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民航中南局局长刘亚军与列车相撞身亡。据悉,刘亚军是独自翻越围墙进入铁轨的,并在死前留下遗书。此前,民航系统反腐正酣,大案频发,中南局也有管理人员接受调查。…[详细]

 

6月29日,民航网站发布短讯,表示刘亚军选择轻生系因精神抑郁所致,没有发现党风廉政方面的问题。…[详细]

 

在官员自杀的问题上,官方与民间的解读总是大相径庭,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官员一自杀,群众就“不明真相”

最近一个例子,揭示了“为尊者讳”路线图

近日,湖北省红安县委书记割腕自杀,当地宣传部门在此事上的应对套路,是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样本。

1.“辟谣”:6月24日,记者得到消息,向当地宣传机构求证,相关负责人声称,书记自杀之说“纯属造谣”,书记是因意外交通事故入院治疗,当地一切正常;交通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详细]

2.部分承认:第二天凌晨,官方承认书记确系割腕“自伤”,并且表示,“已脱离生命危险,本人及家属情绪稳定。”

3.撇清与腐败关系:当地宣称,“据初步调查,尚未发现存在经济等方面问题”。…[详细]

4.留下一堆谜团:虽然官方说法信誓旦旦,但是在细节上经不起推敲,民众依然一头雾水。…[详细]

过多的迷雾,让人难以信服

官员自杀事件本可以公私分明,区别对待:涉及公共利益的,深入调查并适时向社会公布结果;若纯属个人原因,则尊重逝者,尊重隐私。

但现实却是,信息的不透明让官方说法缺乏信服力,官方遮遮掩掩的态度也让人怀疑欲盖弥彰,只要出现官员自杀事件,民众就容易与“内幕”、“腐败”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详细]

官员自杀事件的信任危机怎么形成的呢?就象“狼来了”故事,第一次不诚实、无公信,第二次继续如此,到了第三次,当一个官员“真没事”,即使赌咒发誓,人们依然将信将疑。…[详细]

官方“冷处理”,冷的是人心

息事宁人,宁不了人

官员自杀终究属于“负面消息”,官方的“冷处理”,往往隐含着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第一目标是先把事情平息下来。而这,通常意味着无法估量的社会成本。

今年3月3日,云南禄丰县水利局局长跳楼自杀,随后县里相关部门决定按照“因公殉职”最高标准,对家属进行补偿,“各得其所、息事宁人”。当自杀也可以“殉职”,人们不可避免地怀疑其中的猫腻,也许“宁”得了家属,如何“宁”更多人。…[详细]

漠视公众知情权,制造不信任感

一个在任官员的自杀身亡,不仅仅是私事,而是关涉公共利益、关涉公众知情权。凡是涉及公共事务或引起公众争议的,理应公开调查结果、告知社会其自杀原因。

因此,有着特殊职务的官员一旦发生“意外”,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向公众解疑释惑,让真相走在各种猜测与传言的前面。

但是现实中的处理恰恰相反。几年前,湖南望城县委副书记杨某跳楼身亡,当地严密封锁了消息。诚如曾经担任桂林市委书记的李金早所言:“一个不相信人民群众的政府,有什么稳定可言?”…[详细]

自我封闭,加深了双方的隔阂

官员自杀并非总是有很复杂的原因、隐秘的背景,他们也是常人,也有迈不过的坎,这是大家能够理解的。

比如汶川地震之后有多名官员自杀,还有一些官员因为家庭纠纷自杀,民众对这些悲剧都会抱以深重的同情。

相关部门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展开深入调查,公布自杀真象,还“清者”一个清誉,给“污者”一个定论,留“后者”一个警示”,给民众一个交待。

如果公布相关信息时不情不愿,信息量“能省就省”,好像在说,这是系统内部的事,与“屁民”无关。官之视民如土芥,则民视官如寇仇。…[详细]

真相“躲猫猫”,官员群体也会是受害者

官员自杀有两种理由

官员为什么要自杀呢?一位司法官员解释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活不下去了,二是死去比活着更有好处。”…[详细]

第一种情况,主要指不堪精神压力,所以选择轻生了断。根据一项调查,80%以上的官员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详细]

第二种情况比较复杂,既有“丢卒保车”,亦有“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还有的是罪状败露之后,从前光鲜今后狼狈,畏刑或者畏耻。一般来说,跟贪腐脱不了干系。…[详细]

官方片面渲染第一条理由

官员“出事”之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给出的说法基本上都是自杀,而且都是出于个人的原因,此外再也不给出额外的信息供公众解读。无论是民航中南局局长的自杀认定,还是湖北红安县委书记的“自伤”认定,官方给出的信号都相当明确——精神抑郁,而且仅此而已,信不信拉倒。

诚然,谁也不能否认他们不抑郁,但是前面已经讲过,官员的精神疾病比较普遍,仅仅因为抑郁吗?而且,即使抑郁,还有其他选择,比如辞官,何以“宁死不辞”?…[详细]

客观导致官员群体同享第二条理由的污名

在没有足够信息源的情况下,公众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官员死亡事件,下意识地往第二条理由上靠。复旦大学丁淦林教授对此总结道:“腐败成为一种默认值”。

中国社科院邵道生研究员明确表示:“位高权重的官员自杀……与整个社会反腐败的大气候有关。”…[详细]

这种“集体无意识”对很多官员来说极不公平。比如河北蔚县教育局长葛祥自杀后,当局“不流传、不讨论”,开始人们也以为他有贪腐嫌疑,经过媒体坚持不懈地发掘,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浮出水面。…[详细]

真相回归,善意才能回归

只有公开真相,民众才能客观对待具体个案

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务处助理处长张之琛跳楼自杀,很多媒体从临床心理学方面解释了原因。

反观内地,虽说“死者为大”,但人们对自杀的官员并没有“口下留情”,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其死肯定与腐败有关。

正常情况下,应该对官员自杀个案具体分析,不应一刀切。只有这样,才能激浊扬清,给逝者应有的尊重。

但是前提是,官方给出的结论要经得起推敲。…[详细]

尊重民意,才能得到民意的尊重

官方的“一意孤行”,漠视民众呼声,也表现了权力的傲慢。

一方面,关于官员自杀的各种坊间猜测并非无风起浪,一边倒的舆论模式暴露出公众对于官方的信任危机与廉政焦虑。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出于各种原因对类似事件总是讳莫如深,更加剧了民间的各种猜测与争议。

渐行渐远,莫如回头是岸。…[详细]

结语:

每一次官员自杀,几乎都会成为舆论的焦点;每一次“冷处理”,几乎都会加深民众的猜疑……
发表评论

新闻立场

你认为官员自杀一定与腐败有关吗?
0
投票
不是
0
投票
0%
0%

相关专题1

官员心声为何成雷语

有什么好质疑的。共产党办一个酒店就不准了…[详细]

相关专题2

不愿因虎说谎的官员

李评的出现,告诉人们并非人人都挺“华南虎”…[详细]

相关专题3

官员如何取信于民

强调官员自律,却从未进行任何制度上的改良…[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158 newbeastliu@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刘德政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