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陈贵先生,发现停车难、出行难,感觉北京已经到了负荷的极限。进一步观察,觉得知性青年被挤走了,迎来的是吃苦耐劳的外地贫困阶层。为了控制人口容量,他发明了“生态门槛”,提倡高房价、高租金和高生活成本,让不适者不得生存。…[详细1] [2]

 

本来,有富人,就得有穷人提供配套服务,可是在陈贵先生的“生态”里,嫌贫爱富,打破平衡,恐怕只会是生态灾难了。…[详细]

 

而且,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生态灾难。

在逻辑上本末倒置、自相矛盾

人口膨胀正是高房价的基础

“谁来都欢迎,啥人都能活的北京思想,要不得。”

陈贵先生非常痛心疾首,由于外地穷人不断涌入,他觉得大街上走动的人的整体素质在逐渐下降。

于是,他开出了药方——“生态门槛”,核心是高房价,房价提高后,租房也要高租金,养车也要高成本,生活也要高成本。

总之一句话,要让他不欢迎的人“合理又合情地离开”。

可惜如此高论违背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房价岂是说涨就涨的?支撑房价上涨的基本理由无非是供不应求,正是由于资源往大城市集中、人口往大城市集中,大城市的住房需求旺盛,这才导致房价坚挺。所以,要让大城市房价继续高涨,起码得保障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相反,人口减少后,需求下降,然而供应量并不减少,房价势必下跌,这不符合陈贵先生的初衷。

难道把所有的富人都迁往大城市?

不得不承认,很难完整、准确地理解陈贵先生的意思,太跳跃、太诡异了。

陈贵先生一再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许是想说,并不是片面地把穷人赶走,还可以把其他地方的富人迁过来,让大城市成为“适者”的乐园。

这主意看起来不错,既把人口减少了,又创造了新的需求,能够维持一下房价。

但是,你不能指望一个富人给另一个富人洗车、做饭、搓澡、修脚、打扫卫生,既然身处金字塔的顶端,就得有庞大的塔基为其服务。既然富人数量增加了,穷人数量也会相应增加。

提高房价后,“夹心层”就会回来?

不知道陈贵先生口中的“外地贫困阶层”有什么标准,既然说“夹心层知性青年”被挤走,想必财富水平比“夹心层”更低,根本不考虑买房。

既然如此,提高房价又有什么用处呢?以前的房价“夹心层”都买不起,涨价后回来作甚。相反,既然房价涨、生活成本涨,“外地贫困阶层”的报酬就会跟着涨,惟一的可能就是有更多的“外地贫困阶层”涌入,分享并且摊薄涨价后的红利,这恐怕不是陈贵先生乐意见到的。

倒是有办法减少大城市人口,但陈贵先生不会支持

大城市为什么出现人口膨胀?其实道理很明白,就是因为资源配置不均衡,往大城市里集中。人们为了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不得不往大城市里扎堆。

最近几年,我国大城市里的生活弊端日益显见,人们高喊“逃离北上广”,可是哪有那么容易逃离。在美国历史上,也有过“逃离纽约”的口号,最终还得返回。

要减少大城市人口,惟一的途径就是削减其职能,让它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不过,这样“大城市”的地位就降低了,还是不符合陈贵先生的初衷,而且房价肯定得下跌,太悲摧了。

国际经验不支持这种假说

高房价并不会赶走穷人

最显著的例子是印度孟买。穷人买不起商品房,政府又无力提供福利房,于是“不给福利给自由”,允许他们“私搭乱建”。由此形成的是“孟买式”贫民窟,这在发展中国家很常见。

在伦敦的东区和南区,穷人们住在由政府建造的简易高搂里,他们每个月通常能获得300英镑左右的救济金,并且享受非赢利的医疗和教育。

既无自由也无福利,人们也总有办法找到地方住。…[详细]

高房价与拥挤几乎是孪生姐妹

世界十大高房价城市及其人口密度:

城市
房价(美元/平方米) 市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蒙特卡洛 47575 17435(1996年)
莫斯科 20850 9000
伦敦 20750 8590(1998年)
纽约 14900 20773(2000年)
香港 14780 21000
巴黎 12120 19996(1999年)
东京 11870 20075
新加坡 9700 9400(2002年)
罗马 9165 13300
孟买 9160 29650

(相比而言,北京市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752人。)

本想狐假虎威,可惜找的是“周老虎”

近年落马富豪

抱“市场”的大腿,否定调控的合理性

“政府过多插手商品房市场,市场就会变乱。”

这句话如果换个地方说倒也不错,但是联系上下文来看,陈贵先生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表达对房产调控的不满。

在房产调控方面,历来的口径就是“防止过快增长”,言下之意,就是要保障稳步发展,对房产商如此关爱,居然被陈贵先生以“市场”的名义否定,冤枉啊!

再说了,商品房市场决不是一个自由放任的市场,各国都会采取措施,提供住房保障。严格来讲,经济适用房也属于商品房,这方面政府不得不“插手”。此外,在法律、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政府也有责任提供保障。…[详细]

表面上忧虑城市负荷,骨子里歧视贫困阶层

“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房价不能再降了,10万以下的车不能在北京上牌照了,外地低收入、低素质和低学历等群体数量不能再增加了。”

为了给高房价护驾,陈贵先生疾呼“北京已到了负荷的极限”,因此主张限制“三低”人群数量,其中的逻辑可谓霸道。值得玩味的是,为什么要扯到北京的人口极限呢?这就得佩服陈贵先生的政治敏感了。

北京的人口承载能力当然很严峻,国务院甚至进行了相关规划,“南水北调”等工程也是为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把高房价与北京的可持续发展绑架在一起,无疑具备相当的政治高度。

这种绑架也有一个致命纰漏,它只是特例,没有一般性。在北京可能说得过去,但是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江沿海城市还远没有到人口极限,与东京等城市相比还有巨大空间,不需要因此力挺高房价。

可见,所谓的“城市负荷”是假,限制“三低”人口是真,这种歧视无法令人接受。…[详细]

这种歧视并不新鲜

2004年,曾有专家认为,大量低素质人群涌入深圳,使深圳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推迟了5年。

2005年,北京政协委员建议“建立人口准入制度”,认为外来人口的大量无序调入,使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2006年,广州声称要抬高进入的门槛,减少低素质外来人员。

种种高论不一而足,也受到广泛的批评,陈贵先生不畏险阻,只能说勇气可嘉。

莫非在跟“中房协”抢市场?

恒大上市当日,许家印取代王传福成为新首富

很容易联想起“中房协上书”

陈贵先生的头衔是中国房地产学会执行会长、北京房地产学会常务副会长,这容易让人联想起另一个单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简称“中房协”),后者曾多次上书。

今年8月,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向有关部门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政策,这被媒体和网民解读为“上书”救市。

2008年9月,朱中一透露,中房协给有关部门上书了,建议把房地产调控政策由“严厉”改为“适度控制”,引起哄动。

这些机构靠开发商养活,很自然地替开发商鼓与呼,这并不奇怪,倒是读者要提高辨别力。…[详细]

很雷很震惊,陈贵先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营销

搜索“房地产学会”,相关的结果并不少,但是有印象的几乎没有。显然,虽然该协会已经正常运作了多年,但是一直没有进入公众的视线。

拜陈贵先生所赐,“房价控制人口论”广为传播,也让“房地产学会”声名鹊起,大有超过“中房协”之势,在“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大行其道的形势下,它的前途值得期待。

结语:

既然是“房地产学会”的人,唱涨就唱涨呗,职责所需,可以理解,但是搞一个这么彪悍的理由,千夫所指,强烈怀疑陈贵先生在玩无间道……
高房价能够让大城市人口减少吗?
能够
0
投票
不能
0
投票
0%
0%

相关专题

要不要逃离北上广?

“逃离纽约”在美国也发生过,但还得返回大都市…[详细]

相关专题

有钱百姓推高房价?

如果直接指“富人”或“权贵”,估计就没人骂了…[详细]

相关专题

高房价里的腐败空间

有公章之处,就有滋生灰色成本的可能,催高房价…[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158 newbeastliu@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刘德政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