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台湾东部苏花公路(苏澳至花莲)发生78年来最严重的塌方,有33个大陆旅游团共500多名旅客被困。经过各方努力营救,多数旅客平安归来,并且表示愿意再游台湾。…[详细]

 

然而,目前仍有20名大陆旅客失踪,包括一位北京旅行团的领队和一个珠海旅行团,他们很可能已经不幸遇难。搜救人员在泥层和海面找到了一些遗骸,正通过DNA确认身份。…[详细]

 

在哀思逝者的同时,我们还是应该反思悲剧是怎样发生的。

事发路段非常脆弱,灾害预警不足

“每逢下大雨,当地就会封路”

当天,有33个旅行团被困在苏花公路。这是从花莲到宜兰的唯一一条公路,一边是太平洋,一边是悬崖峭壁,与绝美景色相伴的是它的安全问题,当地人士甚至称之为“死亡之路”。

苏花公路的特点是狭窄、险峻、弯道多,而且很容易发生塌方或滑坡,并造成人员伤亡。从2002年到2009年,苏花公路因天灾中断通行202次。

也正因如此,从上世纪70年代起,途经该公路的重要客货运输均已转向铁路,苏花公路则转为以景观公路、采石运矿和区域性交通为主。…[详细]

这次为什么没有封路?

今年8月1日,马英九在纪念“八八风灾”(去年8月8日‘莫拉克’袭台致700多人遇难)时表示,防灾重于救灾,希望各界吸取教训,一旦发现台风警报,立即预先部署。

然而,对于本次灾难,当局在预警方面明显不足。一方面,苏澳地区降下了突破历史纪录的超大豪雨;另一方面,本次塌方事故是苏花公路78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交通部门如果及时封路,可以避免重大人员伤亡。

灾难发生后,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表示,苏花公路常有大雨,只要没有封路,自然就会被认为可以安全通行。

对于旅行团而言,除非是路被水淹、塌方确实不能走了,或者相关部门发布了预警,或者景点已经不能接待,否则很难改变行程。

因此,对于本次灾难,人们很自然地指责交通部门封路不及时。

事实上,灾难发生前几天当地雨水不断,但是没有发生严重地质灾害,交通部门研判,苏花公路通行不受影响。当天中午12点,东澳地区一小时降雨量达到50毫米,公路总局随即在12:20封路,但为时已晚。

此后,在13点至14点之间,苏澳地区一小时降雨量更是达到185毫米,单日雨量近千毫米。对于这样的极端天气,气象部门表示无法“准确预测”。

贸然封路也会招致不满

10月22日,台湾“内政部长”江宜桦在“中央灾防应变中心”表示,未来将考量在雨量达一定标准时,先行封锁苏花公路或危险路段。

此话一出,立马引爆东部民众大反弹,花莲“县长”傅崑萁跳脚,苏花公路动不动就封路,严重影响花莲人、观光客交通,“与其封路,不如赶快作一条路!”意思是,“苏花改计划”应尽速动工。

“行政院长”吴敦义后来改口说,贸然封路恐将引起民怨,希望外界再给“行政院”一些时间思考。国民党“立院”党团也口径一致,要求“苏花改”尽速通过环评开工。

“苏花改”为什么一再迁延?

本次灾难发生于苏澳到东澳路段,紧邻海岸线,通车几十年来,断路、坍方等意外频传,已造成数千人死亡。按照当初的计划,台湾本应在2003年动工兴建“苏花改”,把这一路段截弯取直,往山区内移,提高安全度,旧的苏花公路则转型为欣赏临海断崖景色的景观道路。

这项改建工程总经费为465亿台币,预计2016年通车。不过,由于工程对当地环境及生态影响很大,环评通不过,一直延宕至今。

灾后救援的努力与无力

“没有结果,我们绝不放弃”

去年“莫拉克”台风导致台湾死亡700人以上,经此教训,本次救灾能力迅速提升,“交通部长”毛治国在第一线带领工程人员抢通公路,“国防部”和“内政部”直升机不断穿梭,把受困旅客救出,军人也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不放弃任何搜寻机会。

25日,“海巡署”出动两艘舰艇,载12名蛙人前往事发地点下面的海域搜寻。此外,动用了海底生命探测仪,进行海底搜索。

救援人员强调:“没有结果,我们绝不放弃!”

细致之处见人道

24日,救援人员挖出一具遗体,由于和北京旅游团领队田园失踪处相近,一度想安排田园的妈妈协助指认,田园的妈妈马上答应,但后来考量到人道问题,改请田园家属提供照片,并透过当时同车的生还者回忆田园穿着,经比对,证实是当地特教刘芸均的遗体。…[详细]

救援究竟迟不迟?

一边是峭壁,一边是大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再加上风雨天气,直升飞机无法及时靠近受灾地点,只能从公路两端前进,然而由于多处塌方,进度也大打折扣。直到第二天中午,直升飞机才能给受困旅客空投食品。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有人伤亡而苛责救援的速度。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在10月21日,接近中午12点的时候,相继有车辆被困。12点06分,珠海旅游团的导游打出最后一个求救电话,但通话不到一分钟就意外中断。

下午两点半,有人目击到“一辆大客车就在眼前消失了”,被泥石泥冲下公路,车上的人生死未卜。

现在还无法确定这是否就是珠海旅游团的车,然而从那个求救电话可以得知,失踪的旅客并非瞬间遭遇意外,尚有反应的时间,但是没能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点。

武汉旅游团的经历也能说明问题,他们的旅游巴士被落石击中,游客破窗逃出,虽然随后整辆车被泥石流吞噬,但乘客都坚持到了救援。

可见,游客的遇难有某种“意外”成份,非救援所能及,要终结这种“意外”,惟一的办法是加强预警,在危险的天气里远离苏花“死亡之路”。

为什么只有大陆游客遭灾

大陆游客喜欢观赏风景

台湾的日本游客也很多。2009年以前,日本长期是台湾旅游产业最大宗客源。不过,日本游客可以自由行,主要进行城市旅游,要求的食宿、交通品质较高,安全性也较高。

相比而言,大陆游客喜欢进入险境,欣赏宝岛风光,落石伤人的事件并不鲜见。而且,台湾地小人稠,台风多、地质条件差,在台风季节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本应注意回避,可是大陆游客对此并没有经验。

今后,景点的安全性应得到改善,并且建立游客避险机制,发生灾情时帮助游客脱险。

“团队游”的隐患

当地人遇到台风、下大雨多不会出门旅游,遑论进入危险路段、景点,但是大陆游客采取的是“团队游”,有既定行程,不照行程走,会衍生旅游纠纷,硬要走,就会增加风险。

大陆游客太火爆

就在前几天,有媒体公布,今年前9个月大陆赴台旅客达到119.3万人次,比去年增长73.52%,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台湾第一大客源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大陆观光客赴台每天有3000人配额限制,因此这样的盛况只能用“火爆”来形容。

这对台湾的接待能量是重大考验,如果为了全力运转旅游“流水线”而降低旅游品质、放松安全意识,那就不好了。…[详细]

结语:

反思灾难,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详细]

相关专题一

中国旅行团是大救星

美国百货公司副总裁称“绝对相信中国游客消费能力”…[详细]

相关专题二

日本旅游大客户中国

位居日本旅游推广国家之首的,居然是中国…[详细]

相关专题三

游客放灾区远点

中国读者,依然要凭自己的兴趣和文化去选择读物。…[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158 newbeastliu@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刘德政

 
小学生怎么看人民币升值
 
把2.6万亿美元外汇烧掉?
 
广场协议:美国坑害日本?
 
4.5%的通胀率可以承受?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