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凌晨,冯小刚的年度大片《唐山大地震》正式上映。这部以“国难”作为题材的影片还没有上映就已经引发了大规模的关注。中国首部IMAX国产大片、高达一个亿的植入广告、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5亿元的票房目标……无论出品方和冯小刚本人如何以“感动”作为卖点,《唐山大地震》都显示出商业大片来势汹汹的架势…[详细]

而冯小刚在面对“靠着贩卖灾难赚钱”的质疑时,搬出了《辛德勒的名单》做例子,认为自己的电影也能获得商业和口碑的双丰收。但是,抛开国难题材能否商业化的道德层面探讨,我们发现,这部电影似乎被称作伪商业大片更为合适。

 

《唐山大地震》的中国式商业大片外衣

投资:中国首部IMAX大片,据称特效比《2012》更贵

去年年底,《2012》4.65亿的票房让人们看到了灾难片在中国市场的潜力。一系列惊天动地的画面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观众们当然也舍得买单。《唐山大地震》这个名字也实在很难让人不跟灾难片联系在一起,这次影片的卖点之一就是“中国首部IMAX大片”,展现更为逼真的地震场面。冯小刚本人也搬出了《2012》做对比,说《唐山大地震》的特效要贵得多。但实际看过之后,也有人表示《唐山大地震》的特技效果并不逼真。而这部影片1.2亿元的投资,也只能算是中等。…[详细]

剧情:一部典型的中国人爱看的家庭伦理剧

32年前的大灾难,这么多年来很少有文艺作品去触碰这个主题。但宏大的叙事,显然不是冯导的长处,也许是出于这个考虑,冯导选择了“苦情”牌。

《唐山大地震》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唐山大地震事件本身,或者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普通中国人心灵史的层面,而是运用了大量通俗剧的手法,渲染和强化了一个唐山大地震背景下的奇情故事。这样煽情的剧情,和许多让我们在电视机前落泪的家庭伦理剧别无二致,当然,这也绝对符合一部中国商业大片的审美观。有记者在看完之后就表示,这是一部典型的中国人爱看的苦情戏…[详细]

商业合作:植入广告高达一个亿

《唐山大地震》昨天凌晨的上映时,记者也发现,观众们一边拿着纸巾抹泪,一边又被广告逗得笑场,就是这样被搞得“人格分裂”了。

据悉,《唐山大地震》一共有高达1个亿的植入广告,剑南春、白象电池、中国人寿、工商银行、KAPPA等都为冯导的新片投了大价钱。甚至有的广告就让人感觉很无厘头,比如李晨扮演的方达2008年在杭州经营旅行社,职员问他要为旅行团上哪家的保险时,方达答曰:“用中国人寿,踏实。在这样的题材下,广告植入应该谨慎,冯导却如此明目张胆,实在令人费解”…[详细]

宣传:用“道德”把观众“绑”进电影院

一个月以来,《唐山大地震》已经占尽了媒体的版面,深谙炒作之道的冯导,不管是放出豪言也好,还是生气离场也好,其言谈足以引起很多人的观影欲望。“不被《唐山大地震》感动,你就等于砍幼儿园”,冯小刚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席话比宣传语“23秒,32年”要“精彩”得多。这不禁让人想到在宣传《孔子》时,周润发那句“看《孔子》不哭你不是人”。同样都是中国的商业大片,同样是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这两部片子都不约而同地对观众进行了“道德绑架”,我的片子一定感动人,我的片子一定能让你哭。但是《孔子》最后票房惨败,而《唐山大地震》则有待验证。但是,也有观众看后感慨:“哭,但是哭得不甘心,感觉感情被绑架了。”…[详细]

其实,《唐山大地震》的内核和市场化背道而驰

投资:一部唐山市政府投资了6000万的政府宣传片

《唐山大地震》的最初策划者并非冯小刚,也不是什么电影界人士,而是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唐山官方投资6000万元,并与华谊兄弟、中影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以50%的股份成为了大股东。成为大股东,是因为这样才能实现唐山市政府所想要的主旋律。为实现城市宣传和包装的终极目标,唐山方还特别聘请了北京的制作公司,耗资300万元打造了电影开场前的城市宣传片。而且,《唐山大地震》的首映礼并不是对外售票,而是由唐山市政府指定派票…[详细]

发行:利用垄断优势逼退同档期大片

电影的终端是有限的,场次也是有限的,终端如何分配场次,直接决定了一部影片的票房成绩。而拷贝数量超过《孔子》的《唐山大地震》上映期间,可是说毫无竞争对手,唯我独尊。一众电影纷纷选择避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梦工厂出品的《怪物史莱克4》,原定于7月上映的它,已经改期到了8月16日。而这部动画电影本身得到的预期很高,在北美上映之后口碑很好。《唐山大地震》的出品方之一是中影,所以其引进的电影为《唐》让路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也不禁让人想到去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阿凡达》为《孔子》让路一事。中国电影从来不算一个开放的市场,所以在这样一个市场之下,《唐山大地震》超过5亿,也确实不算难事。…[详细]

扶持:主旋律大片待遇优厚

冯小刚本人的《集结号》,创下了超过2亿元的票房,这部片子也被称之为新式的中国主旋律影片。去年,《建国大业》更是创造过一次主旋律电影的辉煌,以超过4亿创下国产影片票房之最。《建国大业》、《风声》、《天安门》、《沂蒙六姐妹》、《铁人》、《高考1977》、《大河》、《袁隆平》等主旋律影片,去年的票房一共超过了10亿元,相当于2002年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之初全年的成绩。《铁人》上映之后因票房不佳而被相关部门要求重新排片,并延长放映档期达5个月,直至国庆,以实现“票房过亿”的目标。“各单位组织观看”的票房据说占了《建国大业》总票房的30%。所以,主旋律大片的待遇向来都很优厚。昨天一天,央视滚动新闻都报道了《唐山大地震》的首映,更是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了这条消息,可见一斑。

特殊题材的影片,拍摄和推广应更慎重

涉及人类伤痛的影片应该慎重拍摄

《唐山大地震》题材很特殊、涉及人类的伤痛,尤其是在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今年的玉树地震后,拍摄这样的影片更应该慎重。有一些“灾难片”虽然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但年代已经久远,像《特洛伊》、《芝加哥大火记》等,都是把距当时上百甚至上千年的人间惨剧还原,营造赚人热泪、票房的大手笔,而《2012》这样的灾难片则根本是虚构的。但是当亲历者都还大量健在的时候,这样的影片就应该慎重了。比如911五年之后,导演奥利弗拍摄了《世贸大厦》,一向以大胆著称的他这次拍摄得格外小心。片方决定为了不刺激当事人的情感,不会在纽约搭建世贸废墟的场景,动作场面都会在洛杉矶的摄影棚中拍摄。剧组也不会进入16平方英亩大小的世贸大厦原址拍片。…[详细]

冯导拿《辛德勒的名单》做比较并不合适

当人们质疑冯小刚靠着贩卖灾难来赚钱时,他说:“你比如说,《辛德勒的名单》在全球票房非常高,好像国外不会有这种说法,但在中国,一定会有这种说法。”但是,冯小刚的比较并不成立,严格地说,《辛德勒的名单》根本就不是如《唐山大地震》一样的“大片”,而是一部纪录片化的纪实影片,它所取得的票房其实只能说一般(同期全美票房第10,全球第7,投入产出比第6),靠得更多的是这一历史性话题对人心灵的震撼。《辛德勒的名单》没有拿眼泪作为卖点,《辛德勒的名单》没有以商业大片自居,《辛德勒的名单》里找不到植入广告,斯皮尔伯格也不会对观众说,“你不哭就是杀童犯”,这就是差别。…[详细]

结语:

从《建国大业》到《孔子》再到《唐山大地震》,这些题材特殊的中国式商业大片每次上映都伴随着巨大的轰动和争议。一方面,它们都自我标榜为商业大片,另一方面,又都切实享受到许多诸如行政手段推广这样的好处。而今,拍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的冯小刚,已经彻底地进化为大片导演冯小刚,只是很多观众还会时常怀念那单纯、贴近生活的“冯氏幽默”。
微博互动

新闻立场

你会去看《唐山大地震》吗
0
投票
不会
0
投票
0%
0%

相关专题

《集结号》的诚意

人的价值的主体作为一个主题出现在《集结号》之中…[详细]

相关专题

《三枪》为何大卖

影片票房极好,同时恶评如潮,这是为什么呢?…[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282 wangyang019@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王杨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