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丹霞”地貌成为中国第40项世界自然遗产,一时间各地又掀起了“申遗热”。根统计,目前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而提出申遗的已经排队到下个世纪。…[详细]

 

各地政府在申遗上的花费更惹人关注:牵头“中国丹霞”申遗的湖南崀山所处的新宁县,花了4亿多元,而其财政收入才2亿多元。“中国丹霞”六地共为申遗花费十几亿元。…[详细]

一时间,民意汹涌,舆论讨伐,申遗似乎成为千夫所指,其实,申遗原本是个好东西,那问题又出在哪呢……

申遗本身是为了保护遗产

申遗前:为达标准,努力保护环境,整治景区

为了申遗成功,要达到世界遗产委员会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于是,就必须整治环境,实行景区综合治理等,也就是说,在申遗之前,必须采取一系列保护景区的措施。

例如“中国丹霞”申遗,一笔大钱就是花在景区综合治理上,如拆迁景区不合理或有碍景观的建筑和各种服务设施,搬迁核心区不适宜发展或有碍发展的村庄,景区内设施和村庄的整治改造等等。…[详细]

申遗后:给商业开发带上“紧箍咒”

我们通常误解,以为申遗成功,代表人家给你个承诺,其实错了,是代表你要给人家一个好好保护景区的承诺,要是你没按照人家的要求保护好“世界遗产”,遗产被破坏了,人家就会给你掏黄牌,甚至取消你的资格。也就是说,申遗成功后,给商业开发戴上了“紧箍咒”…[详细]

申遗本身并不是一个“赚”钱图利的事情,反而是要“赔”钱的

还有个误解,就是以为申遗可以从人家那里要到很多钱,其实错了,主要还是归你自己包办,人家不过添砖加瓦,按照人家的规定,想和人家要钱,必须把你的遗产列入《处于危险的世界遗产目录》,而且给你的钱“只担负必要工程的部分费用”,“受益于国际援助的国家承担的费用应构成用于各项计划或项目的资金的主要份额”。…[详细] 给你的主要还是“世界遗产”的名誉。

 

可以看出,申遗本来是个好东西,并不是一个“赚”钱图利的事情,反而是要“赔”钱的,是要花大力气搞“保护”的。那既然如此,政府为什么还这么热衷呢,难道真的是为了响应世界遗产组织的号召吗——

但各地竭力申遗,却是直奔“钱途”

“申遗”成功后发展旅游经济的确有优势

主要是地方看中了旅游经济,想借此生财,而且,申遗成功后发展旅游经济是有先天优势的,这是因为:

第一,“买”来了一个金字招牌当广告。

第二,发展旅游经济本身就要花钱整治景区,那些不申遗的地方不也纷纷撤出居民修缮景区吗。

第三,就是“保护”的“紧箍咒”,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正面的东西,是旅游经济长久发展的根本。

当然,终极目的是从游客口袋里掏钱,壮大GDP

即便没有“世界遗产”的名头,各地也在想尽办法搞“旅游经济”,哪怕一个西门庆故里,也被争抢,何况屈指可数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是巨额投资、大型基建建设、景区修葺等等,毫不马虎,倘若真引来游客如织,拉动了经济发展,也不枉一桩成功的生意。

但经济自有其运行规律,并非所有生意都是赚钱的,需要注意投资的风险,考虑投入产出比。概而言之,其终极目的就是想办法从游客口袋里掏钱,想办法赚大钱,壮大GDP。君不见,大凡申遗成功后的景点,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赶快涨门票价钱…[详细]

然而,商业社会,钱对谁都是命根子,稍有不慎,就会整出一些问题来……

问题是,“钱途”险恶

钱:巨额投入并非一定能盈利

最近,有媒体曝出贵州省荔波县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但该县因申遗而欠下2亿多元的债务。7月12日媒体报道,河北正定为"申遗"欲投150亿恢复古城风貌。…[详细]

风险1:钱是政府投入,为了申遗,不少地方的投入远超其财政实力,因此,一旦亏损,将直接影响公共财政安全。

风险2:不是所有世界遗产都适合观赏,也并非所有景点都能够带动旅游经济的。

风险3:民众对政府开支缺乏基本的约束力,全凭政府说了算,既然如此,民众就会想:现在掏钱你说了算,那么出了事你也得付全责,可事实并非如此。如此,对前期巨大投入的不满也成了普遍社会心理。

钱:门票动辄涨价引民愤

中国丹霞与嵩山“天地之中”申遗成功后,马上传出了门票将涨价的传闻。…[详细]

其一:旅游景点本属于公共资源,动辄涨价自然会引起公众的反感,更为紧要的是,这个门票定价,公众在其中基本没啥影响,所以更感憋屈。

其二:越是旅游经济发达的地方,对于门票的依赖程度就越低,而是依靠配套的服务性消费拉动经济,而这些景点的反应,说明了其尚处在旅游经济很低级的阶段。

钱:过度商业开发危及世界遗产地位

申遗本身的含义是保护,而发展旅游经济,要赚大钱的侧重点是商业开发,过度的商业开发,很可能会破坏自然环境,侵蚀当地的原住民文化等,一不小心就危及到“世界遗产”的王牌。

譬如2007年,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6处世界遗产被“黄牌警告”,分别是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布达拉宫和云南三江并流。而另据当年《南方都市报》调查:丽江在如潮游人的喧哗下已逐渐失去古城韵味;纳西古乐被周杰伦的歌声代替;夜色中狂乱的酒吧;连当地著名的民间艺人宣科也因为喧闹搬出古城。…[详细]如此,则所谓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成了无本之末。

 

综上所述,虽然地方政府信心满满,动辄巨额投资,但真要运转旅游经济,却是“钱途”险恶。

申遗后的真正困境——旅游经济还太初级

旅游的三重境界:景观、体验、文化

旅游经济大致有三个境界,卖景观、卖体验、卖文化。而我国大部分的景区还处于卖景观和卖体验之间,即便像鼎鼎大名的丽江,卖一种“生活体验”,但因为对纳西族文化保护不力、过度商业化消解了本土文化,使得丽江逐渐沦入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窠臼,所谓向更高阶段的文化旅游转型也日益困难。…[详细]

越处于卖景观的低级阶段,对当地自然景观和文化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于是保护的难度就越大,所需要投入的经费就越多;经费需要越多,对于景区的商业开发力度就必须更大,如此造成恶性循环。

 

当前旅游经济开发,普遍采用政府主导的“地方政府公司”模式,在诸如如何运用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发挥市场逻辑的问题上:譬如说旅游景点之间、服务业从业者之间的良性竞争;当地的教育、文化、医疗基础服务水准;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公平完善的市场法制环境等等……都面临极大挑战。

而这,恰恰是从处于“卖景观”这种初级的旅游经济模式,发展到卖服务、乃至发展到提供一种休闲价值、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熏陶的高级旅游经济阶段的关键,或许,这才是地方政府申遗成功后,所面临的最大困境…[详细]

结语:

“申遗”本是个好东西,但“申遗”成功后,捣腾出成功的旅游经济却还任重道远……
微博互动

新闻立场

你支持“申遗”吗?
支持
0
投票
不支持
0
投票
0%
0%

相关专题

申不申遗春节都喜庆

春节是中国活着的文化,不是死了的遗产…[详细]

相关专题

谁来叫停中华文化城

我是纳税人,我反对借文化名义大兴土木…[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143 331945489@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梁丁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