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7月30日上午6时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详细]

钱伟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也是世界著名的杰出华人科学家。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

 

作为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的一生可谓成果丰硕,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学术财富与精神财富。然而,他的一生却也经历过大起大落,巨大的人生转折面前,钱老的人生没有“如果”。

早期求学生涯:名动美国科学界的青年学者

第一次转折:爱国情怀使他弃文从理

1912年10月9日,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一个诗书家庭。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叔叔——国学大师钱穆。“伟长”这个名字就是钱穆亲自取的。在16岁那年,钱伟长的父亲去世后,他就一直跟着叔叔生活。也许是受叔叔的影响,钱伟长的文学和历史都很好,在18岁那年,以中文和历史两个满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进入历史系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也促使钱伟长决定“弃笔从戎”,转投物理系门下,一心想学习怎么造飞机大炮。由于钱伟长的高考物理成绩只有5分,一开始他被物理系主任拒绝,几经周折,他得偿如愿,并且学习异常努力,没过多久就成为了物理系的尖子生。其实,学生时代的钱伟长爱国热情非常高,他还曾经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和民族解放先锋队。…[详细]

第二次转折:师从名师,海外留学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大学学习,他在导师辛格的指导下,用50天的时间完成了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飞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并受到爱因斯坦的称赞,奠定了其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而后,钱伟长果真成了冯·卡门的门下弟子。1942年,他又赴美国,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太空领域的研究工作。受到冯·卡门学术思想的影响,成为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大师。在研究所和冯·卡门家里的学术讨论会,是富有民主精神和创造性的聚会。这种风格影响了钱伟长的一生,这就是敢想敢说,勇于探索和创新。…[详细]

海外时期成就:学术成就斐然,被丘吉尔夸赞

钱伟长在国外的这段时间,学术成就斐然。他先后师从应用数学家辛格教授和应用力学大师冯·卡门,在飞行器结构力学、高速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器动力学方面作出多项成就。1940至1941年,在加拿大和导师辛格合作研究板壳的内禀理论,这项研究在板壳理论中开创了新的方向,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1941至1942年,研究雷达波导管内的电抗、和A.温斯坦(Weinstein)合作研究固支受拉方板的振动;1943至194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及喷射推进研究所,在冯·卡门领导下研究火箭弹道、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气象火箭、人造卫星轨道、气阻损失、降落伞运动、火箭飞行的稳定性、变扭率的扭转、超音速对称锥流等问题;1944年夏,由于钱伟长在航空研究上的成就,他成为美国航空科学学会正式会员。同年秋,他在美国航空工程学会上宣读了《超音速对称锥流的摄动理论》,这是国际上第一篇这方面的论文。美国应用数学季刊这年分三期连载了钱伟长的博士论文的基本部分。其中一个重要方程,还被称为“钱伟长方程”;1946年,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一文。冯·卡门曾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项较满意的弹性力学工作,是经典型的工作。…[详细]

除了学术方面的成就而外,钱伟长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救伦敦”的故事。二战中法西斯德国野蛮轰炸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向美国求援,美军方将此事交给喷射推进研究所。钱伟长和林家翘等对此加以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办法,最终使得伦敦市区免遭袭击。…[详细]

毅然归国:从穷教授到“大右派”

第三次转折:归国初期成穷酸教授

1946年5月6日,钱伟长以思念家人和孩子为由,从洛杉矶乘船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当了一名普通教授。可是薪水很低,生活相当艰难,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已只好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和燕京大学工学院兼课,但仍不得温饱,他不得不向单身同事、老同学借贷度日。1948年友人捎信给钱伟长,告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进展较快,亟愿他回该所复职,携全家去定居并给予优厚待遇。于是,他到美国领事馆申办签证,但在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有“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钱伟长毅然填上了“NO”,最后以拒绝赴美了事。…[详细]

第四次转折:建国初期备受重用,“三钱”共享盛名

1949年到1956年这段时间,钱伟长开始过得很顺遂。不仅在官方担任许多的职务,很受重用,学术研究也进行得很顺利。1956年,钱伟长参加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的确定,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他们三人建议紧急研究原子能、导弹、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通信和自动化技术6个项目,以及其它50个重点项目,并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巧的是,“三钱”其实同出一门,都是五代吴越王钱镠的后裔。…[详细]

第五次转折:被划为右派,停止科学研究

1957年1月31日,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曾发表“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对当时清华大学照搬苏联模式的教学思想提出了意见。这篇文章自然成了他向党进攻的罪证。1958年1月15日,他在清华大学被正式宣布为“右派分子”,并定为极右分子(这是最严重的等级),撤销一切职务,接受批判。由此,钱伟长开始了长达25年的右派生涯。因为右派的关系,钱伟长与夫人隔离,他的子女都没有能上大学,这也成为他一生的遗憾。…[详细]

尴尬的“万能科学家”

在科研上,钱伟长什么领域都去研究,在什么领域研究都有收获,于是有人戏称他为“万能科学家”,对此,他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从被打成“右派”到1966的9年间,这位被困在清华园里的科学家先后为各方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1968年,这位56岁的科学家又被分配到北京首都特钢厂做了一名炉前工,和工人们一起建立起了热处理车间,还设计了当时北京最好的液压机床,由此,也和工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972至1974年,当他接到为坦克和野外作业部门研制大电流高能电池的任务时,他查阅了有关的国内外资料,成功地研制出多项指标超过国际水平的锌-空气电池,并协助建立了锌空气电池厂。…[详细]

曾经名动美国学术界,并且连爱因斯坦也称赞过的钱伟长就是这样在动乱期间被迫中断了自己的科技研究,去搞一些不痛不痒的科技小发明,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晚年:投身于教育事业

第六次转折:高龄出任大学校长

1979年,钱伟长终于摘下了右派的帽子,开始担任一些职务。这一年,他已经68岁。1983年,70高龄的钱伟长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科学家钱伟长正式转身为教育家钱伟长。然而,当钱伟长来到上海工业大学时,他才知道,这个学校已经两年没有校长,全校学生不足千人,被上海人称为“四流学校”。针对这种情况,钱伟长提出“拆掉四堵墙”的新决策,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994年5月,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和原上海大学合并,定名为上海大学。年逾八旬的钱伟长担任合并后的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曾经出版过五十万字的《论教育》,强调务实,更强调“教育兴国”。

只是,平反之后的钱伟长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去,作为“万能科学家”的他,这一时期最为人称道的科学成就竟然是汉字宏观字形编码,简称“钱码”,当然,这也有赖于他深厚的国学功底。…[详细]

结语:

当人生的轨迹被历史的车轮沉重辗过时,最容易被历史遗忘的个人悲喜,似乎也被掩埋在发黄的故纸堆中。但人们选择性收看雨过天晴的彩虹,至于暴风骤雨中那一声低沉的叹息,只有在时光的磨灭中,渐行渐远……
微博互动

新闻立场

你认为,钱伟长该不该回国?
应该
0
投票
不应该
0
投票
0%
0%

相关专题

季羡林留给我们什么

大师已逝,风范长存。…[详细]

相关专题

重温邓公历史遗产

让我们重温那年的冬天,重温这位世纪老人的历史遗产…[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282 lhxmail@vip.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王杨 李慧翔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