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柴油荒”席卷全国,中石油集团昨日在官网称,国际油价攀升致使减少生产等6大因素共同导致了柴油供应紧张状况。但之对应的是,川陕交界的大货车堵了上千辆,只为排队加油。…[详细]

新闻中这样写到——“上午9时进入陕西,直到下午5时许,司机张满库才从汉宁高速宁强服务区加了一点油,在他车后8公里的高速路上挤满了大货车,更多司机在无奈地等待。”

 

柴油荒究竟因何出现?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各种猜测与臆断满天飞。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柴油荒发生的背后因素。

各界对于柴油荒发生原因的猜测

“节能减排”导致柴油荒?

中石化销售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眼下各地节能限电导致企业的柴油发电需求暴涨,柴油紧张由此也开始在各地蔓延。

中石化浙江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地很多企业都开始购买柴油发电机用柴油发电。他的说法得到了生产发电机厂商的佐证,上海一家大型发电机厂的销售负责人透露,附近省市限电之后企业对发电机的需求出现暴增局面,仅9月一个月,该公司柴油发电机的销售数量同比至少增长200%。

按照这位销售负责人的说法,一台100千瓦的中型柴油发电机一小时就要消耗大约25升0号柴油。照此计算,一台柴油发电机工作8小时就要消耗大约200升0号柴油。 …[详细]

这种说法并不靠谱

一场下游限电企业自发掀起的柴油发电高潮,怎能推动柴油荒持续两个多月?

按照正常的成本产出计算,一升正常零售价6.5元的0号柴油可发4度电左右,一度电成本折1.6元,而正常的工业用电价格则在0.7元左右。有专业机构分析师认为,一个工厂不可能连续两个多月靠柴油发电,至少高出一倍的电价还不算采购设备的成本。

与此同时,市场上还流传着“棉花价格上涨促动柴油荒”、“六大因素导致柴油紧缺”等各种说法。其中诸如“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我国资源需求发生变化”、“进入柴油消费需求旺季”、“国内部分炼厂设备8月和9月需要检修”等因素,看起来都很难能成为这场长期柴油荒的真正因素。 …[详细]

柴油荒,背后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种可能:柴油荒,是被垄断企业“坐庄”产生的

第一步:囤积柴油,造成紧缺

如果柴油荒是一场人为炒作的话,那么有“坐庄”柴油荒能力的企业,无外中石化和中石油。

一位石化系统的中层认为,柴油荒是由石化双雄在内的主营单位操控而起,他给出的坐庄链条是:第一步,石化双雄开始在6、7月份柴油需求淡季逐步囤积和购进柴油,积累一定库存导致市场柴油供应出现适度的紧缺,到9月底后,市场开始逐渐转入柴油需求旺季,此时上述企业开始小幅抬高报价。…[详细]

第二步:捂油惜售,有油不卖

第二步:需求旺盛之后,捂油惜售,有油不卖,不一次性给货车加满油,导致更多没有一次吃饱的货车不得不加大加油频率,出现加油站外排队等待加油的繁荣假象。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加油站就希望尽快购进并储存大量柴油,哪怕以较高的价格。这时候,石化双雄就以高价将柴油卖出去,此时大家又发现,市场上似乎又不缺油了,那些高价囤积柴油的民营加油站,最后只能卖的比买的还便宜,将油零售出去。所以历年油荒,都会倒下一大批民营加油站。

有经济数据亦可佐证这一猜测

今年6、7两月的柴油表观消费量支持了上述的“坐庄”猜测。

所谓表观消费量是指,产量+净进口量(进口—出口)+库存的量,这也是产品在国内实际消耗的数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6月份国内柴油产量为1333.8万吨,进口柴油数量为8.3万吨,出口柴油数量为26.9万吨,6月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315万吨左右。照此计算,7月份国内柴油表观消费大致在1300万吨左右,8月基本略低于这一数字,而到了9月份这一数字变为1289万吨,基本呈现递减态势。

由此矛盾产生,我国一般6、7月份都为柴油需求淡季,国内消费量不大,每年此时国内柴油出口往往出现大幅增加现象。一位专业机构分析师认为,如果按照6、7月份这么大的表观消费量计算,在当时国内柴油消费需求不旺的情况下,这么大的表观消费量只能说明,此时石化双雄的柴油库存在急剧增加。

简单的宏观数据计算却也似乎印证了上述猜测——中石化等主营单位开始在6月建仓柴油库存,布局未来的柴油荒。

当然,这种猜测还需要证明

也不是没有事实与上述猜测矛盾。

一是,据公开信息显示,中石化等主营单位的柴油库存已经连续几个月下降,其中中石化的柴油库存已经从5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下降,累计跌幅达到250万吨或26%。

另外,如果说中石化等主营单位“坐庄”柴油荒的话,那么他们怎么预见从9月份开始的柴油发电爆发需求?(这个需求是真实的,哪怕节能减排不是引起柴油荒的原因)

结语:

如果可以得到确证,石化双雄“坐庄致油荒”不啻为一个天大的黑色幽默。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海关数据揭油价真相

进口油价大降,国内油价小降…[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143 153678152@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李慧翔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