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个革命传销诈骗犯?

百年来,孙中山身上笼罩有诸多光环;亦承载有诸多批评。近年来尤以批评为多。然誉毁之间,颇多偏离史实之处有待廓清。此为解读孙中山系列之第一期。 …[详细]

今日流行之时代意见,已将孙中山之革命筹款视作“革命诈骗”

自“革命”一词在80年代以来所谓的“启蒙”语境下日益蒙尘,孙中山当年的许多行为,亦不可避免被强行赋予了相应的负面涵义。以其革命筹款手段为例,即有说法认为:“孙文向海外华人筹款时,鼓吹派发革命股票:‘十可报百,万可图亿。利莫大焉,机不可失’。如此赤裸裸地赚杀人钱,说白了就是革命传销。孙文的革命,90%以上就是筹款,而所谓筹款,说白了就是诈骗。”此种意见并非孤例。

钱穆有言:“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之重心,乃在浇现实之块垒,故往往与史料所呈现的“历史意见”南辕北辙。孙中山被诬指为“革命传销诈骗犯”,即是如此。

考之史料,孙中山确曾在创建兴中会时用“股票”筹资,后来也发行过其他“革命债券”。但若说这是一种“诈骗”,却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第一,所谓“诈骗”,即要以某一虚构的理由,获得他人钱财后,将款项纳入私囊。而孙中山通过各种途径所筹之款,尽皆用于历次起义。1909年,孙中山在给吴稚晖的信中说,“自潮州、惠州、钦廉、镇南、河口五役及办械、运动各费,统共所用将近二十万元。此款则半为南洋各地同志所出……此各项之开支,皆有数目,皆有经手。”而“自我一人于此两年之内,除住食旅费之外,几无一钱之花费,此同事之人所共知共见也。”①

第二,华侨肯为革命捐款,并非为获得债券的高额回报。孙中山发行的多种债券,大都所得不多。如1904年,在旧金山发行的“革命军需债券”(以10美元出售,未来可收回100美元本息),仅卖出4000余元。②而华侨为革命捐款,多为无偿。西贡华侨李卓锋因先后为革命捐款数万元,获得孙中山奖励的10万元债券。李卓锋将债券付之一炬,以示支援革命不求回报。有“关唐为挑水工友,每担水价只值一文,当镇南关、河口两役起义时,将其半生积蓄三千元悉数捐出”。③这也是孙中山称赞华侨为“革命之母”的原因。

另外,在革命初期,捐款最多的华侨,乃是孙中山胞兄孙眉。有研究者称,孙眉先后捐款75万元,终至公司破产。辛亥革命后,广东有人欲举荐孙眉为粤督,但为孙中山所拒绝。他在给孙眉的电报中劝说:“兄……不必当此大任。”④如孙中山立意行骗,又怎会先让家人破产,继而阻止孙眉做官发财呢?

孙中山与美洲洪门筹饷局李是男(前排右二)、黄任贤(后排左二)等合影。孙中山与美洲洪门筹饷局李是男(前排右二)、黄任贤(后排左二)等合影。

事实是:孙中山发行的革命债券,国民政府承认且予以偿付

孙中山发行债券筹款,之所以不是“诈骗”,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曾在革命后尽力予以偿还。以孙中山在1911年7月发行的金币券为例,他当时承诺,金币券在“民国成立之日,作为国宝通用,交纳税课,兑换实银。”⑤

武昌起义后,致公堂、同盟会等推冯自由为代表,回国将“发行已售未售之金币券一切账目,携归缴呈革命政府销号”。时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令秘书李是男负责偿还金币券事。李是男是当年同盟会旧金山分会的会长。洪门筹饷局成立的时候,李是男是会计,发行的金券上有他的签名。后来金币券大部分得到偿付。⑥

在北洋政府时期,革命党人长期不掌握政权,无力继续偿付革命债券。直至1934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革命债务调查委员会”,凡持有革命债券者可向委员会登记,由国库兑现。孙中山的老朋友钟工宇回忆,“我买过两张五十元的公债,交给我妻子保管。满清被推翻后,中华民国承认这些孙中山发行的债务,我的债券收回1000元。”⑦

还有为数不少的华侨,没有将革命债券兑现,而是作为一种纪念品收藏起来。李是男的老友温雄飞回忆,他有债券几十张,“认为可供纪念,值得保存的,但几十年来南迁北走,已不知失落在何处了。”⑧

以上数点足以证明,孙中山用革命名义发行债券,绝非“诈骗”。相反,孙中山还曾被人以革命的名义骗过。广西武官梁兰泉表示投身革命,孙中山拨给5000元,让其“运动谋事”,而梁兰泉“反覆失约”,“改期数次,均无行意”,私吞了这笔革命经费。⑨

金币券共有10元、100元、1000元三种,只要捐款5元以上,即可获得面值为捐款数额两倍的金币券一张。金币券共有10元、100元、1000元三种,只要捐款5元以上,即可获得面值为捐款数额两倍的金币券一张。

注释:

①《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第421、422页;②⑥安跃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孙中山在美洲发售的债券考述》,《中国钱币》2011年第一期增刊;③乐史:《辛亥革命时期华侨捐款及其作用》,《史学月刊》1983年第1期;④罗刚编:《中华民国国父实录》,三民主义奖学金基金会1988年,第1770页;⑤郭豫明、刘平:《武昌起义前孙中山筹措革命经费的主张与实践》,《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⑦马衮生:《孙中山在夏威夷:活动和追随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132页;⑧温雄飞:《回忆辛亥前中国同盟会在美成立的过程》,载《华侨与辛亥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218页;⑨《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第340页。

投票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杨津涛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