查看全文]

《帝制的终结》第八集 合纵连横 [查看全文]

辛亥革命终结了满清王朝在中华大地上268年的统治,但在这场革命中,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屠杀满人的场面。革命之所以胜利迅速,代价很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革命党对满人采取了网开一面的态度。在杨天石先生看来,辛亥革命能以很低的流血代价迅速成功,还与西方列强的态度、国内开明士绅的支持有着重要关系。那么,西方列强为什么会与革命党合作?国内的开明士绅又是如何支持革命的呢? [查看全文]

《帝制的终结》第九集 妥协的苦衷 [查看全文]

自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晚清便出现一种怪现象:朝廷的大权逐渐下移,而地方督抚则迅速崛起。先是曾国藩与他的湘军左右晚清政局,后是李鸿章与他的淮军呼风唤雨,而晚清的最后十年,大权再次旁落到袁世凯与他的北洋系。在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看来,辛亥革命之所以“胜利迅速,代价很小”,离不开袁世凯的“反正”与“推动”。那么,作为晚清当时最有权势最有地位的大臣,袁世凯为什么不忠于清廷?革命党人最后与他达成妥协,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查看全文]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回首百年辛亥,让人无限感慨。当年那些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革命者,历经千难万苦,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并没有顺利地将中国带入一条康庄大道,而是在军阀混战、内忧外患的泥沼中一陷数十年。今天,我们能够告慰英灵的是,那场革命所带来的四个字,“民主”与“共和”,在百年之后已经深入人心了。


评论首页 | 公益首页 | 回到顶部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