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3期 2018-08-16

走在路上的你,可能真的要担心天降广告牌了

陈城  

特约作者

2259
导语

2018年,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此文泛指所有热带气旋)活动可谓极其频繁,且今年的台风都有一个异常现象,路径偏向江浙沪,这就意味着“包邮区”在台风季可能会广受影响。台风会带来强风和强降雨,因而人们常常会说,这样的天气不要在广告牌下逗留。现实的惨剧也告诉我们,这个经验是对的。…[详细]

8月12日晚,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132号一商铺广告牌突然脱落砸向路人,过路群众中6人受伤、3人死亡。目前,当地安监部门已经介入事件调查。

上海南京东路一商店招牌脱落砸伤路人 致3死6伤

事发时,上海正遭受今年第14号台风“摩羯”的影响。虽然现场监控视频显示,事发当时并无明显风雨特征,且人行道上游人如织,但诸多媒体的报道,都在标题或内容中提及,此次店铺广告牌脱落是受台风“摩羯”过境影响。

但恐怕事实并非如此。包括此次上海广告牌砸向路人事件在内的国内多起广告牌事故,很可能都有脱不开干系的人为因素。

广告牌意外是作用于天气因素的人祸,并非天灾

城市广告牌突然脱落导致的意外,这些年并不少见。很多时候,这一问题的发生都是伴随着恶劣天气,故而大多数人都觉得只是气象灾害附加的意外事件。

17年8月,江苏常州闹市区一广告因年久失修被大风刮落伤及一人;2015年,北京玉渊潭公园西门广告牌被大风吹倒砸伤多名游客;2018年,北京复星国际大厦半吨重广告牌脱落砸伤路人……

类似的意外事件并不少见,但这些意外发生后,却鲜见后续有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整治措施跟进,因而在诸多新闻中,这样的内容就被当成意外被人们慢慢所忽视。

诸如上海此次事件,在官方尚未得出事件调查结果的前提下,媒体报道中的天气因素可能会造成诸多误导,而这样的结果将不利于人们避免下一次事故的发生。

其实串联起来看,诸多偶发的意外事件,都有能够联系贯通的非意外因素。任何建筑包括广告牌等户外设施,都是必然要接受来自恶劣天气的检验,其也都有国家规定的最大承受指标。因此,任何户外设施的问题,都可能存在人为因素。

故而,反思上海广告牌意外事件,应该跳脱出天气因素的干扰。财新网的调查显示,“这块距地面三四米的招牌外表是较轻的亚克力材质,但其附着的石膏板相当沉重,且年久失修”;而央视在报道此次事件中提及,“当时跌落的广告牌非常重,足有16人才能抬起”。

8月14日晚,奇遇城堡门前的人行道上行人众多,图片引自新京报8月14日晚,奇遇城堡门前的人行道上行人众多,图片引自新京报

归纳媒体报道可以得出两个关键词:年久失修、重。这两个关键词,前文广告牌意外举例中,也得到了体现。常州一事在报道中是年久失修、“铁架子锈迹斑斑”;复星国际大厦广告牌则被报道有半吨重量。由此可以推断,广告牌树立的时间长短以及广告牌本身的设计,对广告牌是否足够安全性,起着很深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不可避免的带有人的主观色彩。

无论是出于美观、经济亦或其他目的,设计者当初是否知晓石膏材料存在被水浸泡后容易变软脱落的缺陷?墙体能够承受的广告牌重量又是否经过严密的计算?这些都不得而知。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材料可以保证绝对的安全。但即便使用了石膏材料,是否也应该在设计时考虑避免积水产生。毕竟,哪怕没有台风的影响,上海本身也是一座雨水丰沛的城市。这些人为因素,都是会导致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安全管理理论海因里希法则告诉我们,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而大家熟知的墨菲定律则警告我们,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在搜图引擎中检索“广告牌砸伤路人”,各种各样的返回结果非常多在搜图引擎中检索“广告牌砸伤路人”,各种各样的返回结果非常多

既是人祸,只能要求加强政府治理

行人成了高危人群,总不能每次都要求行人要有风险意识。那么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吗?答案是有,但约束力有很大疑问。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中有多条安全管理规定,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期满2年的,设置人应当在每年6月1日前,按照户外广告设施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安全检测,并向市或者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提交安全检测报告;对安全检测不合格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应当立即整修或者拆除。”

这些规定看似完备,但实际约束力恐怕并不尽如人意。

商户所处的大楼于2010年世博会前做过一次整体装修,临街店铺统一更换了广告牌。而据媒体报道,2015年与132号相距十几米的商铺曾发生过广告牌石膏立面掉落砸伤行人的事情,但未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随后三年,该大楼临街店铺统一更换新风格招牌,但132号可能仅在外立面做新的覆盖,并未拆除内部石膏板。

如果真严格落实了《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则此次意外事件的石膏板恐就早已被移除,也就可能不会出现3死6伤的惨剧。但事实不容许假设,上海的户外广告管理并未起到实际作用,而此类事件也仅涉及到民事责任层面,再无更严重的惩戒措施。如此一来,违规成本低,广告牌设置人或管理方的自然也就不会重视其安全问题了。

除了制度设计,政府治理效果也显然不够完美。就在台风“摩羯”到来之前,上海全面启动了户外招牌安全抽查工作,“已对黄浦、静安、虹口、浦东等区完成了抽查,检查中发现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招牌设施立即告知区管理部门,要求当场整修或拆除,同时告知商家在施工队到达前,先做好临时防范及保护措施。”结果呢?还是没有防住。

因而,当意外既已发生,当务之急则是重新审视各个环节对安全管理是否真正能够起到效果。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研究管理中心主任唐钧曾认为,政府风险管理要确定责任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是建标准,招投标。产品怎么做出来的?标准如何?中游是监管部门,下游是使用部门。出了事,不能只怪下游,还要向上溯源。三段都要负起责任。”这样的建议,值得深思。

行人安全,是出行安全的微缩

行人安全,是出行安全的微缩体现。这样的问题则不仅仅存在于人行道路,如8月12日京沪客专遭遇彩钢板撞击和此前彩钢板被大风吹入北京机场快轨表明,公共交通设施若没有完善的保护和明确的维护周期,城市居民就只能提心吊胆地生活在充满危险因素的环境里。

既然要设户外广告牌,就有义务保障其安全;既然要开行交通道路,就必须降低突发意外对其安全的影响。有一个段子曾被广为流传:国内某航司老总接受采访时被提问坐飞机在哪个阶段最不安全?该老总回答:在你去往机场的路上是最不安全的。

这个段子惹人一笑的背后,其实富含深意。飞机的安全保障除了来自飞机自身多套精密系统设计,也来在于飞行员的驾驶检查单制度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这也就提醒我们,安全管理做的足够细致,是有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出行安全隐患。而出行安全,是城市管理一个被忽视的安全大问题,应当在此次事件后,得到足够重视。

台风季还在继续,城市之中还有多少可能危及出行安全的因素呢?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