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8期 2018-04-06

“取消中考”这说法,虽不中亦不远矣

丁阳  

洋洋得义

2259
导语

日前,一则题为《重磅!江西宣布取消中考》的消息广为传播。由于来自正规媒体,很多人也信以为真。对于绝大多数都经历过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的都市人群来说,这则消息还是颇有冲击力的。不过很快,江西教育部门就出来灭火,指出传闻系部分媒体的误读,“是全国中考改革过程中的常规动作”。的确存在误读,然而误读的背后并没有那么简单。…[详细]

“取消中考”实质是“两考合一”,部分媒体望文生义了

“取消中考”这一传闻,并不是首次出现,去年11月底12月初的时候,社交媒体上曾传播过一波,说法是教育部文件称要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因此要取消中考云云。消息来自自媒体,行文也是典型的不靠谱风格,最后网警也出来辟谣。

网警去年底曾对“取消中考”的说法有过辟谣网警去年底曾对“取消中考”的说法有过辟谣

不过这一次,“江西取消中考”的说法来自于江西省内的正规媒体,影响力就不一样了,各大新闻客户端和门户网站都纷纷推送了这一消息。然而细察下,这个报道问题很大,明明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消息是“从2018年初一新生起,全省将取消现行的统一中考(即全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而由学业水平考试替代,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学科成绩来源于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这怎么能简化为“取消中考”还做到标题中呢?毫无疑问是一种误导,若非是“标题党”,那就是业务不精,望文生义,对中考改革这一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毫不了解。

江西取消中考?回应称将“两考合一”

事实上,江西省这次的中考改革,不过是执行了教育部2016年的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罢了。《意见》明确指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没有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加重学生备考负担。”

《意见》出台时,已经有不少地区“两考合一”了,如云南2012年开始就这么做了。江西2018年才开始执行,已经算是较慢的了。所谓“两考合一”,就是把以往做做样子的“毕业会考”和如临大敌的“升学考”统一起来,依然承担作为高中录取依据的功能,这显然不能称之为“取消中考”。

果真是误读吗,恐怕不尽然

带有谬误的传闻一旦被反转,往往出现的一个遗憾是,传闻中的合理的部分被忽略掉了。

“江西取消中考”的新闻推送之后,绝大部分无暇深究的网友,都信以为真,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取消中考”,九年制义务教育变十二年义务教育,直读高中。毕竟,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取得大发展,国力提升,把高中阶段也纳入义务教育并不是那么让人吃惊的举动。“取消中考”真正冲击人们的,是那难以遏制的问号——“谁来读好高中?”很快,各种声音就冒出来了,“有钱就可以进高中。”“中考不恐怖,取消中考才是最恐怖。”“最穷的省,居然率先固化了阶层。”

幸好,传闻被辟谣了,对教育公平、考试公平问题异常敏感的当代都市人群,在这个问题上的焦虑感稍微能够平息。然而,传闻果真全是误读吗,恐怕不尽然。读者们很有必要深入了解下如今的“中考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考合一”中的“会考”,在以往真的只是走个形式,特别是中考不考的科目,监考老师甚至发完卷子就走人了,整个班级都在抄答案都无所谓,这就是所谓的“水平性考试”,合格就好,拿到毕业证就好。而人们说的中考,即“升学考”,那就完全不同了,由于事关能读哪个高中,甚至关乎读哪个班,每一分都得锱铢必较,这就是所谓的“选拔性考试”,更极端的是所谓“淘汰性考试”,据说三、四十年前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就是这么表述的,那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以往的中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以往的中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

那么,“两考合一”后,是更偏向于“水平性考试”,还是“选拔性考试”呢?按理说,这个考试既然要作为高中录取的依据,应该是偏向“选拔性”才对,然而,很有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不妨细读下前述教育部2016年的《意见》。《意见》中关于“主要任务”的部分,头一句就是,“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注意,是“水平考试”;接下来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察你到程度没有,而不是你在所有学生中排什么位置;再后面,“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这就是像当初的会考那样,学了啥就要考啥。江西这次是一考就考13个学科,你说这是更像中考,还是更像会考?教育专家熊丙奇一语道破实情,“全科开考主要在于让中学关注所有的义务教育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而这种全科开考其实就是合格性考试,就是你合格就可以了。”所以理论上来讲,的确不必要担心改革会增加考生的学习负担。

肯定会有人争辩,部分科目确实只要合格就行,但主要的科目还是要论分排位排等级的,“选拔性”功能肯定还在,不用担心这是实质性的“取消中考”。

然而真是这样吗?我们不妨看看北京的实例。

如同很多人所知道的,评判“选拔性考试”的效果,最重要一点是要有合适的区分度,这是通过调整题目难度来调节的,通常来说要有一定难度才能体现区分度(但也不能太难,如2003年高考数学卷是所有考生的噩梦,也体现不出区分度)。而北京这几年的中考区分度、难度是怎样的呢?

这里引述中国教育在线的一篇报道——“2016年的北京中考成绩发布后,不仅出现了全科满分的学生,更主要的是‘分数普涨’,接近满分的学生比比皆是,舆论哗然。一位海淀区的中学生根据官方公布的成绩,在网上详细分析了此次中考成绩的分布情况。在满分为580分的中考中,在海淀区超过满分(含加分)的为14人,达到560分(含加分)以上的达到了1481人,而此前几年达到这个分数的人分别为23、347、405。如果换算为百分制,均分在98以上的有200人,95以上的有将近3500人,对比14000人的报考人数,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考生达到了95分的水平。这几乎是人人一朵大红花了。如果想上海淀最好的中学,每门功课扣分不能超过3分。该学生称,如此完全丧失了‘考察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并质问:这难道是你们要的教育公平?”

2013-2016年满分580中达到560分的人数:23→347→405→1481人(来自中国教育在线)2013-2016年满分580中达到560分的人数:23→347→405→1481人(来自中国教育在线)

然而,事情还在变本加厉。在2018年的北京中考考试说明中,有这么一个变化,在此前年年都有的一句话,“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句“纲领性”命题原则,在2018年版本中不复存在了。

2017年和2018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对比,后者取消了关于区分度、难度的表述2017年和2018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对比,后者取消了关于区分度、难度的表述

中考的意义,或许也不复存在了。要知道,北京的教育情况虽然有些特殊,但终归是有风向标意义的。

中考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中考改革,为什么要往这样的一个路子去呢?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前北京市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曾给出过说法,“当前,初中教育存在‘窄化’的问题。”“整个初中3年就是为了中考这一次考试做准备,服务于高中选拔学生,以考试升学的目标代替了育人目标。这样,初中的教育内容窄化为考卷内容,评价标准窄化为考试分数。初中教育的独立价值被忽视了,初中被窄化为高中教育的预备教育。”

显然,这是对应试教育极力纠偏的一个思路。当年采访苟仲文的这篇中国青年报稿子还提到,“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说我们的学校是‘勺子长、铲子短’,这其实在讽刺以’选拔’和’分层’为特点的教育,使学校‘掐尖儿’的能力越来越强,而对学生进行加工的能力却被弱化了。”“中考的这个转变,就是要使孩子不再为了高分而学习,而是让他们从初中起就开始关注自身的特长和喜好,也使学校从重视分数转变为更加注重如何为每个孩子提供更适合的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从‘分层发展’转变为’分类发展’。”“只有这样,教育的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于是乎,“降难度”成为一个重要工作。相关人士指出,“往常的中考中,总有一些题是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出来的。比如难度系数在0.2以下的题目。这个难度系数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只有不足20%的考生会做这道题,最终能完全做对的也许不足10%。其实这个难度系数是为中考的选拔功能服务的、为高中选拔学生服务的。这就像一个’坑’,学校上下会为了这10%~20%的好学生努力。但是要知道,无论学生如何复习,总有80%~90%的学生是拿不到这道题的分数的。这种情况下,那90%一定会成为10%的陪练。”

看起来,非常有道理,是一个很理想化的事情,然而实际情况又怎样呢?

一些开辅导班的老师说出了实情,“如果真的取消了’区分度;这个要求,那么对于很多考生而言,中考的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因为在没有区分度的前提下参加考试,高分段的考生必然‘扎堆儿’,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一分就能提升很多名次。”“好学校就那几个,想去的话还得玩命学。虽然难题怪题没有了,大家比的不再是智商,于是就比谁不出错,因此大量刷题的现象出现了。”

难度越小,区分度越小,刷题的现象反而会增加难度越小,区分度越小,刷题的现象反而会增加

知乎教育领域知名用户“强哥”,一阵见血地指出,“教育部已经要求各省市中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取消初中学业考试,普通高中怎么进行招生,靠钱堆起来的自主招生和各种竞赛吗?”“华杯赛连官方认证都没有,就出来忽悠了,这些竞赛就源于小升初考试取消,中考变成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难度下降,带来区分度下降,一些初中和高中为了更高的筛选生源做出的不得已的办法。”

最近一则奇葩新闻更是折射出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3月31日,广东广州一中学被指利用留学机构活动进行小升初秘密考试。学生家长需提前一年进群对暗号,再进另一群提交简历,赶考得“接头”。

先暗号再接头!广州一中学被指秘密招生

在教育资源过度聚集、以及中产阶层对子女教育极为焦虑的当下,中考改革,务必慎重

对于教育部门的管理者来说,改革的确有切实需求,从总体角度讲,中国的孩子还是太偏重应试教育,负担太重了,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期望采取措施,让教育真正进入素质教育时代。“中考不难了,科目能选修了。有更多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然而,就算把中考区分度彻底取消,把种种课外辅导,课外竞赛都通通掐灭,又会怎样呢?有论者说得好,“中考,高考,不再只是考做题能力,而要考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就是扎扎实实用人民币垒起来的: 高端艺术学习,外教英语,外教篮球,户外骑马,室内花样滑冰,编程学习,野外生存训练,暑期国外游学, 寒假名校冬令营, 创新课题研究,STEM教育。中外文可以随意切换, 现代文与文言文自由驾驭,深厚的人文素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晓今,对未来有前瞻性....考的是娃的综合素质,考验的是父母的赚钱能力。 阶层的高下,在教育的炙烤下,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当然,这有点像西方国家,不全是坏事,但对于长期以来依赖通过高考、中考来“鲤鱼跳龙门”的中国人来说,这是很难立刻接受的。说白了,在公共教育无法高质量地均等提供给所有人之前,这样的改革,只会加剧而不会缓解中产阶层对子女教育的焦虑,这并不符合绝大多数人对教育的期待。

中考改革,务必谨慎。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