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学家许小年称国有资产应分给13亿民众刺激消费,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详细]

 

他是这么说的:几十万亿国有资产可以分给13亿民众,国资委管着,一分钱都不能用于消费,如果分给民众就可以变成消费购买力。与其国资委掌握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不如把它放到全国社保基金里,来充实我们的社会保障,使老百姓可以放心的把储蓄拿出来用于消费,来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详细]

许小年先生的说法靠不靠谱呢?

中国有几十万亿国有资产吗?

数据一:2009年底,129家央企拥有的国有资产总量为62930.9亿元

截至2009年底,129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210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净资产总额839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国有资本及权益为62930.9亿元,比2009年初增加6987.4亿元,增幅为12.5%;比2003年增加3.4万亿元,年均递增13.7%。…[详细]

数据二:省区市的国有资产总量,2004年统计是61828.6亿元。

关于省区市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总量,统计总局2004年曾经做过一个统计,31个省区市全部加起来,大概是61828.6亿元。目前是多少,按照翻2.5番估算,也就是15万亿左右了。…[详细]

 

结论:国有资产全部算上,估测是20万亿左右。

充入社保基金可行吗?

第一招:提高央企缴纳红利标准

 

2009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据报道,法国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50%,瑞典、丹麦、韩国等国家的国有企业至少要交税后利润的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按照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有权要求国企向政府分红。中央企业红利的上缴分三种类型: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五个资源性行业,上缴比例为10%;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缴比例为5%;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3年内暂不上缴。…[详细]

如果把现在这种缴纳比例上调到50%,央企每年就要多上缴3000多亿利润,增加的份额可以全部充入社保。

第二招:央企在股票市场套现

譬如说中石油目前市值达21944.22亿元,其中国有股份只要保持51%即可,其它部分可以减持,减持得来的钱就可以充入社保。

倘若如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将会有革命性的变化

目前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详细]社保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民众的消费热情,使得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如痴人说梦。

按照上述的做法,每年几千亿的央企红利和国有股票减持资金,足以弥补社保亏空。

 

结论:充入社保完全可行。

“分钱”的真正难题

要“分钱”的道理很简单

1:一般来讲,为何民众不敢消费,因为社会保障不行,这道理10亿人能回答出来。

2:中国经济有大约一半的GDP用于投资,消费却严重不足,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变态经济结构,按照经济学逾200年的经济规律显示,过度投资导致泡沫,并终将以可怕的崩溃收场…[详细]

所以,需要“分钱”、刺激消费,扭转经济失衡。而且,前面说了,分钱是可以做到的。需要分、可以分,但是——

难题一:“分钱”不在发展的模式之中

因为钱都搞投资(例如4万亿计划)去了——所以没钱搞社保——所以民众都不敢消费——所以消费严重不足——所以必须搞更大的投资,否则会崩——所以没钱搞社保——所以民众都不敢消费——所以消费严重不足——所以必须搞更、更大的投资,否则会崩……

我们的发展模式必须靠投资驱动,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秘诀,几乎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可以一直这么复制下去,直至最后的……

许先生说,分国有资产的目的,让民众敢于消费,发展经济。但在这种中国式发展模式逻辑下,分钱似乎毫无必要,它完全能在这个死循环中继续走下去。

难题二:谁给你“分钱”?

钱集中在国有部门手里,掌管分钱的是官员,如果他们所想要的是提高自己占有的比重,又怎会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所谓全民“分钱”。

所以,现实的逻辑是——

不“分钱”、反加税

比如最近的车船税改:《车船税改——私家车怎成了唐僧肉?》…[详细]

以及马上要试点的房产税:《钟伟:反对开征房产税的七条理由》…[详细]

还有6月份的所谓六大税改:《税改之后,税负会不会更重?》…[详细]

所以,不“分钱”、反加税,才是现实的逻辑。

结语:

分国有资产当然很好,不过想法很美,现实太难……

相关专题

全民发股票?我看行

发消费券、发股票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可行!…[详细]

相关专题

中石化们的财富秘密

根本来说,都是垄断企业侵占了全民财富…[详细]

相关专题

效仿澳门全民分红

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博弈,才能找到出路…[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158 331945489@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梁丁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