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咬死人!”7月底,这样的消息传遍河南省商城县。逞凶的是一种叫“蜱”的小虫,咬人后有可能导致患者感染“无形体病”,一些患者由于被误诊耽搁治疗,最终痛苦不堪地离世。…[详细]

 

前天,媒体报道了相关新闻,引起极大震动。随后河南省公布,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症病例557例,死亡18例。紧接着,山东、湖北、江苏等地也报告了类似病例,都有患者死亡。…[详细]

 

其实,“这病(无形体病)太好治了”,疫情若此,另有玄机。

蜱虫的危害早已被认识到,有成为常识之势

从中央电视台的《致命蜱虫》说起

视频:揭秘致命蜱虫(上)

相关视频:揭秘致命蜱虫(下)

央视一套《科技博览》栏目曾于去年7月底播出两集《致命蜱虫》,记录了蜱虫致病、致残甚至致死的震撼案例。要论“虫子咬死人”的话,这个节目早就传递过同样的信息。此外,节目中经验丰富的医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说明蜱虫的危害及其防治根本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蜱虫叮咬引发疾病很普遍,部分人群非常重视防治

可能很难料到,蜱虫传播疾病的能力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蚊子,比人们熟知的跳蚤、虱子更强。蜱虫主要传播莱姆病和森林脑炎,都有相应的疫苗问世。近年来,蜱虫引发的“无形体病”急增。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被蜱虫叮咬后约有1%左右的人发病。而据估算,我国每年被蜱虫叮咬的人数在300万以上,感染人数相当庞大。

由于经常面临蜱虫的威胁,部分人群的防范意识和防治知识很丰富,尤其是林业工作者、有经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一些林业工作者会注射森林脑炎疫苗,有的景区会树立显眼的“注意防蜱”标识牌。

在世界范围内,蜱虫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常见

莱姆病是蜱虫叮咬引发的主要疾病之一,与“无形体病”症状最大的区别在于,患者身上会出现游动性红斑,显示病原体在血液的移动。2006年,俄罗斯共收到156例莱姆病个案报告,较上年的81例上升近一倍。根据荷兰公布的调查结果,从1995年至2002年,荷兰研究人员发现的莱姆病病例从6500例上升到13000例。

另外,自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以来,近年来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600-800人。

我国对东北林区的蜱虫感染研究比较深入,发现莱姆病和森林脑炎发病人数稳步上行。

蜱虫引起的“无形体病”不难治,关键是不要误诊

卫生部在2008年初发布了防控技术指南

2006年,我国在安徽省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该患者死亡后,有9名密切接触者发病。

2007年,河南省疾控中心收到信阳上报的三个疑难病例,组织了会诊,判断为疑似“无形体病”。

2008年2月,卫生部发布《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防控,规范病例诊断与报告、标本采集与检测等。

然而,鉴于河南有病例因为神经系统被侵害,居然被诊断为精神病,很难说这个指南达到了多大效果。

当地卫生部门有一些应对措施

去年10月,在信阳市某村,相继有两位疑似“无形体病”患者死亡,并各导致一名照料者感染,按照“无形体病”治疗后康复。这说明当地医疗机构已经对“无形体病”有了一定认识和诊疗经验。

随后,当地印发了一些《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防控知识问答》,对“无形体病”的传播途径和治疗原则作了简明介绍,也指出了应该注意防治蜱虫。应该承认,这份文件的内容其实相当有针对性,它的问题在于,它太专业化了,没有把普通群众作为宣讲对象,无法引起足够重视。

此外,卫生部门曾就疑似“无形体病”给乡镇和村里的医生宣讲过,“不过也就是随便说说,发些宣传资料,我们都没当回事,谁知道这病这么要命。”

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病太好治了”

“关键是不要误诊。一旦误诊,出现并发症就很难救回来。”

医疗工作者总结了有效的经验,若发现得早,就能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出现并发症。

通常用的抗生素有两种——四环素和强力霉素。治疗疗程不少于7天。一般用至退热后至少3天,或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各种酶学指标基本正常,症状完全改善。

据专家说,只要医务人员重视,这个病的治愈率是很高的。…[详细]

需要大力宣传蜱虫防治知识的时候,相关部门却选择了“维稳”

政府部门怕“群众恐慌”,把信息控制在卫生体系内

据透露,信阳市政府曾经研究过如何宣传“无形体病”:“今年4月份,市长专门听取了卫生系统的汇报,最后领导得出结论,在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尚未弄明白的情况下,大规模宣传容易造成群众恐慌,产生不稳定因素。”

解决方案是不公开相关信息,但在卫生体系内打主意。

5月24日,国家疾控中心派员到信阳,对所有乡镇的负责人进行培训,要求“及时发现、报告和调查”。

6月,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丁凡一行赶赴信阳,商讨对该病的应对策略。

7月9日,任务被层层分解,信阳市作出规定,自市级医院到村诊所,必须加强对疑似“无形体病”的防治培训。要求村医一旦遇到发烧患者,一定要建议患者去乡卫生院验血,若血小板和白细胞低于人体正常值,且逐日锐减,确定为疑似“无形体病”病例,要建议去信阳154医院救治。

进一步滋生了误诊和“恐慌”

由于把疫情信息控制在卫生体系内,不让普通民众知情,这就意味着,要想优化诊疗效果,只能依靠医疗工作者的主观态度。然而,如果没有来自患者方面的紧迫感,普通医疗工作人员又如何加强对疫情的重视?

行医50年的吴德政于6月1日发病,在他儿子的诊所内按普通感冒治疗;6月3日,无法站立,转入县人民医院,知道是“无形体病”,说住几天院就好了;6月7日,病情更严重,转入信阳154医院,4天后不治身亡。

7月12日,村医余涛为村民雷呈华治病,治疗两天也没退烧,联想到蜱虫咬死人的传闻,建议其去乡卫生院去验血。乡卫生院抽血化验后,医生告诉家属,雷患有急性肠炎,要住院。4天后,家属将雷转至县医院,被诊断为疑似“无形体病”,后又被送往信阳154医院,不治病亡。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仅在卫生体系内捣腾是不够的。第一个例子里,当事人就是医生,也被县医院确诊了,但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第二个例子里,村医已经指出了怀疑,结果还是被县医院误诊。

更多的事故,毫无疑问地滋生更多的“恐慌”,人们谈虫色变。6月,一个少年脖子上爬了一只小虫子,他的母亲发现后失声大叫,周围的人群霎时乱作一团。如今,流言已经越传越盛,本来蜱害多发在乡村,人们却言之凿凿地声称,“蜱虫侵入公园,已经咬死了几个在草丛游玩的市民。”…[详细]

这样的“维稳”毫无道理

提高对蜱虫的认识是“必须的”,怎能讳疾忌医

很多悲剧本不该上演。如果民众早点认识到蜱虫的危害,如果卫生系统多重视一点,及时治疗,一些生命本可挽回。

何况,蜱虫的危害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的林业地区也早就予以重视。大力普及相关知识,本来应该是“必须的”,除了救命,还“符合国际潮流”呢。

怎么就被认为危害社会稳定了呢?如果这是官员真实意思,恐怕只能从两方面找原因,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敏感过度。

所谓“维稳”究竟在维什么稳

字面上理解,所谓“维稳”,指的是维护一方稳定。然而,有正常思维的人都知道,靠隐瞒疫情、封锁消息,不可能达到维稳目的。真相越积压,流言越飞舞。

“非典”的教训无须再言,更何况现在信息分享越来越便捷,只手遮天几乎不可能。拿山东莱蓬来说,虽然昨天才报道有11人因蜱咬死亡,但网络上早在两个月前就有了相关信息。

将民众的生命和“稳定”对立起来,是一种荒唐的强盗逻辑。官员们之所以热衷于扯“维稳”这杆大旗,恐怕别有用心,以“政治正确”来掩盖自身的不作为或者胡作非为。

这维的哪是社会稳定,分明是尸位素餐苟延残喘,维护乌纱帽稳定。…[详细]

结语:

“维稳”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你此前知道蜱虫的危害吗?
不知
0
投票
知道
0
投票
0%
0%

相关专题

追踪猪流感

政府和民众应该齐心合力,构筑一条强大防线…[详细]

相关专题

动员全社会防治EV71

医疗界当然是中坚力量,但政府更要做积极行动…[详细]

专题调查

加载中...

谌旭彬:三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刘彦伟:航班延误,有苦该向谁诉

王杨:几个关于婴儿喂养的误区

更多

往期话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158 newbeastliu@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刘德政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