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40年,城乡考生录取比率有何变化?

高考城乡录取率的差距,是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现实折射。提高“乡村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详细]
图: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北京考场图: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北京考场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40年时间里,每年参加高考人数已达上千万,高校录取率也从最初的5%逐渐增加到现在的75%左右。

不过,这种录取率的总体上升,在城乡之间并不平衡。

1965年,高校“工农子弟”比例高达71.2%

1951年,教育部要求各地高校,在招生时,“对吸收曾长期从事革命工作的工农干部、知识分子干部及产业工人,应使达到一定的比例……”

此后,由于政策鼓励,高校招生大幅向工农群众倾斜,工农子弟在高校中的比例不断攀升,1952年为20.5%,1958年为55.28%,1965年为71.2%。①废止高考,实行“推荐制”后,更是只招“工农兵学员”。

这种“按身份录取”的畸形办法,自然是不可取的。

1990年,北京高校工农子女仅占21%

恢复高考后,考生的家庭出身等政治原因被逐步淡化,分数成为上大学最重要的依据。

上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调查北京8所高校1980年入学新生的家庭背景,发现其中父亲职业为农民的学生占20.2%,工人占25%、干部占15.5%、专业技术人员占39.3%。

10年后,北京招生办1990年的数据则显示,当年录取的新生中,干部、军人、职员的子女占78%,工农子女仅占21%。②在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普遍较差、高考命题利于城市考生等情况下,在校大学生的主体,由农村考生变为城市考生。

图1:1990~2002年,清华、北大、北师大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图1:1990~2002年,清华、北大、北师大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

2005年,全国录取的农村考生总量,是多于城市考生的

事情的另一面是:90年代以后,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农村考生上大学的绝对数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1982年城市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农村考生的5.7倍,1990年缩小到3.6倍,2000年是2.3倍,到2010年时已基本持平。

1999年,全国录取城市考生84.47万人、农村考生74.4万人;2005年,录取城市考生269.27万人,已少于农村考生的303.81万人。

最近十几年来,名校里农村学生的比例持续下降

城乡间的录取差别,还体现在优质高校的录取率上。

比较农村考生和城市考生在高校入学机会上的差别,可以通过计算“农村考生的报录比率(高校新生中农村考生所在比例/农村考生在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中所占比例)”实现。比率越小,说明入学机会越少。城市考生的报录比率计算方法亦同。

图2是南开大学1998~2009年的录取情况。这12年中,农村考生的报录比从0.39~0.57不等,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城市考生的报录比为1.43~1.86,说明入学机会是农村考生的3倍。

图2:1998—2009年,南开大学新生城乡比例与报录比图2:1998—2009年,南开大学新生城乡比例与报录比

这种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北京大学1996~1999年农村考生的报录比为0.31~0.34,是城市考生的1/7;清华大学1996~2000年农村考生的报录比在0.33~0.38;北京师范大学1996~1999年农村考生的报录比为0.5~0.56。④

优质高校里的农村考生所占比例,也有持续下降的趋势。比如,2000年在清华大学新生中占17.6%,比1990年下降4.1%;在北京大学,1999年是16.3%,比1991年下降2.5%;在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是22.3%,比1990年下降5.7%。

普通高校里的农村考生比例,则有所增长。比如,在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学院等普通大学中,农村考生在2003年占到63.3%,比2001年又高出7.9%。⑤

对具体省份的研究,也能得出同样的结果。比如,在吉林省,抽样调查显示,城市考生上重点本科院校的机会总体上升,而农村考生入学机会则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1982年,城市考生就读重点本科的机会是农村考生的2.11倍,1990年扩大到5.35倍,2000年差距缩小为2.81倍,到了2010年,再次扩大为3.37倍。在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入学机会上,农村考生和城市考生的差距则在持续缩小。这说明“越优质的高等教育类型,城乡入学机会不平等的程度越大”。⑥

按“身份”划高考录取分数线,决不是可取之道。高考城乡录取率的差距,实际上是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现实折射。提高“乡村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才是缩小这种差距的根本办法

图3:吉林省不同类型高校调查样本分布情况图3:吉林省不同类型高校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注释

①②李莉:《扩招背景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③乔锦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教育学报》2008年第5期;④罗立祝:《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⑤宋晓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结构失衡问题研究》,山东大学2012年;⑥杨倩、谢作翔:《规模扩张、城乡二元与高等教育机会变化——基于吉林省的实证调查》,《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1期。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短史记”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短史记”

投票区

杨津涛
+收听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